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粱密辉煌,粱凄婉可,粱爱情激荡!”
8月4日晚,根据莫言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江苏大剧院原创话剧《红高粱家族》,原著莫言是中国当代作家,茅盾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该剧由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牟森担任总叙事、编剧、导演。《红高粱家族》作为江苏大剧院开幕演出五周年重头戏之一,于戏剧厅拉开首演大幕!
铿锵之声不绝,高密东北乡人的血气方刚、生生不息的力量,深深感染着在座观众。
原著莫言老师也来到现场,和现场观众共同见证了话剧《红高粱家族》的全球首演。
莫言亲临首演,现场深情寄语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我的心情很激动,刚才在看这个剧的过程当中,流了很多的眼泪,尽管我是原著作者,尽管我知道几乎所有的台词和所有的情节,但是还是被演员们的这种再创造,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灵。
我作为原作者,在江苏大剧院这样一个恢弘庄严的场所,看到经过台上台下很多朋友们的努力,将原作以如此令人激动的面貌呈现出来,我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我也感谢江苏大剧院,感谢各位在座的观众,谢谢你们。”
百人团队,历经208个日夜,潜心创作打磨,话剧《红高粱家族》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赢得观众、读者满堂喝彩。
扣人心弦的情节、气势恢弘的音乐、游离虚实的声光电效、酣畅淋漓的表演、现场歌队独一档的魅力……所有这些汇聚成不屈、不悔、不息的强大气场,成就了这120分钟的舞台视听盛宴!
现 场
高粱满地,酒香四溢,120分钟燃情演出酣畅淋漓!
大幕拉开,舞台上疾风呼啸,所有演员蓄满了力,用肢体呈现着“高粱”迎风招展之姿,他们放声高颂,也宣告着该剧不屈的生命主题。
现场,演员们用精湛的表演,把大家带入那片通红的高粱地。
“酿酒”一幕,高粱满地,烟雾缭绕、热气升腾。酒坊伙计们赤露着上身,蒸煮酿造,端着青瓷大碗大声唱歌,歌毕大口喝酒,一饮而尽,然后用力摔碗,极尽豪迈气派,热血而又燃情。
观众置身剧场,扑面而来的便是如烈火一般的酒香,感受着高密东北乡人的血气方刚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
以粗犷豪爽的余占鳌和敢爱敢恨的九儿为代表的高密百姓轮番登场……
在民族大义面前,我爷爷余占鳌与各方势力由敌对到携手联结……他们不惜以生命去捍卫土地和尊严,诠释着最为血性、率真的民族性情。
我奶奶九儿,勇敢地挣脱封建桎梏,敢爱敢恨,敢做敢当。“我爱幸福,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弥留之际的一段独白,让人看见了这位女性通透潇洒、活出自我的一生。
来自于莫言小说中的文字,由演员现场演绎,不断冲击着观众的感官。
“召唤那些游荡在我的故乡边际的通红的粱地的英魂和冤魂。”
“我是你们的不肖孙。我愿扒出我的被酱油腌透了的,切碎,放在三个碗,摆在粱地。伏惟尚飨!尚飨!”
舞台之上,高粱酿成酒,流成血,涌动在高密东北乡的十八里坡上。如火如荼恣意蔓延的高粱红,便成了话剧《红高粱家族》的底色,张扬着生命的浓烈与悲壮。
尾声,余占鳌仰天长啸:“苍天有眼!”话音刚刚落下,观众席瞬间掌声雷动。所有演员用120分钟酣畅淋漓的表演,还原莫言那热血沸腾、天马行空般的文字,揭开高密东北乡这片热土上的说不尽的史诗故事。
专家评论
◆◆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高世名
不羁、不屈、不息
——牟森戏剧《红高粱家族》观后有感
这部戏剧是莫言《红高粱家族》的一个全新的版本,也是牟森华语文学叙事经典系列的又一件重要作品,看了之后特别让人感动。
一到南京,我就对牟森说:“当年张艺谋的电影只是表现了红高粱,这次的舞台上我期待看到的是家族”。昨天晚上,牟森和他的团队做到了。高密东北乡就是红高粱家族——这些“英雄好汉王八蛋”们生长繁衍、爱恨斗争的山河大地。一方水土一方人,在这里,土地就是人民,人就是民,民也是人。故事里有三代人,这三代人血脉和身世相连,命运和思想相通,可以说,我就是我父亲,也是我爷爷。因为所谓“家族”就是这个高粱种。小说里讲道:“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感到种的退化”。后文讲到在二奶奶坟前到感悟——那种“家兔子气”和“杂种高粱”,后者再没有了红高粱血色的辉煌。这让我想到了今天的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的振兴,今天人已经不一样了,用小说里的话——都是“杂种高粱”。我很想问莫言的是:37年后,你如何去面对、如何去书写高密东北乡的今天?
