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最新通知精神,经学校研究决定,机械工程学院工程力学专业拟在2023级本科新生中开展“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校内新生选拔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更多后备人才。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简介: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发布《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其目标是,通过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强化使命驱动、注重大师引领、创新学习方式、促进科教融合、深化国际合作,选拔培养一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促进一批勇攀科学高峰、推动科学文化发展的优秀拔尖人才崭露头角,为新时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播种火种,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思想高地奠定人才基础。
天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于2021年初正式进入拔尖计划2.0,是我校第一个拔尖计划本科专业。学校集中优势力量,在师资力量、硬软资源、推免比例以及建设经费等涉及工程力学拔尖班的各个方面给予特殊支持。
现面向校内新生
选拔我校工程力学拔尖班学生
具体信息如下
选拔招收专业
工程力学(拔尖班)。
报名条件与报名方式
报名对象:
力学拔尖班在天津大学录取2023级新生中进行二次选拔。下列学生不能申报:各专业强基计划录取学生,艺术类专业、天南大合办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班、内地新疆班、内地西藏班、新疆预科班、少数民族预科班录取的学生,以及外语保送生、定向培养生、文科类考生、未按时到校报到的学生。
报名条件:
报名者需有2023年物理高考成绩,并被天津大学录取,已完成入校报到,且符合学校转专业资格;对力学方向有浓厚兴趣,并表现出较强的发展潜力。
报名方式:
登录拔尖计划报名平台https://jinshuju.net/f/FX1zMB。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并加入工程力学拔尖计划校内选拔报名微信群,群二维码如下,进群昵称为:姓名-学号。后续选拔安排将在此微信群中通知。
选拔咨询电话:
13820854124(曲老师)。
选拔程序
选拔范围:
限2023年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天津大学录取生源。
资格认定:
由机械工程学院本科教学办公室负责对所有申请者的材料进行初选审核,通过资格审核者方可进入考核程序。通过资格审核申请者须携带身份证、学生证,按规定参加考核。
考核方式:
依据工程力学拔尖计划培养目标,采用现场综合面试考核方式,主要考察学生的学科特长和综合素质。
录取原则:
最终录取以综合面试成绩为准(高考成绩作为参考,不计入面试成绩),按成绩高低依次录取直到额满。
时间安排及工作程序
网上报名网址:https://jinshuju.net/f/FX1zMB。报名时间8月22日至8月28日。报名截止后报名申请不能变更,进入资格审核和学生遴选程序。
具体面试时间、地点:
将在微信报名群发布通知。
录取结果:
将通知本人,并予以公示和报送教务处备案。
培养方案
专业特色:
天大力学学科面向国家和行业需求,服务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重大科技工程,辐射机械、能源、土木、环境、生物、材料等交叉学科。特色研究方向包括高超速空气动力学、实验固体力学、重大装备故障诊断、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波动力学、智能超材料与结构、先进功能材料、热流体、湍流实验力学、海洋动力与环境力学、生物力学等。
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以大师言传身教引领、科技精英赋能,创新一流人才培养模式,构筑“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平台,全面夯实工程科学基础理论、提升多学科知识交叉与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学术领导力的国际一流力学家与科技领军人才。
在学期间实行本研衔接培养,“一人一策”单独制定培养方案,实现拔尖人才快车道。毕业后能在机械、航空航天、能源、土木水利、交通、船舶、环境、海洋、材料、化工等行业从事科研、技术开发或大型工程计算及设计、管理工作,还可到工科院校从事教学与科研研究。
毕业及流动机制:
衔接学制:本科阶段学制4年,本硕衔接学制5-6年,本博衔接学制7-8年。
高保研率:可推荐面试攻读研究生(含直博)不低于50%,读研方向含力学学科各方向(航空航天、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动力学与控制、生物力学等)及力学各相关专业。
流动机制:拔尖班流转遵循自愿原则,每学年末学生可根据自己意愿选择是否转出,转出学生可进入工程力学普通班培养;转入学生实施申请考核制,考核合格后进入拔尖班培养。
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能力拓展课、PBL+RBL(项目式+研究式创新实践)课、人文修养课、模块化课程、国际化课、本研衔接课等,进阶式提升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
小班教学:实施“小班授课”, 开展精英式培养;实行“PBL+RBL项目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讨、解决复杂科学和工程问题的能力。
双导师制:“师友导师+学术导师”个性化培养:每位同学均配备高水平学术导师和师友导师,营造良师益友氛围。
一流平台:─学科交叉通融、资源内联外引、国内国际联培:超万平米力学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共享基础实验室与未来科学实验室(结构基因、人工智能、虚仿技术、深度挖掘、未来材料等)全部对强基及拔尖计划学生开放,激发创造性思维,为拔尖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创新实践平台;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以“力学+”为载体,实行多模块主/辅修制,鼓励学生选修交叉学科方向,增强创新能力。
本研衔接:特区培养,本硕博衔接直通车:实行特区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以工程项目制进行创新训练和能力培养,接轨国际化教学,创新思维训练,大三年级进入本硕博衔接通道。
配套保障
师资保障:
授课教师和个人导师包括以院士为代表的国家级教授、“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团队和企业高级专家。本专业名师云集,拥有两院院士4名,外籍院士2名,教学名师6名,国内外知名学术领军人才、专家30余名。
政策保障:
特区政策保障本硕、本博衔接培养,设立研学和留学基金,支持学生科创活动,资助长短期出国留学,提供各类奖助学金等。
体系保障:
从第三学年起执行本硕或本博(3+1+N)衔接培养,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与学分互认,可提前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资源保障:
国家级教学中心、重点实验室、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等资源全部对学生开放。
官网发布缓存图:
官网发布及后续更新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TQwOTgzMg==&mid=2651501712&idx=2&sn=84716fee707387004f07011e9848bccd&chksm=8b41d757bc365e41ea41850bdc4dbabbff36983eff487697c03c8cbdccdadec5e3768a2046dd#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