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阅读 书香校园丨我校开展2021年全员读书交流活动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崇尚阅读 书香校园丨我校开展2021年全员读书交流活动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校工会以“崇尚阅读 书香校园”为主题,开展2021年全员读书交流活动,号召教职工通过阅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书籍,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021年全员读书交流活动获奖名单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有感于道德经

吴琪

向上滑动阅览

不读《道德经》,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鲁迅

余年少涉猎《道德经》,言语不凡,晦涩难当,未竟。及待花蓓,复耕读之,惊座大喜,叹其香象绝流,阐幽显微。其言辩才无碍,以顽石点头之大观。余作文以记之,聊表心中感慨。

静心,清静为天下正。

修道之本,清静无为。致虚极,守静笃,于避障混乱中守心智,而后方能守静;知其白,守其黑,于纷繁修罗场中守心镜,而后怡然自得;知其荣,守其辱,于名利漩涡中守心知,而后笑看庭前花开花落;知其雄,守其雌,于杂芜授业中守心境,而后谨言慎行。

净心,净者不污也。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略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物欲之流,行色匆匆,非吾生之所愿,唯有明道德、重修养、知廉耻、祛贪欲,方可永恒。

尽心,有所为。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圣人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是谓无为而无不为。遵道而行,不妄为,而有作为。谋其职而耀光芒,谋其心而展师范,是为尽心。百行德为先,以身正为标,以德高为准,是为尽心。

镜心,心为镜而自知自胜。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常自知,可审内在而止不足。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常自省,可辨不惑而自持。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常自明,可思无邪而行有道。

竞心,心善渊。

以外物为刍狗,以自强不息为己任。精业,业精于勤而止于荒,法大成者而强身;敬业,主一无适便是敬,师先贤而正身;兢业,谨慎戒惧,溯高思而荣身。

浅知青嫩,愿与诸君共勉。

实干笃行,奋斗致远

观《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七集有感

徐超超

向上滑动阅览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自2018年10月8日开播以来,在观众和网友中引发畅议,短短几字的平“语”不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更体现了平凡语言中迸发出的非凡力量,引人深思、回味无穷。其中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围绕“笃行”这一主题展开,从尚行、敏行、力行三个维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实践观,使我感触颇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唯有实践,方能真知。

尚行,行胜于言。“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这正是当今社会所最需要的。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匡衡“凿壁借光”,苏秦和孙敬“刺股悬梁”,车胤“囊萤映雪”,祖逖“闻鸡起舞”,他们的勤奋努力被流传为千古佳话。志与勤,志是方向,勤是路劲,要成就大的事业,一定要勤奋。习近平总书记是实干精神的战略家,也是有战略意志的实干家,他自称是“人民的勤务员”,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知识在“干”中获得,对错在“干”中检验,本领在“干”中提高,崇尚实践、崇尚行动,方能成就事业。

敏行,明辨善行。“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古今中外伟大的事业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中国革命经过了无数次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长征路上,红军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爬雪山,过草地,行程二万五千里,终于成功会师;爱迪生为了发明灯泡,前后共失败了8000多次。万丈高楼平地起,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成功的实践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付出辛劳,也需要付出智慧。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点滴积累方有成。

力行,身体力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一段话,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要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在最紧张的时刻,钟南山、李兰娟等院士逆行武汉,一大批全国各地医护人员直奔湖北坚守在抗“疫”一线,无数志愿者坚守在防控一线,他们身体力行抗击疫情,无畏风雨,换来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幸福的生活是奋斗都出来的”,没有实干,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是艰辛的,奋斗是曲折的,奋斗是长期的,但奋斗者是幸福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大有作为,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在这个历史机遇面前,我们正当其时,此时不干何时干。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新时代要进一步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

读《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心得

夏文明

向上滑动阅览

2019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一书在全国发行。该书系统完整收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论述。读了习近平总书记《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以后,认为我党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首先必须坚持思想方面的领导,要坚持思想方面的领导,就必须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以确保我党在新时代依然能够坚持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下面拟从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以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指引、从严治党、立足群众明确四个方面对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进行探讨,以期为凝聚群众价值共识,提升党的领导力,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建言献策。

一、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的根本——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

人的信仰,是人一生中最高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个人价值与信念,是指导人行为最有力量的意志。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所有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坚定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灯塔。在革命战争年代,马克思主义信仰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是实现革命胜利的精神力量。然而在当下,受多元思想的影响与冲击,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了危机,党的威信与形象也受到严峻挑战,党员队伍中也出现了理想淡化的现象。为此,需要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强化党的思想引领力。

(一)不断创新党的思想理论

党的思想理论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如果理论跟不上时代发展,则会变得教条化、僵化,失去吸引力与活力。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无论在哪个发展时期,我国共产党人都始终坚持以社情、国情、世情为根本,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不断推陈出新,让马克思主义焕发新的生机,具备更为鲜明的时代特色与时代内涵。结合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更好应对当下的社会发展矛盾与挑战。以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推动理论创新,是保证我党思想先进性,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的根本。

(二)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

在互联网与新兴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会在互联网中发酵,每个人都成为了事件的参与者、评论者,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观点、情绪与批判,互联网俨然已成为了当下群众意识形态的主战场。长期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方法较为单一,对互联网中发生的问题反应较慢,没有完全掌控互联网意识形态的走向,各种思想在互联网中传播,引起了较多思想问题与认识问题。基于此,为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必须关注互联网与自媒体发展状况,学会依托新媒体来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让这些先进的思想与理论通过各种媒体终端进入学校、课堂、企业,进入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的生活之中。要强化互联网意识形态引导,做好党的理论、思想宣传,创新宣传形式,善用新媒体,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创新理论成果来引导舆论正向传播,讲述好中国精神与中国故事。

(三)传承与弘扬红色基因与红色精神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时期,还有改革发展时期,我国共产党人涌现出了一批优良红色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大庆精神,如图1所示,还有新时代的奥运精神、航天精神等等。这些伟大的精神蕴含着丰富的“红色基因”,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党魂,同时也是中华儿女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做好党的思想引领力建设,必须牢记历史,做好红色基因的继承、弘扬,通过红色基因、红色精神来增强党员的自我修养,增强党性,不忘初心,勇敢前行。

