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核心内容为:减少作业、减少语数外等学科类培训,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丰富课余生活,鼓励多参加文艺类活动!
一、给予孩子充沛的、可支配的时间
(1)校内,减轻学生课内作业负担。
1、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能布置家庭书面作业。
2、要求小学三—六年级,家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
3、要求初中,家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得超过90分钟。
4、保证孩子作息时间健康,足够多的睡眠时间。
(2)校外,解决学生校外补课问题。
1、学科类(非艺术、体育、科学类教学)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2、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学科培训。
3、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
(3)把时间适当分配给“非学科”教育。
1、把周末两天不补习的时间,分配给音乐、艺术、体育类的学习。
2、鼓励孩子学习艺术,提高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目前,国家最缺乏的就是“创新思维”的教育。
3、增加中小学艺术学习时间,让艺术考试进入“新中考”模式。
二、加强中小学生艺术教育
(1)社会及学校要多提供平台及舞台(社团活动、学校文艺节、社会艺术节、美育节等),让孩子增加艺术表演的机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2)增加现代艺术教育资源的投入,扩充艺术教育教师队伍。
(3)增加艺术教学时间,使其成为“刚需”,上足上满音乐艺术课(学时制)。
(4)学校适当引入“第三方”艺术辅导,让学校的艺术教育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三、鼓励利用课余时间,提升艺术修养
(1)把周末的时间还给学生及家长,让他们自主安排学习音乐艺术课程,实现自我提升。
(2)在无学科学习压力的环境下,让孩子真正做到在“play”中学习音乐艺术,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创新思维及艺术视野。
(3)在全民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国民的整体素质将得到质的飞跃,真正实现“优生优育”的理想。
今年的6月15日,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俞伟跃任司长。他曾经提出,“校外培训要做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开展音体美、琴棋书画等培训,特别在学科类教学方面不要替代学校的教育功能。”俞伟跃的这一番话,再一次向社会强调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未来社会,更加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而非“考试机器”。教育部此次发布的《意见》,也正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在将来能够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此次“双减”,更是表明让孩子回归艺术教育的迫切性。孩子们能够利用减下来的时间,接触艺术,感受艺术。在艺术当中转换思维,得到放松;在放松的同时,体会艺术的美,在每一次欣赏美的同时,得到成长。
学习艺术,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开阔孩子的眼界,丰富人生阅历,还能够拓宽孩子的思维,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些,对于孩子的文化课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