所以在今天,《红高粱家族》显得更加重要。高密东北乡,一个红高粱家族、无数男人女人们曾经在这里扎根、生长、衰老、死亡,埋葬、腐烂、繁衍、重生。他们高粱般的生命、动物般的本能、简单粗野的道义,他们的浪漫和欲望,生机勃勃,放浪不羁,直接快意,同时又千回百转,东奔西突。这个红高粱家族,在高密东北乡泥沙俱下的墨水河畔,日夜生长,无边无际,生生世世,他们的生命故事伟大而又微薄,悲凉而又壮丽,混莽而又寂寥。
《红高粱家族》这出戏用舞台剧的方式很难呈现,莫言这部小说最动人之处是错综复杂的时空转换和生猛的语言。这是莫言在三十岁出头创作的作品,有着表演性极强的语言,饱满的感官知觉,尤其是色彩、声音和文字的通感联觉。我们知道,美学是感性之学,色彩和声音通过文字是被痛快淋漓又奇诡多变地展现出来,有时候甚至“用力过猛”。但这是意识流在现代汉语中的早期实验,自有一种原始的生机与勇敢、激情和力量。然而,这种语言的艺术和感性之学如何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展现?这是这部剧的第一个难点。
原著另一个大特点是错综复杂的时空蒙太奇,三代人、一甲子的世事变迁、岁月轮转,构成了那个令人爱恨交织的“纷乱不安的宏大世界”。但是这种八十年代酣畅淋漓的“意识流”实验,在舞台剧中如何呈现?这是这部剧的第二大难点。
这几天,我边读小说边替牟森担心,这是极难的任务。但是昨天晚上,舞台上的表现令人感动。他们以看起来相当古典的方法来演绎这部高度实验性的作品,把原著中最核心的部分拆解、重组,把错综复杂的时空蒙太奇还原成编年史式的时间线,在极简的场景设置中一幕幕地展示出来。八十年代末,牟森就是先锋戏剧的旗手,这几年他重返舞台,却极强调经典的结构意识和叙事工程。这是值得关注的。其实有些东西无所谓先锋还是古典,剧中有两个看上去很现代的手法其实是高度古典的。一是“剥皮”那场,把被剥皮的罗汉置于背景,把刽子手孙五置于前景,聚光灯下刽子手的疯癫与兽性让人毛骨悚然——这疯癫与兽性同样也是被害的结果。再比如“复仇”那场,主角余占鳌被置于背景,土匪头子花脖子在前景,像英雄一般直面观众,充满尊严地赴死。这都是古典戏剧中经典的空间调度诗学。
高密东北乡,一条河,一道公路,三支队伍,无边无际的高粱,“把永远死不了的过去和永远留不住的现在联系在一起,有时候,万物都会吐出人血的味道”。尽管莫言自己说过废墟感,但高密东北乡不是艾略特笔下的荒原,荒原是现代都市的废墟般的隐喻,艾略特期待的是一种宗教性的回归;高密东北乡则是在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悲喜参半的忧乐园,在这里原乡就是废墟。在小说里,童年时分的“我”就隐约意识到,“高密东北乡从来就没有不是废墟过,高密东北乡人心灵里堆积着的断砖碎瓦从来就没有清理干净过,也不可能清理干净”。就像爷爷奶奶情感上的一往情深,千疮百孔。尽管北方的冬天有着大地丰收后的荒凉,但是总体上,高粱地是肥沃的浓郁的,密密麻麻、无边无际、生机勃勃,甚至灿烂辉煌的。
高密东北乡也不是《百年孤独》里的马孔多,在马尔克斯的写作中,马孔多很虚幻,当年的“新大陆”,在若干年之后已经成为“旧世界”,成为被现代文明抛弃的一块飞地。尽管马孔多也是一个家族极为复杂的传奇故事,但是只要一阵飓风就可以消失在大地上。但高密东北乡不是这样,它是沉甸甸的,饱满热情又苦难深重。我们看到舞台上那些男男女女生生死死,人与兽之间纠缠、厮杀,残酷而壮丽、苦难又浪漫,非常动人。一方面沉甸甸的,同时又是飞扬激越。通过舞台上的演出,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浪漫与刚强,一种不羁、不息与不屈——不息的是欲望,不屈的是意志,不羁的是精神。就像全剧最后歌剧的四句歌词,如同高粱烈酒一般,烧心烧肺,荡气回肠:
密东北乡,乳汁淌。
密东北乡,男激荡。
密东北乡,美酒飘四。
密东北乡,万物夜。
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文鹏
我首先代表保利文化集团,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祝贺江苏大剧院五周年生日快乐。同时作为《红高粱家族》的共同出品方,我们也觉得非常的幸运。今天观看了这部剧的首演,我觉得非常的成功。
未来我们希望能够把《红高粱家族》这样优秀的一部作品,在保利所管辖的76家剧院中进行巡演,也希望跟江苏大剧院共同创作更优秀的作品。希望大家支持江苏大剧院,支持保利的发展,谢谢大家。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
王勇
看了今晚的《红高粱家族》的演出之后,有一些感触。我觉得一个文学脚本的好坏,决定它能够走多远。因为莫言老师文学脚本的张力存在,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把它变为哪一种艺术形式,它都有它自己的张力和感染力。
一个好的作品在于它能够反映出普遍的人性、普遍的人对于美的共识,所以我觉得在参与的过程当中,除了文本、话剧的表现力之外,能够有更好的戏剧配乐作品传下来。
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鲁敏
该剧一开始就是“不要被大风吹倒”,他其实对莫言老师这句话是有呈现的,所以他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基调。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在这么一个历史的进程当中,人和时代的不屈,这种民族精神我觉得呈现的很好。所以后来我觉得包括它的尾声,最后一章也是把这种生生不息的民族的这种孕育的力量,我觉得它也是推到了一个高潮。
总的来说,我觉得不管是从普通读者、观众的反馈,还是刚才我们圈里人,大家都在讨论,都觉得是一个非常超出期待的一次观看的体验。
导演、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
李任
在我看来,能把莫言老师这部鸿篇巨制、史诗性的《红高粱家族》以话剧形式搬上舞台,而且在两个小时之内完成,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这部作品非常震撼,尤其是牟导把整个舞台意象化表达做得如此纯粹而准确,把整个舞台空间的拓展做得这么好,同时演员也调整得这么好,我觉得非常的难。祝贺他们,这种震撼力让我一直沉浸其中,就像牟导的这番话一样:一个人的故事和家族的故事,一片土地的故事和种族的故事。
话剧《朝天宫下》主演
郝光
编剧、导演、演员、舞美、服化道呈现的都很震撼,对原剧本的解读非常准确,是一部非常好的艺术作品,尤其是编剧给的基础非常好,在这个基础上,导演经过了艺术加工和他独到的艺术的解释,尤其是他运用了他独到的舞台呈现和艺术表现形式,包括现实主义的象征主义,诠释得很到位,他想体现的东西基本上都体现出来。演员也很努力,方方面面,从演员的形体,演员对角色的理解感受以及呈现都不错!