二、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的关键——以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指引

(一)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党的十八大上,习总书记首次提出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如图2所示。在新时代背景下,多元价值的冲击带来了较多的思想问题与认知问题,一些不良的价值观侵蚀着社会。为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党需要明确科学的价值观,引导公众理性看待各种问题,形成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在多元价值的大环境下,需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党的思想引领力提升的重要一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犹如一条精神纽带,关系着各民族团结,实现群众精神共鸣的重要价值观,体现与凝聚着中华儿女共同的思想道德,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彰显着我国的整体人文风貌与国家软实力。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大力弘扬核心价值观,提高群众的价值理念与信仰,增强群众的情感认同,切实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以更好调动广大群众的智慧与力量,推动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二)增强“四个自信”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如图3所示。“四个自信”是我党在长期改革与发展中总结出现的宝贵经验,是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是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指导思想。党的思想引领力建设必须增强“四个自信”,通过强化“四个自信”,来增强党员与群众的理想信念,将个人奋斗、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提升自信,增强对党的认可与忠诚,支持与拥护党的决策,跟随党的脚步坚定前行,坚决批判与否定不良思想与不良言论。通过增强“四个自信”,可以明确政治方向,增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可,对发展制度的认可,有助于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彰显党的思想先进性。

(三)践行“四个意识”

2016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四个意识”首次被提了出来,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是“四个意识”的核心内容,如图4所示。践行“四个意识”是提升党思想引领力的必可少的举措,也是统一思想的根本标杆。基于政治意识层面来分析,即要切实做到政治上绝对忠诚于党,将党的理论、指导思想作为每一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将个人目标融入到党的目标之中,做好党的任务;基于大局意识层面来分析,即需要着眼于大局,具有大局观,敢于作为,勇于担当,将个人事业与党的事业结合在一起;基于核心意识来分析,需要明确认识到,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是中国共产党,应切实维护党的权威,遵循党的领导;基于看齐意识来分析,需要党员严于律己,严守政治纪律,向党的方针政策看齐,看党的先进理论看齐,向党的决策看齐,向党的部署看齐,从而确保思想层面与行动层面保持高度一致,统一思想,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

三、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的重要保证——从严治党

在新时代背景下,想要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必须从严治党,确保党的先进性。如果缺乏严格管理,广大群众反映的党内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党的公信力与威信,更无法引领好思想建设。

(一)拥护党的统一领导

历史发展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定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维护党中央的统一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也是确保党领导力的根本。如果不重视党的统一领导,甚至是弱化党的领导,必然会导致社会主义建设陷入混乱,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社会凝聚力。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需要以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为根基,跟随党的旗帜,追随党的脚步,是建设党思想引领力的基本方法,对于任何动摇党领导地位的言论、行为,必须坚决抵制,在拥护党的统一领导基础上,需要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以确保党的思想建设取得良好效果。

(二)强化党的作风建设

从严治党,做好党风建设,是维护党的权威,保证党的领导,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的重要举措。党风建设直接关系着党的队伍纯洁性,先进性,党风正,群众愿意跟着党走,党风不正,则容易失去群众人心,党的权威也会受到影响。党在发展中,必须依靠人民才可以不断前进,切实为群众解决实事,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为人民服务形象,获取广大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才可以形成党的强大号召力。从严治党,需要强化党内建设,从制度、党员、机制等方面出发,采取积极措施,明确党的纲领,强化党员自身素养与政治觉悟,做好自身廉洁性建设,打造优良的工作作风。

四、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的基础——立足群众

要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就必须确保党的思想、党的言论可以引起群众的共鸣与认可,让群众有权参与其中。深入群众,才可以让党的思想引领群众,让群众真心拥护党的领导。

(一)确保话语平等

党的思想引领力能否有效提升,融洽且顺利的沟通是关键。党的思想与话语需要和群众的话语存在着切合点,共鸣点,让群众可以听得懂,明白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党在组织学术话语的同时,需要使用一些浅显易懂的话语,让广大群众可以直接领会其中的意思。亲近的、自然的话语可以让群众更好的接受。为此,党在思想引领力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群众的话语方式与思想层次,使用平等的话语来宣传,强化党的思想传播。

(二)鼓励群众献言献策

党的思想引领力程度高低,可以通过广大群众对党的思想支持度来衡量。要想做好党的思想引领力建设,必须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立足群众。党可以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到党的思想建设当中来,让群众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与诉求,党可以集聚群众智慧,提炼出丰富党思想与理论的观点与看法,让党的思想顺利走入群众奠定基础。

五、结语

无数的实践启示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国的国家发展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在新时达背景下,为更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解决思想文化领域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新挑战,需要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引领力建设,为此,提出从不断创新党的思想理论,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传承与弘扬红色基因与红色精神等角度来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从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四个自信”、践行“四个意识”等角度来深化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强化党的作风建设,从严治党,为党的思想引领力建设做好保证,同时还应立足群众,确保党与群众之间话语平等,积极鼓励群众献言献策,更好发挥党的思想引领作用。

读《平语近人》有感

林迎

向上滑动阅览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一书,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生动阐述并传播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或旁征博引,或简洁温暖,总书记的每一句话,都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仁政的治国理念。

平语近人,是德政仁爱的近人。“一枝一叶总关情”,关的是爱民之情、为民之心。而民心的向背才是国家兴废的关键。所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的政绩观,是伟大而正确的。从1992年7月,总书记发表政治理论著作《摆脱贫困》;到总书记在考察十八洞村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到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到2021年2月25日,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我们跟随着总书记的步伐,见证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七年的知青岁月,基层的磨砺奋斗,总书记的德政仁爱,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抓实干,是接地气、懂民生、懂国情。

