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学院
专业介绍
航海技术
航海技术始于1986年,是重点专业、优势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通过国际专业认证,拥有一流的教学团队。按照国际和教育部要求培养“双证”国际化,具有家国情怀、环球视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航海技术复合型人才。
专业教学资源丰富,建有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海图室、水上训练基地,新建航海适任能力训练与评估中心、综合导航驾驶台、联网型桌面航海模拟器室、GMDSS模拟室、航海图书资料室、海洋天象馆、高级消防实验室等。
2022年考研率大幅度提升,近年来毕业生被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国内外名校录取。
就业方面被国际海员劳务外派单位、公安边防海警、海事系统、航运管理部门及现代物流等企事业单位聘用。备受中国远洋运输公司、泰昌祥国际航运公司、招商集团海顺航运公司等知名企业青睐。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获国际专业认证,是国家一流建设专业,拥有多个大投入重装备的专业实验室,形成“以专业实验室为依托的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建立了突出工程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技术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创业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船舶与海洋工程高级人才。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级特聘专家、浙江省青年特聘专家等师资团队。
近三年来,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平均考研升学率超过50%,其中2020届考研升学率达到86.4%,考研通过率为100%。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被工程设计研究院、海事局、船级社、船舶公司、船厂、海洋石油单位等聘用。
轮机工程
轮机工程始于1986年,以宁波大学“平台+模块”的培养模式,按照国际和国家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制定“双证书”国际化航海类人才培养方案,获国际专业认证,具有一流的教学团队和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配备千万级的船舶动力系统及自动化实验中心。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获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符合国际和国家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的、能胜任现代船舶机电管理的高级轮机工程技术复合型人才。
读研录取率稳步提升,毕业生升学被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名校录取,也可以从事船舶监修和监造、船舶检验等工作,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专业隶属宁波大学海运学院,是国家一流专业、省特色专业、市优势专业和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也是浙江省最早开设的两个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之一。
该专业紧密依托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的人才需求和产业支撑,围绕港口、航运、国际物流等方向,形成了一个专业知识体系完善、港航管理特色鲜明、优势产业支撑明显的人才培养体系。宁波独一无二的全球港口物流资源,成为该专业发展的最重要优势和特色。
根据“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目前宁波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A层次专业,位列全国高校同类专业前8%,并从宁波市优势专业发展成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从三星级专业跃升为国家五星级专业。2019年,宁波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取得世界上最具有权威的物流专业协会组织——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CILT(UK)的专业国际认证,标志着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已与国际接轨。
宁波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在人才国际化和创新创业培养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由宁波大学与黑山共和国下戈里察大学共同合作的项目《丝路华声-供应链文化里的中国故事》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是目前全国唯一与中东欧高校合作获国家级金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学院介绍
宁波大学海运学院(Ningbo University FacultyofMaritimeandTransportation)是交通部向国际海事组织(IMO)推荐的我国首批7所高等航海院校之一,也是香港船东会第一届中国海运院校论坛常务委员会副主席单位。学院根据经修正的《STCW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建立了《宁波大学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学生的培养质量。学院依托综合性大学的外语、计算机等基础学科优势,加强基础教育,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构筑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二个一级学科建设,突出港航特色,促进学科交叉和协调发展;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通过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和团队建设,是我国航运业、物流业和交通运输业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之一。学院立足行业、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立足省市海洋经济发展需求,紧紧围绕“海洋”“港口”“航运”三个关键词,在新能源、新装备、节能环保、海洋高新技术、海洋经济产业、现代港航服务业及智慧物流、智能交通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合作,也是宁波大学最具鲜明行业特色及与区域经济结合最紧密的学院之一。2016年,学院获批宁波市首批试点特色学院。
宁波大学海运学院的前身为1986年设置的原浙江水产学院航海系的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和1987年设置的原浙江水产学院机械系的轮机管理专业。1991年,轮机管理专业从浙江水产学院机械系里分离出来,并入航海系管理。1994年,轮机管理专业又从航海系里分离出来,成立轮机系。1996年10月,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与宁波大学合并,同年12月原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航海系和轮机系合并成立宁波大学海运学院。2001年5月,原国家海洋局所属的宁波海洋学校船舶类专业并入宁波大学海运学院。
学院目前有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物流管理和船舶与海洋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交通运输”和“土木水利(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等2个工程类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和领域;拥有一个“渔业设施与装备”二级学科博士点、“船舶工程与动力学”一级博士点学科方向;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合作培养双学位硕士研究生,与英国Napier 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其中航海技术专业为国家一流、省重点、省优势、校重点专业,轮机工程专业为省一流、市重点专业,物流管理专业是国家一流、省、市特色、校重点建设专业,也是浙江省首批创办的物流本科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四个本科专业均通过国际专业认证;“航运与港口物流”专业群为宁波市服务型教育重点专业。两个一级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和交通运输工程学科都被列为省、市重点学科。学院还设有海事技术、机电与能源工程、交通运输与物流和船海工程等四个研究所;建有国家“111”跨海大桥安全保障与智能运行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拥有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波大学分中心;学院还是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2011现代城市交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港口经济协同创新中心”、宁波大学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协同创新中心”的主要成员单位。
