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结束,考生们很快会开始进入下一个阶段——志愿填报,高考报志愿非常难。分数高的,担心报低了吃亏;分数中等的,担心报高了落榜;分数较低的,担心最后没学上,真是各有各的难处。一般来说,志愿报得是否成功,也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示来表达:志愿报得好=专业好+学校好+地域好+就业好。
高考志愿填报七大误区
误区一:越俎代庖,家长包揽
大多数高三学生不是十分了解目前大学的专业设置,对于想报考的专业既不了解其培养目标,也不知道相应课程,关于就业方向和前景就更加不清楚。要想详实了解这些信息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这时作为家长,不妨代做资料搜集的功课,但决不要在孩子选择专业方向时越俎代庖。一些家长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最终好心办坏事。
建议家长和考生尽量都站在彼此的立场折中处理,家长在孩子填报志愿时在给出中肯建议的同时,也能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误区二:缺乏分析,不知规则
填报志愿一定要做很多分析和研究,慎重填报。高考平行志愿填报要把握“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原则,志愿之间拉开梯度,以确保在这一批次能有院校“兜底”,否则,就是直接落到下一个批次了。大多数分数不低却遗憾落榜的考生,其中原因要么是院校志愿没有梯度,要么就是专业志愿不服从调剂。而专业志愿排序一定要研究该校分专业的原则,是分数优先、志愿优先还是设置级差,分专业的不同方法对考生专业志愿排序的优先级是不一样的。
误区三:望文生义,望“名”填报
不少家长易感性判断,认为“信息化”就是学计算机,“新闻学”就是当记者等等。而一些高校为了吸引生源,刻意把专业与热门词等联系起来,一些考生不清楚内情,纷纷报考,结果自然不能如愿。要提醒家长朋友的是,碰到许多名字好听但是不了解其中专业内涵的,一定要多请教志愿填报方面的专业人士,最好能到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贴吧里发帖求教,甚至登录相关网站,查看该专业的介绍及课程设置等,这样就能避免望文生义给填报志愿带来的负效应。
误区四:服从调剂,就会吃亏
如果“服从专业调剂”,考生档案被投进某所大学后,所报的各专业均未被录取时,有可能被调剂到该校未录取满额的专业。对于不具备分数优势,又不愿复读的考生,最好服从专业调剂。特别是对孩子心仪的大学,如果它的所有专业孩子都能够接受的话 ,应该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在没有特别讨厌的专业的情况下,平行志愿情况下一定要“专业志愿服从调剂”,否则,一旦因“专业不服从调剂”被高校退档,该批次的录取也就结束了,意味着考生落榜。
误区五:提前批一定要填
提前批录取的院校越来越多,提前批虽然增加了考生被录取的机会,但它同时具有拦截功能,把握不好就会带来损失。为此,广大家长在为孩子填报提前批志愿时,最好要填报略高于自己孩子实力的高校,这样即便录不了也不吃亏,对于在全省排名靠前的顶尖高手,填报提前批更要慎重。“提前批志愿”是把“双刃剑”,它在增加考生一次被录取的机会的同时,也能阻止考生进入下一批次的录取,所以要舞好这把剑需慎之又慎。
误区六:目光狭隘,故土难离
不少家长不愿让孩子到外地上学,宁可躲在“家里”读二本,也不愿到外地读一本。其实,各地都不乏部属重点以及特色鲜明的普通高校,与北京高校相比,这些学校的录取分数相对较低,当考生竞争北京的大学实力不足时,可以主动把眼界放宽,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其他地方的大学。填报志愿要以上学为目的,特别是要找到适合个人兴趣的学校和专业,如果仅仅以地域加以区分就是舍本逐末,失去好的录取机会。
“距离换分数”是一种很不错的志愿填报技巧,接受地域差异的考生完全可以选择偏远一些的知名高校。
误区七:专业选择追逐热门
很多名校的热门专业报考人数过于集中,“撞车”现象严重。而且专业是否热门常常是市场主导,四年后大学毕业了热门专业未必仍是热门。在此建议家长们,不要追逐所谓热门专业,而要选择高校的优势学科,要多了解高校信息和情况,综合分析填报。
在这里给考生和家长建议以下“四个优先原则”
职业优先原则——职业理想明确的学生不妨考虑
——适合职业理想明确的考生
此原则最适合那些职业理想非常明确的考生。例如就是想当老师、或医生、或会计、软件设计师……等等,那么报志愿就应该从这一职业出发。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职业理想是中学英语老师,那么:
第一步,找出与这个职业直接对口的专业,即英语专业。
第二步,找出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学校太多了,怎么取舍?