平语近人,是家国情怀的近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家教、重视家风。作为幼童,有家国护佑而茁壮成长,要受良好的家风家教熏陶,懂礼仪、知孝悌、爱国家。作为中青年,应诚信友爱、孝老爱亲、拥党护党,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大的爱国。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家国情怀彰显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白衣天使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武汉英雄们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每一个中国人,相守相助、共克时艰、患难与共的涓滴付出,都汇聚成磅礴伟力,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铸就伟大的、不屈的中国!国家,家国,“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

平语近人,是修身尚学的近人。“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总书记引用这两句诗是梅花傲骨、以诗言志,彰显大党大国的自信气质,传递苦干实干的务实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尚学是个人为报效国家迈出的第一步。在不满16岁到梁家河的知青时期,总书记白天山上劳动,晚上挑灯夜读,耕读不坠,求知若渴。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止严以律己、修身尚学,更以身作则、普及教育。根据梁家河村的实际情况,他开办学习班,从“一二三四五”教起,学了就能用,培养老百姓崇学爱学之心。修身,不是独扫一屋、独善其身,而是锤炼党性、知行合一;尚学,不是终于纸上、空谈误国,是为学以致用、实干兴邦。总书记谈修身尚学,是对广大青少年的一片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是对所有党员的一份殷切期望、深切勉励。

平语近人,是天下大同的近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之治在人才,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和相对公平的选拔氛围,才能聚人才、兴事业、强国家。早从上世纪80年代,总书记在河北正定工作时,便开始选贤与能。在他创造的良好人才培养环境下,走出了正定县文化局局长贾大山,重盖常山影剧院,修复大悲阁、凌霄塔、开元寺钟楼等文物古迹,在基层文化干部岗位上贾大山同志发挥了深远的文化影响。天下为公行大道,也是讲信修睦,是《尚书》里的“协和万邦”,《周易》讲的“万国咸宁”,是《论语》里的“四海之内皆兄弟”,是《礼记》讲的“天下为公”。自中华文化中一脉相承、创新发展,由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梦,也是世界梦。“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在总书记的带领下,我国广交天下朋友,通过“一带一路”与全球共商、共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追寻世界大团结的愿景,努力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而今,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作为青年党员,我们将更加紧密的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饱含家国情怀,不断修身尚学,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为不负总书记的德政仁爱之心,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奋勇前进。

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

魏广志

向上滑动阅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思想精深。在这部著作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月5日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所说的一句话。它以凝练的语言、形象的比喻、通俗的表达、鲜明的立场,明确回答了我们共产党人与时代、人民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时代和人民面前的角色定位——答卷人。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那么该如何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呢?

首先,把握“出卷人”——新时代的命题意图。“时代是出卷人”,掌握着主动权,考什么,怎么考,“时代”说了算;“我们是答卷人”,相对比较“被动”,答什么,怎么答,“我们”只能“被动”而为。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把握“出卷人”——新时代的命题意图,就显得非常重要。时代不同,“出卷人”自然不同,但无论作为时代的“出卷人”如何变化,其命题意图都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命题意图就是“时代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时代主题依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个时代主题的大背景下,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要清醒认识我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判断我国发展所在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其次,遵循“阅卷人”——人民的评判标准。“人民是阅卷人”,掌握着评判权,怎么评判,如何打分,都由“人民”来做主;“我们是答卷人”,做得对不对,答得好不好,要以“人民”为标准。站在人民的立场,以人民为中心,遵循“阅卷人”——人民的评判标准,是我们答好时代考卷的唯一准则。“人民”是个历史范畴,“阅卷人”会随历史的变化而变化,但无论作为人民的“阅卷人”如何变化,其评判“答卷人”的标准永远不变,这个评判标准就是“人民利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利益”始终是评判我们“答卷”的评分标准。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

最后,做好“答卷人”——中国共产党的试卷答案。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之所以取得了一个个伟大的胜利,就是因为共产党人正确把握了不同时期“出卷人”的命题意图,根本遵循了不同时期人民“阅卷人”的评判标准,交出了一份份优异的答卷。

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论语别裁》-读后感

王也

向上滑动阅览

这几天我认真拜读了台湾国学大师南怀谨老师的《论语别裁》。书中,南老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以通俗、风趣的语言阐释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论语》的理解,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深深折服于他那丰厚的文化底蕴、探究学问一丝不苟的精神和独特而精辟的见解,和南老师的谦虚和虚怀若谷,把学问做透的执着态度。书中对“仁”的阐释和讲解,让我更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仁”的认识,更坚定了“仁在心,学做人”的信念。

南怀瑾老师认为“仁”是人如何处在仁的境界,要求我们重视个人修养,强化精神提炼,追求“仁”的境界。这就引导我们以“仁为美”,让修养、学问、做人达到智慧之境,达到真善美的境界。要树“仁”之人生观,做到知行合一;坚信心中有爱,以仁爱之心爱人;聆听圣人启迪,提升综合素养。而研究学问,不能盲目崇拜权威,要敢于怀疑,敢于批判。

朱熹,可谓宋朝一代大儒,六、七百年来,人们对于《论语》的认识一直笼罩在他的思想之下,读书人学优入仕、求取功名,必以他的注解作为标准答案。然而,时至今日,在南老师的《论语别裁》里,我们却听到了另外一种声音。例如《论语》中,孔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对此,朱熹的解释是:君子如果不板着一幅冷冰冰的面孔,就不会显得威严,学问也不稳固,要讲求忠诚信用,不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不要怕改。

而南老师给了我们另一种解释:做人要自重、自尊、自信。只有这样,知识才有用武之地,忠诚守信,要看得起朋友,没有任何人不如自己,知错必改,善莫大焉。同时,他用调侃的笔调写到:“无友不如己者,按照他们的解释,交友不要交到不如自己,那司马迁、司马光这些大学问家不知道该交谁了。大学校长只能跟部长交朋友,部长只能跟院长做朋友,院长只能跟总统交朋友,当了总统就只能跟上帝做朋友了?”很显然,朱老夫子的解释与孔圣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思想背道而驰,是严重的谬误。难怪南老师笑言:朱文公及其后儒们,真该打屁股三百大板了。相信如果朱老夫子在天有灵,听了这话会汗颜的。