学院在编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占61%,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74%以上;拥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挪威皇家科学与文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特优人才6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3名;省级特优人才2名,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6名,交通部新世纪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名,浙江省、宁波市突出贡献专家2名,宁波市“3315”团队1个,“3315”个人1名,泛“3315”个人1名,宁波市“甬江学者”1名;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5名,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宁波市高校名师1名、培养对象1名,省重点学科带头人2名。
学院具有较完备的教学和科研设施,由海运基础实验室、海运专业实验室、物流实验室、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室等四部分组成,共36个实验分室。拥有包括船舶动力系统及自动化实验中心、船舶与海洋工程拖曳水池实验室、航海技术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大型轮机模拟器、综合物流模拟室、港口管理实验室、综合导航驾驶台、主机性能与测试实验室、模拟船、高消实验楼、天象馆和波流水槽等多个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实验室,较好地满足了全体师生开展教学科研的要求。
学院近5年科研立项500余项,其中包含欧盟地平线2020项目、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国家863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0多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与企业合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多项。学院坚持服务社会为己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通过产学研合作、专家服务、科研成果转化和开展各类各种层次的教育培训,助推地方经济发展。近五年,培训社会学员超过5万人次,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
在学校“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学院坚持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合作竞争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的国际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创新以学生党团建设为龙头、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学生生涯辅导为主线的学生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凝练海运青年特色,进一步构建学院文化新体系,构建起师生间‘互信、互动、互助’的海运文化;通过创新师生互动载体,进一步营造全员育人的导师文化氛围;通过拓展创新创业平台,进一步培育海运创新创业人才;通过打造毕业生助推工程,进一步提升学生就业工作水平,学生就业竞争力显著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明显提升。
近年来,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不断涌现,学生生获国家级科研立项、发表论文、获专利授权连年增长,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2项,“挑战杯”“创青春”竞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银奖2项、铜奖1项,1名同学以第2名的成绩摘得浙江省职业生涯规划“十佳规划之星”,入围“调研中国”全国十五强榜单(浙江省唯一),学院创新创业大赛业绩位居学校前列。中国教育报、中国科学报多次专题报道我院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教师简介
01
师资介绍
Torgier Moan教授,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是全球海洋工程界的顶级学者。担任著名期刊Journal of Marine Structures主编及多个国际期刊编委。发表了约70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了19本专著与合著,领导了70多项海洋工程重大项目。为全球客户解决了许多科研界和工业界的实际问题,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郑彭军教授,院长,博士、博士生导师。“111计划”跨海大桥安全保障和智能运行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波大学分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教学指导委员会“航海技术”分委会委员,中国航海学会理事,交通部水运行业专家库专家、交通部通航安全评估专家、宁波市拔尖领军人才第一层次。担任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交通运输类专业学位硕士点负责人,渔业设施与装备二级学科博士点负责人。从事智能交通系统、通航安全与环境、网联自动车和无人驾驶系统等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欧盟地平线2020项目、国家自然基金、863子课题、国家海事局、浙江自然基金等政府和横向课题100余项。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大多被SCI、EI或ISTP收录,包括在交通领域顶尖期刊《交通研究》发表论文。获浙江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浙江航海科技奖一等奖1项,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杨忠振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男,1964年5月出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学科评议组成员,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入选者。主要从事交通运输设施规划、交通运用管理、区域物流与综合运输系统设计、港口规划与生产调度优化管理、综合运输网络分析、城市物流、交通环境负荷和商业设施规划选址等方面的研究。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SCI、SCI检索论文50余篇(1篇论文被评为2012年百篇最具国际影响的论文,2篇为ESI高被引论文),发表EI检索论文30余篇。独著专著1部(《购物中心选址及其交通影响评价》)、合著专著3部(《公交导向开发策略及其在大连市的应用研究》、《交通规划理论研究前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航物流系统研究》)。1998年在世界交通大会上获优秀论文奖,2009年与博士生联名获世界航运经济学家学会最优秀论文奖。
袁金良教授,曾任瑞典隆德大学能源科学系全职教授,现任宁波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兼任英国海洋工程及科技学会会士、教育部海洋工程类指导委员会委员、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宁波“3315高端创新团队”负责人,世界海事大学和中科院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新能源和传热传质领域重要国际杂志副主编、编委等。
