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程系成立于1988年,三十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六千多名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学习能力足的应用型人才。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突出学科专业特色技术。落实“以练促教、以赛促学”的育人特色,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毕业后的学生,不仅是专业技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首肯。系部各项成绩和荣誉是我校近年来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探索实践的经验和成果的结晶。
二、党建工作
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推动系部发展为落脚点,以高质量党建贯穿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全过程。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完善系部党组织抓党建述职评议制度,坚持将支部建在教研室上,强化党员教师思想意识;将党建与业务工作充分融合,提高整体科研实力,筑牢育人战斗堡垒。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凝聚力不断提升。完成省级标杆院系申报,通过教工党支部“样板支部”验收。
三、系部概况
引智聚才,强系荣系。现有教职工6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9人、博士14人、在读博士1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外聘教师17人。重视教师在新知识、新专业领域的培训,使得教师的知识体系是鲜活的,研究方向是前沿的。做到知识工具不落后,研究方向不过时。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和奖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从事各项工作的积极性。
现有本科生2300多人,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品德修养和专业技术齐抓并举。在德育方面,培养学生技术强国,技术报国的爱国精神与吃苦耐劳,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技术方面,提高学生针对工程问题进行电子设计、研制的综合能力,激励学生真学、真用、真实践。塑造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快速学习的能力。
搭建智创驿站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团队精神三位一体相融合。以互联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山西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等为平台开展竞赛培训。近三年在教育部认定的56项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6项,二等奖38项、三等奖5项。省部级奖项100余项。
仪器设备,精益先进。系部下设电工电子、电子工程两个实验中心,有13个实验室,17个实验分室。实验室总面积达1947㎡。配备教学科研设备总计2994台套,总资产1601.91万元。系部特色创新实验室和科研场所可为我系师生提供良好的科研和竞赛环境。基础、专业实验室保障了工科专业的电工电子、模电数电等专业基础课程和系部五个专业必修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
专业宽泛,基础通用。现有五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物联网工程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山西省一流建设专业、山西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的支撑专业。五个专业底色厚实,在方向突出,特色明显的基础上兼具通融性、大类性。实施跨学科、跨专业教学,帮助学生精准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交叉点,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界视野,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和就业视角。
四、教学工作
紧跟教育教学发展趋势,以学科专业组建教学团队,以课程群建技术应用。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保障教学质效。近三年来,1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项目获批省级、院级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其中省级7项;2门课程立项为省一流课程线下培育课程;1门课程立项为院级一流课程;1门课程获院级思政示范课。获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0项;获批高等教育学会教研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教指委项目1项;发表教研论文19篇;参编教材2部;1人获院教学基本功竞赛理工组第一名。
五、科研工作
凝练和完善学科研究方向,形成以研究方向建团队,以研究方向带团队的建设思路。借助学院聘请臧克茂院士的平台,在地面无人系统方向开展机器人方面的研发工作。围绕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和院级重点学科,在机器视觉与嵌入式技术研究方向,购置搭建微米级精密激光测量系统。在智能感知与传感技术方向,研究微纳力敏传感结构,提升传感器的灵敏度系数和抗辐照特性。
按照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要求,将支部建设与科研工作相融合,近三年签约科研项目90余项,经费进账1600余万元,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9篇、核心期刊收录2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6项,转化专利14项。
六、学生工作
坚持“严管厚爱、服务学生”的宗旨,抓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在深化思想引领上下“真”功夫、在育心育德上下“深”功夫、在就业指导上下“硬”功夫、在资助育人上下“细”功夫,为学生提供思想实践、专业实践,提升学生的思想成长能力、道德自律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岗位履职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形成人才培养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近年来,思政教育和文体活动成绩喜人,先后获得五四红旗分团委、运动会团体第一名、运动会“精神文明奖”等荣誉。
扎实的培养过程,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多名优秀毕业生进入华为、大疆等知名企业工作。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备受用人单位的赞誉,毕业生就业率位稳居学校前列。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为传承历史、延续辉煌的新时代“电子人”,我们将以培根铸魂勇担当,启智润心善作为的姿态,在人才培养上呈现新面貌、实践应用教学中蹚出新模式,科研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学科专业建设上向更高平台。形成系部工作文化,聚心齐心;系部精神文化,进心润心。在坚持立德树人、驱动系部内涵式发展上再创佳绩,昂首阔步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
专业简介
- No. -
01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专业,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现代信息社会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精神及自然、社科方面的背景知识,综合素质高;掌握电子技术和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知识,较好地掌握信号的检测、传输、变换与处理过程,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前沿知识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在与电子、通信、物联网、计算机相关领域的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等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能力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习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以及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应用电子、信息处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电子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和设计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就业五年后,可以根据工作岗位的性质和要求,成长为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应变能力灵活的工程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毕业生经过自身能力,有望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具有从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工程制图知识、计算机编程能力,具有电路与电子线路理论与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描述和分析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的工程问题并进行实验验证。能通过文献检索与学术写作获取相关信息,提取、整理、分析和归纳资料,为问题分析过程提供有益参考。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在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技术要求,设计并开发相应的信息获取、传输以及处理平台。同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的因素。
4.应用:能够在分析现有问题基础上,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子信息领域的工程问题进行提炼、归并处理和拓展,综合应用本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手段,培养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和工程实践的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工程问题,选择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和工具,进行问题分析、设计解决方案。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工程实践和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能初步预测因实施解决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及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了解电子信息工程领域有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能够评价针对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了解国家有关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内外相关的标准、规范,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专业技术领域沟通和交流、竞争与合作。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发展规律有明确的认识,对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有正确的认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相近专业: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物联网