但是我们也要从先贤圣人那里学习做人之道,以“恭、宽、信、敏、惠”要求自己,真正成为“至仁之人”,以此才能行于天下。在生活工作中,以“恭”要求自己,坚持做到必恭必敬,对世界、对他人有恭敬之心,做到恭则不侮;以“宽”勉励自己,以自然宽和之态善待他人,以宽容和美汇聚人心;以“信”立人品,做守信之人,讲求信用,力争做到诚以修身,信以立世;以“敏”提升做事效率,在工作中以敏锐、敏捷的态度抓住机遇,能以敏锐的应变能力力争敏则有功;以“惠”警示自己,能以慈惠之心感动别人,发挥精神感染力。

总之,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学习中,我都会以“仁”为追求人生向善的动态的进取过程,进行自觉地地“仁道”选择。大浪淘沙,始见真金闪烁!《论语》等经典著作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对我们当代人的人生观依然具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我们要努力将它的精髓发扬光大!

笃行,方有所成

《高效行动力》读后感

杨爱月

向上滑动阅览

感谢学校工会组织的“全员读书交流”活动,让我在寒假轮休的时候,认真拜读了金川顕教的《高效行动力》。该书分五个章节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学习、建立人脉、积累财富和实现自我”中提高行动力,以作者的切身经历告知人们:唯有笃行,方有所成。

在管理学范畴里,“行动力”,是指具备超强的自制力,同时能够突破自己,实现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或者是自以为能力不足的事,制定计划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去实现。

马克思曾说过“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是的,若没有实干,再好的思路只是纸上谈兵;没有落实,再美的想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当对某事有了规划,就不要拖延,应该立刻付之行动。

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更深切地感悟书中的内容。

去年5月份,纪委陈国峰书记提了一个建议“将校园现有植物与古诗词结合,融入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容,编写一份弘扬正能量的专辑。”说实话,最初接受任务的时候,确实很忐忑。喜欢古诗词,只是我的业余爱好,我从未对它有过系统研究。一怕自己能力有限,不足以担纲如此重任;二是担心本职工作任务繁重,影响了专辑的编写进程。

在陈书记的多次鼓励之下,我终于下定决心着手编撰工作,就当是历练和自我挑战。历时10个月,涵盖我校168种植物、共计220首古诗词的《清廉物语》已完成编写。

回顾往昔,倘若当初没有付诸行动,那么就不会有校园文化在生态学、文学、美学与校园廉政建设的进一步融合作粗浅的尝试和探索这一想法的根植,更遑论“突破自己”的自我提升了。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秉承“心中有规划,就该有行动”的理念,在学校后勤岗位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便更好地为师生提供贴心服务。

“想以最快速度获得成果,就要从立刻行动做起。”撷取书中的一句,愿与所有人共勉!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九州生气恃风雷

读《邓小平时代》有感

戴奕

向上滑动阅览

“你对改革开放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这个问题对于我而言,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北京奥运会”。毫无疑问,而这个答案,不单单是我,也是无数70、80年代成长起来的中国青年的回答。

在这一场盛会里,在巨大奥运五环升起的刹那,我清楚地知道,我亲眼见证地不仅仅是体育之美,更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如果说北京奥运会的盛大带给我更多的是内心深处激荡的对于祖国发展的强烈自豪的话,那么《邓小平时代》中对于邓小平同志领导中国人民从低谷起步,迅速崛起的客观叙述,让我深刻地感悟到了这位领袖的政治领导力、人格魅力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意义。

最初选择读这本书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阅读过它的人,对它的评价很高,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孩童时代,那幅泛黄照片上的“小平您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四个字所带给我的平易近人、和蔼亲切的形象感,让我穿越过时空,对邓小平同志有了一种莫名的亲近感。

这本书的作者是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我想这本书获得巨大的反响和成功的部分原因,正是出于它是通过外国人的视角来呈现的,尽可能地减少了个人情感,而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对那个时代进行客观讲述。作者把笔墨重点放在了1969年之后,特别是1977年之后,1904年至1969年岁月仅用1个章节完成。这样的叙述方式让我们能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邓小平同志带领中国人民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而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本书给予我最新最深的印象还是对“摸着石头过河”的完整叙述。这句话对于现在的中国人来说已经是一句带着实践真理光芒且被广泛认同的话了,但对80年、90年代人来说,确是有些“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味道。它是一句精妙的比喻,其思想背后精髓正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改革开放的提出、经济特区的设立、家庭承包制的实行等等的本身,意味着党中央和国家将面临国内社会如瞬息“风暴”一般的急剧发展变化。在我想来,当时包括邓小平同志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无法完全准确的推测出社会将具体发展成什么样子。但我们党并未因为不知深浅,亦或者是水流湍急就放弃了谋求“变革”,在这“变革”的途中哪怕经历了许许多多新与旧的冲突和阻力最后仍取得成功的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坚定着带领中国富起来、强起来的“不变”初心和“打破常规”的非凡勇气。

同时,“摸着石头过河”又不单单凭借初心与勇气,还需要卓越的领导力和先进的工作方法。在邓小平同志所领导那个时代的许多政策往往是自上而下的,当时也并不是所有人,包括许多高层在内的都与这位时代伟人一样有着对“如何促进发展”有着如此深刻而又清醒的认识,因此许多的“变革”政策往往从其产生的一开始,就伴随着强烈的阻力。如何消除这样的阻力,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不争论,先尝试,见效之后再推广”和“猫论”显得极为高明,“敢于试验,让事实来说话”,让这种阻力往往化解于无形。

想到这里,我有些明白这本书它不叫《邓小平》,而《邓小平时代》的缘由了。邓小平同志个人代表不了时代,而时代却因他而开启。我想,正是邓小平同志身上那种不管经历多少磨难的都不改的初心以及在时代发展岔路口的选择中,其身上所展现出独具的强大的政治定力和领导力、判断力,才得以引领着我们开启这个全新的时代,而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者和受益人。