获得了包括瑞典瓦伦堡基金会奖、国际期刊的优秀编辑奖、最佳论文奖在内的诸多奖项和荣誉。针对新能源动力系统中多物理场和化学反应的强耦合的复杂过程,已开发不同尺度的研究和设计方法,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其开发的研究方法和取得的成果经常被国际同行用作基准解。在世界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30余篇。袁教授在“燃料电池模拟”领域的多个主题SCI文献检索中被列为世界顶尖作者。
冯志敏教授,浙江省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宁波市重点学科“轮机工程”方向负责人,“船舶自动化与机电控制”学位点方向负责人。担任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常务委员、浙江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社会职务。曾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科技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
近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项,获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2项。国家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5项。在国家核心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
杨国华教授,宁波大学博士生导师,省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负责人,“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硕士学位点负责人,浙江省“151”第二层次人才。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评审专家、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咨询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指委委员(2013-2017)、浙江省工程硕士教指委委员、浙江省海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等。
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项、国家九五攻关项目1项和省部级项目6项,主研完成国家攻关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研究成果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0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9年度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3项。获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著作4部,在《Applied Energy》、《Powder Technology》、《动力工程》、《环境工程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
02
柔性师资
王炜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教学名师。
东南大学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城市交通“畅通工程”专家组组长、国家智能交通系统专家委员会委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次,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8次。
Markos Papageorgiou教授,博士生导师,希腊克里特科技大学实验室主任,IEEE 终身会士,智能交通系统协会终身学术成就奖获得者。
发表SCI论文280余篇,h指数63,两次获得欧洲至高荣誉的ERC Advanced Investigator Grant 资助。
冉斌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特优人才,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维拉斯杰出成就”教授。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智能车路协同技术创新联盟理事、国家ITS中心智能驾驶及智能交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优秀学子
潘宝炜
2015级轮机工程专业学生,宁波大学优秀毕业生。宁波大学第四次党代会代表,保送至宁波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工作认真负责,担任校团委青年新媒体中心副主任、海运学院学生会副主席、15轮机2班班长,获得校二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宁波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曾获得第三届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第五届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理论测试第二名。2018年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毕业后赴贵州支教一年,新冠疫情期间积极帮助当地学校开展复学工作,被评为宁波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范佩妃
2016级轮机工程专业学生,保送浙江大学直博生,在校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积极参与学院以及班级学生工作,任职团委办公室干事、团委科研部部长、16轮机2班班长,获得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以及优秀团干等各项荣誉。
孟欣怡
2017级航海技术专业毕业生,浙江省优秀毕业生。被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录取。曾获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等荣誉。热爱学生活动,曾任海运学院学生会主席,宁波大学第十二期青年人才学院学员,曾获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多项荣誉。热爱社会实践志愿活动,曾带队摘得浙江省暑期社会实践最佳团队奖。主持国家大创、省新苗各1项,发表SCI论文一篇。
许津
2017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浙江省优秀毕业生。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录取。在校期间学习优异,曾获浙江省政府奖学金、东南物流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大学生等荣誉;曾任宁波大学海运学院科研部部长,宁波大学第十二期青年人才学院学员;积极参加各项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曾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银省金,“红船杯”2019年宁波大学党团知识竞赛校赛一等奖,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熊海平
2018级航海技术专业学生,保研至复旦大学。学业成绩、综合成绩专业排名第一,曾获得校长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等荣誉。热爱科研竞赛,曾参与竺新波副教授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方向为基于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治理VOCs 及公厕恶臭气体,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一篇SCI论文(中科院分区1区,IF=7.963),以第一发明人的身份发表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和一项外观设计专利,此外,也分别以负责人、核心成员的身份获得了创青春、挑战杯的浙江省一等奖和二等奖。
想了解我院更多信息?
点击宁波大学
海运学院官网
http://hyxy.nbu.edu.cn/index.jsp
查看更多
我们在宁波大学海运学院等你!
宁波大学
本科招生办
微信号公众号:NBU-ZSB
学校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邮编:315211电话:0574—87600233传真:0574—87609301学校网址:http://www.nbu.edu.cn招生网址:http://zsb.nbu.edu.cn2022年0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