核心课程:C程序设计,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高频电子技术,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No. -
02
通信工程
专业概述:
通信工程是一门应用现代通信技术手段进行信息的获取、传输与交换的专业,主要研究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及应用。通信工程专业是集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于一体的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现代信息社会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精神及自然、社科方面的背景知识,培养具有通信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通信系统与通信网的相关技术以及一定的体育素质,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通信技术和通信系统的前沿知识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较好的综合素质,能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技术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能力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技术科学基础和本专业领域(通信技术、通信系统、通信网等)及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通信工程的相关实验与实践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试和工程应用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开发软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具有从事通信工程技术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工程制图知识、计算机编程能力,具有电路及通信基础理论与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信息传输系统的基本能力;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备运用数理知识和通信工程专业知识,解决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设计、开发、调测等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通信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描述和分析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设计、开发、调测过程中的工程问题,能通过文献检索与学术写作获取相关信息,提取、整理、分析和归纳资料,为问题分析过程提供有益参考。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根据通信信息行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综合考虑社会、环境、道德、文化等因素,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和管理工作。
4.研究:跟踪信息与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通信工程问题开展研究,具有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并能够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信息与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工程问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合理选择恰当的设计仿真软件进行预测、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信息与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的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通信工程实践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根据信息与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有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适应国内外形势和环境的要求,评价通信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了解国家有关信息与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开发与应用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内外相关的标准、规范和技术变化,能够在通信工程行业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拥有团队精神,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表达、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2.终身学习:具备追踪国内外信息与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行业发展趋势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通过不断学习,适应信息与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行业的发展。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相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物联网
核心课程:C程序设计,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现代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电子线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通信网理论基础,移动通信,光纤通信
- No. -
03
测控技术与仪器
专业概述: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以光、机、电、计算机一体化为特色,是一门光学、精密机械、电子、电力、自动控制、信号处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多学科互相渗透的综合专业学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掌握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知识,要求具备测控仪器设计制造能力以及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在计量测试与控制领域内从事相关仪器仪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一定创新精神,个性良好发展的多层次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能力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与结构、信息获取与处理、光电检测技术、微处理器的应用、智能与虚拟仪器设计等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对学生嵌入式、微处理器应用等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具备扎实的测试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应用及设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具有从事仪器仪表类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工程制图能力、计算机编程能力,掌握该专业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够将相关知识用于解决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工程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基本理论,并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的方法,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和分析,得出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传感器、测控系统或相关工艺流程,解决仪器仪表领域工程问题。能够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应用:能够在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基于测控系统设计的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提炼、归并处理和拓展,综合应用本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手段,培养解决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仪器仪表领域工程问题,选择使用恰当的技术手段、资源和现代工程工具,进行问题分析、设计解决方案,得到有效结果。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仪器仪表专业工程实践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工程实践和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能初步预测实施解决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及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环境保护意识,了解仪器仪表工程领域有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能够评价针对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了解国家有关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内外相关的标准、规范,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明确自己的责任,处理好成员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维护团队利益。
10、沟通:能够就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具有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知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的项目实践环节加以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主干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相近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