阅毕全书,回首邓小平同志的生平,我忽地想起毛主席的两句诗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从现在中国之成就回望那个年代的来时之路,我不得不敬佩这位时代伟人的站位之高、目光之炬、思想之解放,同时也惊叹于其“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依然没有磨灭他的一颗赤子初心,这是极高的信仰力量,也是一个中共党员对党和国家极强的自信。我不禁再次为能成为这样的党的一员而感到光荣。万水千山不忘来时的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定能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满帆奋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道德经》读后感

王继坤

向上滑动阅览

《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历史文化乃至世界的最伟大的文化思想典籍,全书仅五千余字,却囊括了教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蕴含了古代朴素唯物思想和辩证方法论。读完全书,结合教育行业,我体会最深的有三点。

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应该将“祸”“福”对立统一起来,要从“祸”中看到“福”的希望,从“福”中看到“祸”的存在,这样才能较好地处理“祸”“福”矛盾。反之,如果不能把“祸”“福”对立统一起来, 认为“福”就是“福”、“祸”就是“祸”,而看不到“祸”还能带来“福”、“福”又能带来“祸”,从而在处理“祸”“福”矛盾时就很可能没有良好的心态和处事方法。

二、“上善若水”。老子认为,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在高职院校中,处理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学生在处理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时,应该时刻学习水柔弱、不争的品性,以谦卑的心态向老师、同学请教,关心爱护体谅同学,多吃亏、少计较。

三、“无为而无不为”的教育管理原则。在辅导员的工作中,我认识到,不能让学生养成凡事过于依赖老师的习惯,而应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从学生会到班长再到寝室长,层层推进,培养学生个人职业规划、个人时间管理能力。当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上迷茫、不知所措时,老师要及时的因材施教,给予指导。

《道德经》给予我们的智慧启示不止以上三点,但每个方面要做好,还需要反复实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应充分吸收道德经的文化思想,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将学习融入到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更新知识,开发和运用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形成别具一格的理论体系,促进自身能力提升,把自己打造成为大学生钦佩的善于独立思考、具有强烈事业心与创新精神、彰显个性人格魅力的良师益友,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

从想到到做到的持续行动力

高效行动力的读后感

赵旌宇

向上滑动阅览

什么是高效行动力?刚拿到这本书,阅读书名的时候,脑子里面在想:又是哪个名人开始给我们灌输老套路,先做好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继而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成功标准,不断实践,往复获取高效率能力。但是花了两个小时阅读完后,发现它与市面上的大多数关于提高行动力的书籍略有不同。市面上大多数都专注于行动力,而本书专注的是高效。虽然有部分观点不敢苟同,不过还是有借鉴之处。

第一,高效行动力的核心要义体现在“输出行为”。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我们对于信息的获取比以往来的更加频繁和直接,不断地“输入”让我们对自己产生误解。打个比方,我们今天读了一本书、看了一场电影、听了一首歌,久而久之这些故事、情节、歌词就会淡淡地遗忘,我们自认为掌握,可现实就是随着时间消失着无影无踪。但当我们深入地去理解书、电影、歌曲的内容,去撰写读后感、观后感、演唱,那么才会令人影响深刻。正如我们教师参加培训,培训是不断输入的过程,大脑对培训的内容产生段时间的记忆,那么我们就应该趁着短时间的记忆,将其运用到教材撰写、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人才培养、课题申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项目中去,就可以产生实际的成果。

第二,高效行动力的无限可能体现在“乘法思维”。书中提及,人大致可以分为4种思维类型:“加法思维”、“减法思维”、“乘法思维”和“除法思维”。何为“乘法思维”?对于一件事情进行扩大性解释,就能切换成“乘法思维”。诸如“工作不仅仅是工作,也是玩耍”、“旅游不仅是观光,还能扩大自己的思维和眼界”。这样就为一个事情赋予了多个视角,你所得到的就会变大,产生“递进性思维”。只有在工作和玩乐中进行“输出”的人,才能取得飞跃性的成果。对此,我深有感触,有时候考虑问题就单单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去思考,而忽略了更深一层的内容,需多在如何做的问题上下功夫。

第三,高效行动力的直接历练体现在“说话艺术”。对话作为人与人之间最普通的交流方式,也恰好是最能锻炼人的行动力的有效途径。如何知道自己的行动力是否高效,无非就是看看你的行为是否短时间能产生成果。如果你是做销售的,那么就是看对方能否购买你的商品。书中提到,表达的行为包括四个步骤:首先,向对方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其次,对方理解了说话人的表达内容,接着,对方的内心产生了改变,表达产生了效果。最后,内心直接影响了对方的行为发生了改变,这就是有效的“表达”。这让我联想到,作为牵头部门,当遇到工作推进不下去的时候,并不是埋怨为什么其他部门不配合,而是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不愿意做这个事情,是工作方法出了问题还是工作内容出了问题。从自身出发,再与对方进行交流,心平气和地商议、解决难题。

第四,高效行动力的有效基础建立在“自我投资”。对“时间”、“经验”、“健康”的投资是必不可少的。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集中精力专注于工作。人通过体验和经验,会发现新的爱好,开拓自己的世界观,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丰富。这种体验会催生新的想法,如果能让自己产生“为了再次体验而努力”的想法,会去提高自己的水平。健康是提升工作状态所必须的,做好“运动”、“饮食”、“睡眠”三者相乘的结果。学校的“三要三不要”、“阳光长跑”等活动就是帮助提高学生健康,促进工作效率。

不管如何,想到就要去做到,不断试错,不断反思,相信每个人都会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从《道德经》反思现代生活