剧评人
奚牧凉
群舞式的开场、歌队激昂的情节叙述、巨型的高粱景观、鼓风机与扬起的绸带,以及改编自莫言原著小说的这一段包含四个乐章的高密东北乡传奇,乃至与演出配套的21米长剧情微缩场景展。
这些“叙事工程”手法的运用,成功烘托出主人公炽热的生命力、高耸的正义感,可以说,牟森导演的“叙事工程”与《红高粱家族》的结合,最终实现了恰如其分的化学作用。
观众
人民史诗生生不息,呼唤“红高粱”精神
气势恢宏的文学经典,匠心独具的制作,酣畅淋漓的演绎,共同孕育了这一出“红高粱”人民史诗。
这120分钟的史诗般体验,给现场观众带来了太多感触。
观众评价
生如高粱,应做烈酒。剧中人物如同红高粱扎根在土地上,恣意生长,形成红色的海洋。整部剧诠释着最原始、最旺盛的生命力,生命像高粱一样不屈、像烈酒一样愈醇、像烈火一样不熄。
——观众 赵先生
当最后那根巨大的金属高粱伫立在舞台中央,高密东北乡的血性男女站齐谢幕之时,我能感觉到一种敢爱敢恨,敢生敢死的原始生命力涵纳于自由与舒展之间,爱和激情之间。正如戴凤莲最后一语:“我爱幸福,我爱力量,我爱美,我该做的都做了,我该干的都干了,我什么都不怕”。高粱,黄土,穗子,放肆飞扬,情与爱都值得,恨与怨都珍贵。东北乡的男女永远在有过错的同时又是如此清白,现实为他们所实行的行为造成阻碍,原始的冲突如此不可调和,所蕴含的力量如此不可忽视,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以正义又悲剧的形式分裂,让我泪下。
——中国美术学院学生 周律吕
话剧可以说呈现了原著内容和精华,野蛮生长的红高粱,如此强悍,极度鲜活,饱含气节,让人们热爱。
——观众 陈女士
幕 后
全新的创作意味着一次角力,如何在角力中乘势而上,也考验着每一位主创、演员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这部戏的文本决定了气势恢宏的舞台气质,以及强烈的时代感。百人团队,历经208个日夜,潜心创作、 刻苦打磨,将原著经典桥段在话剧舞台上呈现,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民史诗群像。
既要让观众在全剧120分钟里坐得住,看得懂,更要让话剧忠于文学,让观众收获感动。这是总叙事、编剧、导演牟森确定的目标。于是,他提出了“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和坚韧不拔的人类图景”的定位,希望把高密东北乡这片土地上一个人、一群人、一片土地的故事带给观众。
“不屈、爱情、牺牲”——是在音乐上提炼的三个主题,营造出厚重的历史背景与时代氛围,将话剧中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精神内核清晰地传递给观众。
主创团队还邀请到了匈牙利布达佩斯电影交响乐团,采用舞台剧中音乐创作从未尝试过的录制方式,为观众带来电影音效级别的听觉盛宴。
在这部话剧《红高粱家族》中,导演技巧、演员表演、舞台美术、灯光音效,都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原著莫言在创排之初便高度认可:“我虽然是小说原作者,但是话剧还应该是一个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每个人都在岗位上,为完整体现这样一个作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作为原作者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首演场结束,“密东北乡,美酒飘四。密东北乡,万物夜!”歌队淳朴的合唱依然萦绕耳畔,久久回响。
硝烟散去,尘埃过后,高密东北乡依旧四季轮回,万物生长!
2022年8月4日-7日江苏大剧院原创话剧《红高粱家族》江苏大剧院·戏剧厅
8月3日晚,话剧《红高粱家族》展览篇《高密东北乡》开幕。展览由江苏大剧院、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联合出品。33位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师生,历时140天,共同完成总长21米的“微缩场景模型”,重现了“高密东北乡”浓烈而充满人文气息的情景。展览是话剧《红高粱家族》的有机部分,展演互为整体,已于7月25日起亮相南京。
一段浩荡的家国史
一台抗日不朽传奇
一段激荡的爱情故事
一场铿锵有力的群像式史诗交响乐
一部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剧照欣赏
◆◆
《高密东北乡》展览现场
及微缩场景模型
◆◆
来源|江苏大剧院 跨媒体艺术学院
图 片|朱朝晖倪子易谌文君李琰马原驰
编 辑|周萱荻邢思蝶
责 编|刘杨
审 核|徐元 牟森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出品: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中国美术学院新闻中心
CAA NEWS CENTER
CAA融媒体工作室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