首先是用分数取舍,即重点关注自己的高考分数有可能达到的院校,包括那些可上可下的大学,除此之外,与自己分数不匹配的更高或更低的学校就可以不予考虑了。
其次是分类取舍,开设英语专业的大学很多,类别有师范大学、外国语大学、综合性大学等,请按照哪类大学毕业后更容易当上中学老师进行排序取舍。
如果考分足够高,直接报考提前录取批次的教育部所属的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这样,本科毕业后,就能够直接分配回生源所在地做中学老师了(具体细则见各招生大学的免费师范生招生简章及各省与考生签订的具体协议)。
或者,分数能上“985”名牌大学的话,那么,就选你最喜欢的大学,报考与中学课程相关的专业,再努力考过教师资格证书,提高做教师的综合素质,毕业后也可以通过应聘的渠道当老师。现在,很多名牌中学也开始面向“985”等名校招聘优秀毕业生,但是,非师范名校毕业生竞聘中小学老师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
如果你分数一般,只能上一本的省属大学,甚至是二本的学校,建议你报师范类,这样,离教师这个行业会更近些。
第三步,找出你所喜欢的未来就业或读书的城市。
第四步,通过优选,进行排列组合:职业——专业——学校——地域;或者职业——专业——地域——学校。最后,按照高考志愿表的要求,排列出学校的顺序和每个学校第二、三、四等其他专业的顺序填表即可。
——不适合职业理想不明确的考生
其实大多数考生,还没有明确的职业“脸谱”,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那就先选择合适的专业吧。
专业优先原则,最适合以下三类学生
——专业特长明显的考生
例如,特别喜欢数学、或物理、或外语、或经济、计算机……等等。那么报志愿时就要从这些学科相关的专业出发,在分数能够达到的范围内,进行排列组合。如:专业——学校——地域——职业,再根据孩子其他方面的个人喜好,进行筛选,最后,按照志愿表的要求,排列出学校的顺序和专业的顺序即可。
——高考分数较低的考生
如果你的分数只是能考取一般应用型大学,特别是民办学院或者高职(专科),那么专业就比什么都重要了。第一,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第二,选择技能性强的,最好不选择没有门槛的专业。也就是说,当你毕业后求职找工作时,在你的学校没有竞争优势的情况下,能靠的就是这专业的一技之长了。
——按专业平行投档的考生
也就是新一轮考试改革实行按专业平行投档的省份的考生。例如先行试点的浙江省,2017年开始,高考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学校”平行志愿,按专业平行投档。这就是“专业优先”。
学校优先原则,最适合专业特长不明显的学生
此原则最适合那些专业特长不明显,什么专业都好,或什么专业都不太好的考生,其实,这样的学生是大多数。
——成绩优秀,没有弱科的考生
如果孩子的成绩优秀,没有弱科,总分能上名牌大学的话,那么报志愿时就要遵循学校优先原则。因为,社会上用人单位对毕业学校的评价,实际上是有等级标准的,在招聘时,经常会有单位对毕业学校有硬性要求,越是人人都向往的单位,越是如此。
——成绩中上,各科均衡的考生
这样的考生,什么学科成绩都不突出,没有最强的,也没有最差的。往往什么专业都可以,那就把学校放在首位吧。
总之,本科是你的第一出身,一辈子也无法改变,因此需要倍加重视。当学校与专业不可兼得时,如果能上名校,专业可不必太纠结。因为,学什么不一定就做什么,即专业与职业并非一一对应。另外,你打算本科毕业就工作吗?这一切,上大学和工作后都存在很大的变数。
在职业、专业、学校等方面都无特殊要求,那就地域优先吧
在哪里上大学真的很重要!无论是文化底蕴,经济活力、政治视野、同学人脉、还是就业机会,大学四年绝对会影响你的一生。难怪莘莘学子对自己理想大学的所在地都有惊人相似的排序,首先是北、上、广、深等国际大都市;其次是直辖市、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以及等非省会的如厦门、青岛等国内中心城市,还有西北、西南、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第三是不发达的地区的省会城市及沿海地区的非省会城市;最后才是不发达地区的非省会城市。
所以,越是热点的地方,同类的专业和学校录取的分数就越高。因此报志愿时,专业、学校和地域三者都能兼顾、都能满意的考生实在是幸运的,但毕竟是少数。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三者是不能同时满足的,究竟该怎样取舍呢?还请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参考“四个优先原则”进行排序组合。
希望以上总结大家仔细阅读,对志愿填报有很大帮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