盛之为

向上滑动阅览

道家一脉,在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思想当中,可谓独树一帜。不同于儒家墨家在当下建立理想社会的思路,也不同于法家的"国家崇拜",道家主张小国寡民、"绝圣弃智",它认为对"智"、"圣"以及理想政治秩序的追求,是和"道"背道而驰的,是人本身乃至社会本身的祸乱之源。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很"消极"的思路,但是我认为道家思想在现代社会当中仍然有其价值,它可以帮助我们反思现代生活的缺陷,从而帮助我们改善以至重构自身的生活,达到自己生活上的和谐。本文希望从老子《道德经》的分析入手,分析道家思想的性质以及如何将之用于现代生活当中。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道德经》的第一句句子,也是《道德经》中最有名的句子,也是道家思想一切逻辑的起点:"道"和"名"(或者说"真理")本身,是不可追求的,可以说出来的"道"或者被命名的"名",都不可能是真实的"道"和"名","道"本身是在一个不可知的状态当中。也就是在这个逻辑当中,我们才能明白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的含义,"道"本身是无限的,因此对"道"的"知"也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最终只会损耗自己的生命。在这里,生命和对知识的追求,以至对一切的追求,是对立的。

所以,《道德经》崇尚"不争",认为人应该抛弃目的和追求,生命才能不被"私"所损耗,才能达到生命的增益,"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圣人因为其"无私",反而不被"私"损耗而能保存自身以至实现理想。《道德经》甚至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认为人的感官会带来欲望,因而反而是需要克服的东西,所以"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认为圣人应抛弃欲望而追求内心宁静,所以"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抛弃欲望,乃至抛弃自身的人,反而也就抛弃了"患",从而获得了安宁。

将《道德经》的人生哲学应用到社会的治理当中,便是"无为"和"不争"的政治思想。老子认为治理国家应该"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概而言之,就是抛弃所有的价值准则的追求,从而使社会获得安宁,"常使民无知无欲",就能"使夫智者不敢为也",智者动摇不了"无知无欲"的人民,便不能作乱。为什么要阻止智者动摇人民呢?因为老子认为,对价值的追求是国家的祸乱之源,就像对价值的追求最终会损耗人自身一样,所以他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圣弃智",看似极端,但是结合"窃国者诸侯"的思想来看,便可以理解了,对道家而言,建立三代一般的神圣体制,最后的结果只会是这一制度成为了有"价值"的东西,从而成为争夺的对象而带来祸乱,所以"圣"和"智"反而是危险之物。而抛弃价值的追求,以"无为"的方式治理国家而不以价值为驱动治理国家,就能"无不为",因为这种情况下,"万物将自化",人民自己就会按照本性而行动,从而天下才会安定。

《道德经》所展现出的思想自然有其局限性,但不能简单的将"绝圣弃智"理解为"愚民"的思想,理解《道德经》的政治思想,我们需要理解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呼应的其实就是春秋战国时代天下大乱的时代背景,西周理所应当的政治秩序开始解体,诸侯为"争霸"而进行战争,而违背君臣政治伦理而篡位的大臣比比皆是,老子认为"仁义"、"孝慈"、"智慧"、"忠臣"这些价值的出现,本质上是社会发展从而达到不平衡状态而产生危机的结果,而这些价值本来是为了对抗社会的失范而诞生,但这些价值自身的本质导致其本身也会成为争斗的推动力,所以"智慧出,有大伪"。通过这一背景,我们便可以理解道家思想的本质,"绝圣弃智"不是统治者的愚民手段,而是老子对春秋时代政治伦理混乱、社会秩序混乱和价值观混乱的一种最激烈的回应,他认为人心的祸乱之源在于"文明"以及由此带来的价值本身,在这一时代背景里试图寻求自身以及社会的安宁,从而得出了价值作为祸乱之源的政治观点,并希望抛弃价值求取个人的安宁,并希望建立一个"小国寡民"的,不发展的,从而能维持永远安定的社会。

回到当下,今天的现代社会,发展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春秋战国的水平,同时带来的欲望和混乱也是百倍于春秋战国的时代,我们又何尝不是苦于"文明"呢?互联网时代带来了不断的信息轰炸和价值观更新,消费主义带来的欲望乃至将欲望构筑成价值和身份象征,资源分配机制带来的内卷化使所有人都卷入竞争的汪洋大海,我们不断追求欲望和价值并试图获得满足,但我们最后却越来越困苦。其实我们面对的这一切和春秋战国的人面对的一切,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我们面对的诱惑和强制要比当时的人要强得多。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异化,感到不自在不舒适是必然的,为了纠正自己的生活,我们何尝不可以去反思以往我们信仰的各种价值和追求的各种欲望呢?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傅芳

向上滑动阅览

第一次接触“曾国藩”这个名字,是在初中时期。那时候正是学习中国近代史的阶段。网络尚不发达的年代,我对曾国藩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历史课本中的只言片语,于是对这个人并没有产生什么好感,甚至鉴于自己的无知,后来上了大学也不愿意翻阅曾国藩的著作。也许是现在的自己成家了有了孩子,对经营家庭、树立良好家风、做好家教有了向往和思考,网上搜集了一些推荐意见,才揭开我的多年无知和愚昧的面纱。拿到该书即让我爱不释手。

《曾国藩家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分为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及用人篇。透过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我们可以得知其对事物的独到见解,及其面临家事、人事、军事、国事等大小问题时所采取的处理方法。在诸多封家书中曾国藩更是总结了自己的得意与失落,用自己的经验教育自己的兄弟、子女,特别是曾国藩对于子女的品格教育,直至今日,仍足以作为现代父母教导子女、树立良好家教的绝佳典范。

在曾国藩的诸多思想箴言中我最喜欢他的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意思是家族保持俭朴的传统,就能够兴旺;人保持勤劳就能够健康;家族能够勤劳俭朴,那么生活就永不会贫贱。古人亦云“勤由节俭败由奢。”勤俭、勤劳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古至今,凡成大事者,无一不是筚路蓝缕、艰苦奋斗而为之。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只有秉持勤俭朴素才能兴旺发达。如今我们的生活较之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然而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越是在舒适的环境下人越容易丧失斗志、越容易迷失方向,因而就越要警惕各方看得见、看不见的糖衣炮弹的袭击。习近平总书记也说“安不忘危才是生存发展之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撸起袖子加油干”强调的也是勤勉、踏实、实实在在做事的精神。作为家长的我们只有自己做到勤俭持家、艰苦朴素,才能教养出勤俭的下一代;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只有以身作则,将勤勉治学的精神融入教学中,才能培养出具有勤勉治学态度的学生;作为公民的我们,只有勤勉实干,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才会蓬勃发展,生机无限。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回首百年,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始终登高望远、居安思危、永葆生机活力?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不断指引中国前行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与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亿万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因为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们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这不也是曾国藩先生“勤勉”家训的延伸吗?

