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上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召开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深入了解分析“慕课(MOOCs)”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研讨如何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院长吴健做总结讲话、党委书记胡礼祥主持会议,副院长朱永平做专题报告,其他院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
在题为《我们如何利用MOOCs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题报告中,朱永平指出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继而点出了“优质课程不多(特别是全英文课程)、无效课堂不少”是如今中国大陆的大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引入慕课也许是解决之道。慕课是2012年于美国兴起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朱永平利用视频与网站网页展示的方式介绍了主要的国内外慕课网站,以及慕课的运行与操作方式。相对于以往名校网络公开课“传统课堂的重放”的形式,慕课则是“理想课堂的重现”,前者是资料的堆砌,后者有着严密的课堂组织,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慕课大潮势不可挡,是挑战更带来了机遇。慕课的发展将会导致大学内课程的优胜劣汰,甚至也许会让传统的大学消失,但其又将极大促进中国大学国际化进程,也将中国大规模地推向世界,使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使全民学习、终生学习成为可能。“最大的威胁是不知道威胁在哪里。”国际化教育是学院的两大品牌特色之一,所以学院应该更加重视慕课的发展,做出顺应潮流的改变。朱永平指出,根据客观情况,学院主要以使用MOOCs为主,由此要特别注重课堂中的使用,如直接引入课程;在课堂上利用“慕课”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并利用自建的SPOC进行教学。“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却可以取代不用科技的教师!”如何顺应潮流,融入变革,推动发展?报告留给大家深深的思考。
目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信息化助推教学”主要依靠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通识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加盟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中心、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试点等逐步推进。其中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较为普及,学院通识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已有6类200余个讲座面向师生常年开放,供自主选听讲座,完成在线测评,自愿申请学分;今年学院加盟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中心,引入复旦、同济两门通识选修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共享优质资源。下一步学院将加强引入MOOCs的工作力度,通过引进、建设SPOCS、建设MOOCs三个步骤,实现其为我所用,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MOOCs模式。
“这是一次特殊的中心组学习,主题非常明确。”对于会议探讨的主题,吴健发表三点体会与建议。第一,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社会,教育与科技的融合对高等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她认为MOOCs与之前的网络公开课最大的不同是商业化,商业化运作的介入,加之与技术发展的结合,必然将会对高等教育带来更大规模、更为深刻的影响。第二,要高度重视这一新手段、新趋势。MOOCs的两个关键词是“质量”和“效益”,因为它带来名校名师名课堂的同时也是低成本、高效益的。加入慕课对于学院意义重大,有助于实现“优质高效”的办学;信息化建设是新型高校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战略。第三, MOOCs你慢些走。MOOCs简单地照搬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如如何捍卫教师赋予课程个人特色的权利、避免同质化等,因此必须客观地认识MOOCs。吴健认为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群体,采用“MOOCs-Inside”课程,即将慕课的教育资源与手段结合到课堂教学中,与引入完整的慕课课堂两者并举,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从对教与学传统模式的改变以及高科技的介入角度而言,MOOCs的兴起无异于又一场全新的‘学习的革命’”,胡礼祥指出,科技引领发展,对于高科技的慕课,在予以高度重视的同时又不能照搬,更要思考融入自己的特色;要及时改变观念,将紧迫感危机感转化为教师投入教学的热情和动力,希望能够通过对慕课的深入学习思考来推进教学教育的深入发展。他强调各总支、机关各单位接下来也要组织中心组学习,传达会议精神,继续深入探讨研究。
教务部部长颜晖介绍学院的近年来信息化建设与辅助教学取得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