解决科学问题的同时
解决制约企业中长期发展的难题
既解决了产业的瓶颈
又推动了学科发展
30年来
浙江大学化学系李浩然教授、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陈志荣教授
一直秉持着这个理念
与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长
先后完成
维生素E、维生素A、β-胡萝卜素、
虾青素、蛋氨酸、
芳樟醇及柠檬醛系列香料、紫罗兰酮、
甲氧基丙烯、聚苯硫醚等产品
绿色制备及产业化
市场份额居世界前列
两位浙大教授与一家上市公司
成就了一段产学研发展的佳话
合作从一碗面开始
上个世纪90年代初,读书时上下铺的李浩然和陈志荣,都选择了留在浙江大学任教。作为青年教师,他们常常一起外出跑企业,为科研寻找方向。1992年初,他俩出差回杭路过新昌。李浩然说,下车吃碗面,再去看个朋友,他在县里一家化工厂工作。
这个化工厂就是新和成的前身,而李浩然和陈志荣也是在这次从“县里的这家化工厂”接到了第一个合作项目。
两个青年人回到学校很快解决了连续化工艺流程问题,把设计好的图纸发了过去。90年代初,企业领导大多目光不长远,往往一拿到初步研发成果,就成了断了线的风筝。说来也巧,图纸发去后仿佛石沉大海,陈志荣心一凉:又遇到赖钱的老板了。
没想到4个月后,陈志荣突然接到企业打来的电话。原来,他们照着图纸改进了装备,完成了试车,把后续工作都做好了,现在工程运行顺利。这个电话里新和成又提出了新要求,也正是从那时起,陈志荣和李浩然就与新和成的合作紧紧联系在一起。
李浩然在揭秘学科与产业互动时认为,这是学科与产业互动的第一阶段,企业提出具体难题,科研人员通过知识的原理性验证解决相关问题。“这时的难题往往产生于知识的不对称,解决起来相对容易。”他说,这样的合作让研究人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实验室与车间的无缝切换
李浩然、陈志荣所在的化学、化工学科,一理一工,正是在学校实验室与新和成车间的无缝切换中,将基础理论前沿与科技变革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学科发展,促进了企业成长。
成功研发出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维生素A,正是学科交叉研究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推动新和成发展壮大的一次“关键战役”。
浙大的两位教授和大家一起钻进车间,连续奋战了几个月。当时缺少自动化实验设备,实验的各个环节都要有人在场,大家轮流值守。“困了,他们就躺在条凳上眯一会儿,一天只能间断着休息五六个小时,就这样拼命地干,终于把维A项目攻了下来。”一位工段长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说。
一家生产研发基地遍布全国、有着数以千计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产出上百种各类产品的大型化工企业,与两位浙大教授,两者的产学研合作能达到怎样的深度?
陈志荣指指自己的前额:“新和成大部分产品的技术路线都在我的脑子里。给我一张白纸,我马上可以把它们从头到尾、清楚无误地写出来。”
科研好奇心碰撞上产业需求
维生素A研发出来了,但是暴露在空气中几个小时就会变质,丧失营养功能。要解决这一棘手的科学问题,当时来看道阻且长。
刚开始新和成首先考虑的是寻求专利技术转让。一家国际上技术领先的企业来了,带来厚厚一本“秘籍”。一个配方和工艺,对方就出价150万欧元。中学化学老师出身的新和成董事长胡柏藩翻翻那本“秘籍”,各类规格品种足有100来个。如果全都买来,价格简直是天文数字。
胡柏藩找到陈志荣和李浩然:“我们还是得自己干。”“这其中有一系列关键难题需要攻克,这些难题也是我们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李浩然说,当企业需求与科研人员的好奇心相互碰撞,化学反应迅速产生。
“我还是从系统性的理论研究开始,一点点从根源上寻找失败的原因,设计新配方、新工艺和新装备。”陈志荣说,“最终发明的这项技术,不仅完美解决了维A的包埋问题,还有很强的拓展性,可以应用到香精香料和其他许多营养素上。”
在浙江大学的实验室,在新和成的车间,科研成果的有机结合使得“脂溶性维生素及类胡萝卜素的绿色合成新工艺及产业化”和“重要脂溶性营养素超微化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另有一项中国专利金奖,二十多项省部级奖,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长。
李浩然和陈志荣认为,这是学科与产业互动的2.0阶段,企业提出问题,高校揭榜挂帅,在解决实际困难中加强前沿技术研究。
凭借学科有力的科技支撑,企业成为全球著名的维生素供应商,全国大型的香精香料生产企业。新和成在2004年成功上市,成为中小板第一股,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中,跻身中国上市公司百强企业,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在动物营养、人类营养、医药、生命健康、环保、工程塑料等方面提供解决方案,以优质健康和绿色环保的产品不断改善人类生活品质。
产教融合是双向奔赴
如何让更多的科学问题直接在车间解决?李浩然和陈志荣认为要为生产线培养一支人才队伍,并通过建设研发体系和标准流程,系统解决遇到的难题。
本世纪初,新和成成建制招收了二三十名大学生,这在当时的民营企业需要很大的魄力。李浩然和陈志荣把他们都当做自己的学生,在车间里开展实验研究。2004年,新和成建立研究院,让年轻人能够更快地从高校以论文为主的科研转向产业需求。
与此同时,李浩然和陈志荣把浙大的实验室延展到新和成,带领一批学生参与到产业问题的研究突破上来,指导青年人在产业需求中选找到自己的科研方向。
随之,13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国际发明专利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极大的推进化学、化工学科本身的创新迭代,在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中寻找到突破动力。而在这种产教紧密融合中,系列脂溶性营养素的绿色合成及制剂化技术、蛋氨酸绿色合成技术、高性能聚苯硫醚合成技术的先后开发,使新和成在相关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均居世界前列。
车间里大学生越来越多,对科学技术的探讨也越来越深入。这种学科生态的营造,李浩然和陈志荣称之为学科与产业互动的3.0——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不再是唯一的创新供给者,而是激发企业在校企深度融合中,围绕产业发展,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争做行业与学科的领跑者,在与两位浙大教授的紧密合作中,新和成还成为**单独招收博士后的民营企业,矢志深耕未来化学、生物、新材料领域的前沿方向。“新和成捐资建立了浙江大学化学前瞻技术研究中心,关注未来化学与新能源、人工智能、5G等领域的交叉及基础研究与产业的结合。”李浩然说,“与其别人颠覆我们,不如自己颠覆自己。”创新迭代,永远在路上。
教授与企业
学科与产业
期待越来越多这样的相互成就
文字记者:柯溢能
图片来源:《精英2021——浙大教授李浩然、陈志荣与企业家胡柏藩——学术文化与商业文化的相悖与相融》(沙德安 朱延昆) | 《精英2019——浙大教授李浩然、陈志荣与企业家胡柏藩的契约》(沙德安)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赵茂廷 | 傅航颖
责任编辑:李灵
推荐阅读
1.限时领取!浙大版作息表模版上线啦~
2.冲浪→滑雪!浙大超酷黑科技,为备战冬奥会提供冬雪夏训新思路
3.浙大姓氏壁纸再度上新!新增常见复姓,火速用起来!4.今天,带你“穿越”过春节!
5.今日立春,期待绽放!
6.超可爱!浙大萌虎表情包上线,你一定用得上!
点个赞和在看,一起为两位教授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