我们每个台科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图腾,那就是台科院的“老黄牛”精神。“自知者英,自胜者雄”,新时代要有新作为。适逢台科院建校一百周年、学校“十四五”开局年之际,让我们心连心,手牵手,发扬“老黄牛”精神,勤勤勉勉、兢兢业业,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齐心协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台科院新的篇章!

读《易中天谈美》有感

邵婉

向上滑动阅览

世界,似乎正悄悄地进入一个美学时代。悄然间,书店从“以书为主”的售卖地变为“以人为主”的交流地;吃饭的场合从对味道的追逐,演变成对环境的驻足;住宿的场合从对休息的要求,发展为对享受的追求。正如易中天老师所展示的,美学是来时路,也是未来路。当世界慢慢开始进入美学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如寒梅绽放,傲立雪间。

《易中天谈美》开篇即是对建筑美的感叹,有灯火的地方必有建筑,有建筑的地方必有人家。万家灯火四个字,于中国人而言那是来处亦是归处,凝聚了人类丰富的情感。建筑以其庞大的体积和经久的时间证明着人是人,实际上一座座城市和一幢幢建筑都无非是一个个大写的人字。即便旧时茅店,寻常巷陌,深山庐居,也如此。建筑所彰显的永远不只是外观的形态美,由表及里所透露的人性追求的完美才是建筑最大存在感。而建筑所营造的家园之感是对美的高度升华,是一种深刻而久远的情感。尤其是在今年这个特殊的一年中,家园之感的美成就了民族大义。正是每个国人对于家园完满的美感追求,让我们生出对于生命的敬畏和对民族的希望。

在对《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中,易中天老师提到的风骨与体势也是对美的一大论述。诸如“风骨”,首先想到的便是古代文人一大特质,涵盖文人美感的形容。何为“风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论述可以得知,《诗经》总共有“六义”,“风”位居首位,它是作品艺术感染力的根源,情志气质的外在表现。而骨力塑造文辞,犹如骨骼支撑人体一样。遣词造句挺拔,文骨就形成了;表情达意爽朗,文风就彰显了。“风”与“骨”的总体要求是强调真实、生动、凝重、富于表现力(风力、骨力)的美。风骨,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淘洗出来的最闪亮的金子,是最鲜明的文化基因。风骨是一种坚定不移的信仰,是对民生的忧虑,更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因为有风骨,才有了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韧;才有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才有了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豪气;才有了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风骨,更是一种舍我其谁的担当。2020年的中国,最不缺的就是担当。85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逆行武汉,餐车上的坚毅脸庞无不刻画着中国人的风骨。“让我去,是国家对我的信任!”钟南山说:“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而且我们也能做到不惜一切代价。”这是大国教育我们的担当。新一代的青年,在今日中国受难之际,挺身而出,展示的更是新青年舍我其谁的担当。医生护士、战士、志愿者、外卖员、快递员·······这一年的感动都来自于中国人的风骨,一个没有风骨支撑的民族,难以立足当下;一个没有风骨的国家,难以挺起脊梁,一个没有风骨的人,难以昂首前行。

时代正在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迎接美学时代的来临。就如同网络时代一样,美学和文化正在偷偷地成为这个时代难得的“价值流量”。如何在这个时代把握住美学和文化的价值,如何利用好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待世界的美丽,是我们当下教育的一大指向标。

《曾国藩家训》读书心得

刘晓爽

向上滑动阅览

《曾国藩家训》是曾国藩在十年间写给两个儿子的书信汇编。作为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曾国藩写给儿子的书信中涉及了政治、时事、文学、书法等方面的内容,涵盖面十分广。在阅读这一封封书信的过程中,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曾国藩,不再是一个名臣,而是一个远在他乡,却时刻牵挂着对孩子教育的父亲。

对于曾纪泽和曾纪鸿而言,曾国藩既是严父,也是明师,更是益友。作为严父,曾国藩时时教育儿子要“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在生活及学业上不断敦促儿子,对他们颇为严厉。对于在信中教导或提及的事,曾国藩要求儿子在回信中要一一回复。

作为明师,曾国藩经常以书信的形式来和孩子探讨学问,他对儿子学业的指导也可谓无微不至。在写给曾纪泽的信中,他说:“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这种观点与我们当今的语文教学不谋而合。他时常为儿子布置学习任务,例如四书文、诗赋、论策等。对于儿子写的文章或练的书法,他总能精准点评,并提供合理的建议。大约是他对儿子的性情脾性以及习惯十分了解,才能根据个性找到最适合的方式,在学业上为他们指明方向。

作为益友,曾国藩给儿子的信中展现出他对自己过往的回顾,也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他在信中直面自己平生的“三耻”,以自己的遗憾来告诫儿子要养成良好习惯,不能重蹈覆辙。我觉得这是父与子之间像朋友一样最诚挚的交流与沟通。

曾国藩这一封封家训中展现出他对古文、诗和书法的极高造诣,具备极高的文学价值。同时家训中也能体现出他的治家思想,尤其是他的教育理念,对今人仍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家训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凡作一事,无论大小易难,皆宜有始有终”,我想曾国藩在不同的领域皆有如此之高的成就和造诣,就是因为他始终认真地去对待每一件大事小事,做到善始善终。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也将始终践行这样的行为准则,去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不求卓越,但求有始有终,不轻言放弃。

