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峰微观察 】超六成职业院校学生不愿当“蓝领”,有啥不正常?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小峰微观察 】超六成职业院校学生不愿当“蓝领”,有啥不正常?

近日,《中国青年报》教育科学部向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意向,共收到有效问卷26596份。调查发现,63.97%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不会选择进入工厂、工地、车间等一线基层岗位,此外,只有32.8%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发现周围同学毕业后会选择电工、焊工等实体经济岗位。

不出意外,这问卷结果一出台,就引发了舆论上的一片哗然,或向职业教育的制度设计泼冷水,或责难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无意义,或责怪职教学生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等等,真是“无边质疑纷纷下,不尽批评滚滚来”,好不热闹。

不过,这些批评与质疑,其实都是逻辑上站不住的,都是建立在对人才观以及职业教育的某种认识偏差的基础上的。首先,没有任何一个文件规定,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出路一定是“蓝领”。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艺考

职业教育仅仅是一个教育类型,它的任务和其他教育类型一样,都是培养人才。国家建设需要多样化人才,职业教育和其他类型教育都是有责任、有能力成为高质量人才的输送者,至于职业教育接受者会不会选择成为“蓝领”,那要看他们个人的就业兴趣和能力保证了。而且,“蓝领”的来源本身就很广泛,普通本科的毕业生进入工厂车间成为“蓝领”,也不算是什么新闻,只要工作做得舒心、收入上有可观回报,任何学校的毕业生都能在“蓝领”的岗位上做出成绩,发出光彩。

职业教育只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成才的“立交桥”,他们完全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只要能力强,只要符合招聘条件,他们为什么不能大胆的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呢。批评职业院校学生不愿意做“蓝领”的逻辑,其实是一种偏见心理在作祟。在他们看来,一方面,职业院校学生的能力水平不行,不适合做“白领”;另一方面,“蓝领”是一种生产线上的体力劳动者,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这种人才偏见,其实是对现代化生产的一种无视 ,或者说是孤陋寡闻。

艺考

目前的产业结构布局,实际上是一种两极化。低端产业,其生产线对于学历和技能其实并无特殊要求,只要求劳动者能够完成重复性操作过程就行了;高端产业,在机器换人的大背景下,则需要劳动者要有较高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因此,没有理由要求职业院校的学生都去做“蓝领”,低端产业的“蓝领”他们不一定看得上,高端产业的“蓝领”他们也不定能胜任。

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来自职业院校还是其他普通高校,他们的择业倾向和择业结果之间,其实允许存在巨大的差异性。超六成职业院校学生不愿当“蓝领”,没啥不正常,这正好显露出教育的人性化和其多样性、包容性的一面。假之,如果要求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后都要成为“蓝领”,这将对于目前已经被社会戴上“有色眼镜”的职业教育,无异于雪上加霜。毕竟,现实语境下,职业院校的学生的就业还是多元化的,除了企业,进入基层政府机构、自己创业和升学的学生也占了相当比例,而且都表现很出色。

文|朱小峰

图|网络

审核|宣传部

责编|张慧敏

扫码关注官方抖音、微信、微博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浙江专科院校-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小峰微观察 】超六成职业院校学生不愿当“蓝领”,有啥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