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象派绘画中,画家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1830-1903)一直被称为是“印象派的米勒”。他一生的画风充满着一种农民的质朴。他热爱乡野与农村,同情当时巴黎的社会主义思潮。
在绘画上,从农村风光画到城市街景,从没有发生过重大的题材变异。他总是那样勤奋,那样执着。在他的画上,除了农民与农妇外,就是街市上的普通行人。此外,他在印象派画家中,还是最早去外光下作画的一位先行者。连后期印象派代表塞尚也承认他是“最接近自然的一位画家”。
毕沙罗出生于丹麦圣·托马斯岛。虽自小喜爱绘画,但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只得靠自学。1855年,25岁的毕沙罗获准前去巴黎追求艺术,进入弗里茨·安东的画室,并接受其指导。很快他发现呆板的学院风格不适合他,决定发展属于自己的道路。在巴黎举行的大型世界博览会上,见识到库尔贝、杜比尼、米勒、柯罗的绘画,并为之倾倒。后拜访柯罗,虚心请教。
1859年,他的作品入选沙龙。而其后,则连续两次落选。就在那时,他因为和母亲的女仆相爱同居,家里面因此不再给他资助。他的生活陷入了窘境。画又卖不出去。为了糊口,他甚至不得不去做油漆工———好在画刷跟油漆刷差别不大。妻子也下到田间,拼苦拼累地挣点子小钱。贫穷没有能击倒这位坚韧的画家。
1870年,毕沙罗被普法战争赶至伦敦,在那里认识了画商保罗·丢朗·吕厄,他后来成为毕沙罗艺术最重要的赞助商。而英国风景画大师康斯太勃尔、透纳等的作品则是他此行的另一个意外收获。他的色彩因此变得欢畅明亮。
由于总是被沙龙拒之门外,1874年,莫奈提出搞个独立展览,跟沙龙对抗,毕沙罗等画家大力支持。于是,一个以“无名艺术家、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协会”为名组织的联展开幕了。可是,他们得到的只是一片哄笑和讥讽。当时一位极有影响的评论家说:“那些自封为艺术家的人,拿起画布、颜料和笔,胡乱涂抹一番,就算完成了自己的大作。这群家伙爱慕虚荣近乎疯狂。应该让毕沙罗懂得,树不是紫色的,天空也不是新鲜的牛油色。在乡村里,我们找不到他画的那些。”
连续几次展览的失败,连当初雄心勃勃的发起者莫奈也萌生去意。当1879年准备第四次展览时,他终于屈服,把自己的作品送向沙龙,退出了印象派团体。德加骂他是“叛徒”。这进一步加剧了团体内部的不和与分裂。
毕沙罗静静地坚守着,他没有野心,当团体内部卷入争吵之中,他的坚定、安详、平和、谦逊、智慧与热诚,不仅为他赢得了尊敬,也使他成为这个团体的稳定因素和实际上的领袖。他先后吸引了塞尚、高更、修拉、西涅克等参加联展。
毕沙罗的生活虽然充满了艰辛,但他没有怨天尤人,却在其中努力发掘诗意之美和快乐之光,在画面上表现了“纯净、简洁、敦厚、柔和、自由、自发性和新鲜感”,创作了许多表现自然美的杰作。60岁后,由于腿病,他无法再深入到大自然中写生,就天天在窗边作画,直到病逝。在他去世后三年,“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在自己展出作品的目录中恭敬地签上“保罗·塞尚,毕沙罗的学生”。在印象派诸位大师中,毕沙罗是唯一一位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可谓最坚定的印象派艺术大师。
毕沙罗部分作品欣赏——
印象派画家
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卡米耶·毕沙罗、雷诺阿、西斯莱、德加、莫里索、巴齐约以及保罗·塞尚等。他们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Realism)前辈画家库尔贝“让艺术面向当代生活”的传统,使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摆脱了讲述故事的传统绘画程式约束,艺术家们走出画室,深入原野和乡村、街头,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
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不能不说是印象派绘画的创举和对绘画的革命。印象派美术运动的影响遍及各国,获得了辉煌的成就。直到今天,他们的作品仍然是人类最受欢迎的艺术珍宝。
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当时因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1874年第一届印象派画展在巴黎卡皮西纳大道的一所公寓里举办,有31位印象派画家参展。
印象主义画家又分为重光和色彩与重造型和素描两种类型,前者以莫奈、雷诺阿为代表,后者以德加为代表,卡米耶·毕沙罗则介于两者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