《易中天谈美》读后感

傅嬿霖

向上滑动阅览

众所周知易中天老师以独特的风格讲三国而闻名天下,而其作为厦门大学的教授在美学方面也颇有建树。就像豆瓣里介绍的,美学是易中天的来时路。《易中天谈美》,是易中天教授多年美学研究与写作的精彩总结。全书分三卷:美学随笔,以轻松笔触谈论美学感悟。话题涵盖建筑、绘画、雕塑、现当代艺术;短篇美学论文,深入探讨美学的核心概念与应用范畴,包括文艺学体系的逻辑起点、艺术实践论、中国美学史的内在逻辑等十余个问题。第三卷系统探讨《文心雕龙》的美学思想。这三卷,形成了由浅入深的梯度,无论是对美学有兴趣的大众读者,还是有意深入理解美学、走进美学的读者,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启迪,破门而入,一窥美学堂奥。

阅读此书纯属兴趣使然,多年来一直试图在美学的门缝里试图窥的一份向往的美好的我,在易老师的文字里似乎抓到了一缕美学的线头,这线头好像要带我找到这世界上被称之为美的毛线球,而我就像一只心痒难耐的猫,开始迫不及待的拉扯这看似发着微光的线头。

以前我们常说美好的事物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只是缺乏一双发现他的眼睛,而怎么去拥有这么一双黑夜里透着光的眼睛,怎么让这双眼睛目光如炬正是美学研究的领域之一。

或许对于俗人来说这是现实的世界,这才是生活一直以来的样子。但是有没有可能其实现实的美、生活的美、身边的美它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深邃,那么神秘,那么难以接触,那么不可言传。

这个世界依旧自顾自的美丽着,只是作为俗人我们的眼睛不再发光,甚至不再一直睁开,不再像一个稚童好奇而不知疲倦的索取着,被美好滋养着。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有些人被淹没在物欲的幻境里无可自拔;而为求慰藉有些被生活压迫的苟延残喘的人产生了扭曲的审丑需求,有更多的人只是麻木的活着,或许偶尔会对着屏幕里的画面有片刻的感动,但是很快又被向上滑动的手指带走……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我们比以前更需要美学了。

《永恒的丰碑》读后感

一名普通职工的心灵垦荒之旅

林别雨

向上滑动阅览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永恒的丰碑》一书的读后感。在完全阅读此书后我久久不能平静,我的心绪被永恒的丰碑里老一辈英雄的不屈精神所激起,更因当下我们台州所继承的大陈垦荒精神久久不能平静。在此我将自己的心灵垦荒的一些感悟与大家分享。

我是一名普基层职工,就像千千万万的螺丝钉一样,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家乡的建设奉献力量。我没有挥斥方琼,将垦荒精神融入大时代建设的能力与气魄,但是爱岗敬业,修身齐家也是我工作与生活的全部,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我的心灵垦荒之旅,一段开垦贫瘠心灵,奉献社区的心路故事。

记得小时候我一直有一个英雄梦,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拯救世界,帮助遭受着苦难的不公的人们,希望指点江山建设家乡,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但是慢慢的,生活的繁琐与压力让我渐渐放弃了曾经的梦,朝九晚五的工作,繁杂琐碎的生活,似乎让我的心变成了一片荒原。对社会存在的问题充耳不闻,对身边人遭受的不幸麻木不仁,我似乎沉沦在记我的小世界里,贫瘠的心灵就像尚未开垦的荒原,寸草不生。直到有一天,我在《永恒的丰碑》一书中读到了习近平给台州市椒江区人民路小学学生张婧怡等12位小朋友回信,而陷入了沉思。信中高度评价老垦荒队员用青春和汗水培育的“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勉励小朋友们牢记垦荒精神,好好学习,砥砺品格,长大后报效祖国和人民。习总书记对小朋友回信中的殷切希望仿佛让我看到了曾几何时那个充满着对家乡对社会奉献的热情的我,也让我再次审视了自己宛如荒原的心灵,也许我需要像那12位小朋友一样重拾自己的英雄梦,需要像他们一样用大陈的垦荒精神开垦自己心灵的荒原。

2020年年初,疫情来袭。看着社会与同胞遭受的苦难,看着逆行英雄们的舍己为人的壮举,我觉得也许是该迈出开垦心灵荒原的第一步了。我没有白衣天使与人民子弟兵的技术与能力,但努力去成为一名社区英雄,便是心灵垦荒之旅最好的起点。2020年2月,疫情持续蔓延,不论是医院还是社区都出现了严重的抗疫人员短缺,为此台州市共青团向社会发出了志愿者的招募,而我第一时间参与了报名,是时候去开垦自己心灵的荒原,去重拾自己的英雄梦了。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光荣的成为了一名抗疫志愿者,在不同的岗位努力奉献着自己的能量。我在街道帮助输入抗疫信息,努力为前线的战士们提供最完备的数据信息支持;我在社区人员密集的出入口,帮助完成人员信息登记,为社区卫生安全添砖加瓦;我参与了对海外留学生的支援行动,在海外疫情爆发的时候统计信息,并向留学生们邮寄口罩与药品,让他们感受到了身后祖国的关怀与支持。“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整个志愿服务期间,我将这12字的大陈岛垦荒精神牢记在心,做好一名社区英雄,回馈社会,服务社区,努力去做好一名社区英雄。

大丈夫修身、齐家、平天下,在我看来对自身心灵的垦荒是发扬垦荒精神的第一步。很高兴我迈开了这一步,参与疫情时家乡的志愿活动,让我在心灵垦荒的道路上踩下了第一个坚实的脚印,挥起了第一次开垦的锄头。我相信我的心灵垦荒之旅会继续下去,“垦荒精神立心”将是我之后心灵垦荒道路上的准则。《永恒的丰碑》一书向我展现了大陈岛英雄们的垦荒历程,也为我指出了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的心灵垦荒的方向,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我未来的道路。

供稿丨校工会

小编丨娄琪婕

主编丨莎莉

监制丨响铛铛

Tai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长按二维码 · 即关注

Copyright 1921 - 2021 TZKJZYXY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浙江专科院校-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崇尚阅读 书香校园丨我校开展2021年全员读书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