核心课程:电子工艺实习,c程序设计实验,软件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顶岗实习,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电子技术综合实践,传感器应用实践,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 No. -
04
物联网
专业概述:
物联网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测控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管理学、软件开发等多方面知识。物联网工程专业开设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两大类,学生主要学习研究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彼此作用、相互转换的方法和技术,有着很强的工程实践特点。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子、射频、无线通信相关技术,同时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受到物联网工程技术的基本训练,具备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标识、获取、传输、处理、识别和控制能力,能从事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地质灾害监测、公共安全、平安家居、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中的系统开发及其应用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毕业能力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联网工程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掌握物联网工程中与物联网通信和物联网开发和应用等必须的基本技能,受到物联网工程中系统集成和系统开发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良好训练,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掌握电工及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如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当中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数字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掌握无线传感网络通信的基本理论及物联网工程的实用技术,具备各种传感器、网络、通信设备、WEB应用系统的集成和开发等方面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相关的科研、设计、调试、维护运行和管理的能力。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描述和分析物联网工程领域中的工程问题并进行实验验证。能通过文献检索与学术写作获取相关信息,提取、整理、分析和归纳资料,为问题分析过程提供有益参考。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在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技术要求,设计并开发相应的信息获取、传输以及处理平台。同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的因素。
4.应用:能够在分析现有问题基础上,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物联网领域的工程问题进行提炼、归并处理和拓展,综合应用本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手段,培养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和工程实践的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物联网工程领域工程问题,选择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和工具,进行问题分析、设计解决方案。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物联网工程领域工程实践和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能初步预测因实施解决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及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了解物联网工程领域有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能够评价针对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了解国家有关物联网工程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内外相关的标准、规范,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物联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专业技术领域沟通和交流、竞争与合作。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对物联网工程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发展规律有明确的认识,对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有正确的认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相近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测控技术与仪器
核心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RFID原理及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JAVA程序设计,操作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
- No. -
05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专业概述:
微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半导体材料科学、微电子学等多个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型交叉学科,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电子科学技术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先导。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微纳传感器与微电子器件设计、制造与测试等应用领域,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和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系统掌握集成电路和MEMS器件基本理论及其设计、制造、测试基本方法以及实验技能,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外语运用能以及一定创新意识,能在微电子及相关技术领域从事研发、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能力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学、微电子学、传感器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相关实验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微电子技术学科基础知识,掌握新型微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分析、设计、制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具备传感器、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掌握从事微电子类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掌握该专业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够将相关知识用于解决与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工程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并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的方法,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和分析,得出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微纳传感器、集成电路,解决微电子领域工程问题。能够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研究能力,能够采用微纳传感器、集成电路设计的科学方法对微电子专业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能够设计相关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数据处理,通过误差理论、信息综合等方法获得有效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掌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的信息技术手段、资源和现代工程工具的开发、选择与使用方法,能够对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得到有效结果,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微电子类专业工程实践相关社会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环境保护意识,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在实践过程中予以考虑。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明确自己的责任,处理好成员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围护团队利益。
10.沟通:能够就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具有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意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的项目实践环节加以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3.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
相近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
核心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半导体物理与器件,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MEMS设计,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光电检测技术,厚薄膜混合集成电路,微纳电子器件测试技术,固体物理学
官网发布缓存图:
官网发布及后续更新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MTgwMjU5MQ==&mid=2247573766&idx=4&sn=5f3406378bd43fb6b2a0c3a51ad85024&chksm=96ebb736a19c3e2077955e958ef3d39071e94c6dd57c57c394016d0b79ce6583fdc0f7517516#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