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普通人在日常的书写中都有这样的体会,要写一段字数非常多的报告,或者说手写稿,这其中往往会有一些错误,或者说纰漏,即便是我们在进行誊抄工作,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漏字和错字的现象,那么出现这样状况的时候,我们最常见的处理方式就是划掉,然后重新再写。
实际上,这是人们在书写过程中的一个常态,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机器人,也不是复印机,不可能完全100%保证自己的准确率,出现一点错误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很多人却不能容忍在书法作品中出现错误,很多人在看了古代的书法家的作品之后,都会跑过来问我,为什么古代书法家的字帖中有这样的错别字呢?为什么他们会有涂抹修改呢?这样不会有损于他们的艺术水准吗?
在这方面较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我们细看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就会发现,《祭侄文稿》每一处都有修改,每一行都有改动,每一处都有涂抹,几乎是歪歪斜斜,扭扭曲曲的。
但是它仍然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二大行书,被历代的艺术家和评论家认为是行书中的精品,代表了当时行书的最高水平。为什么这件看似潦草丑陋的作品会成为最好的书法作品呢?我认为和,这幅书画作品中的这个特质有关。
那就是颜真卿《祭侄稿》的情感性因素。我们知道颜真卿在写这幅书法作品的时候,内心怀着非常悲痛的心情。这是因为他的侄子在唐代安史之乱的时候,为了打击敌人而死在了战场上。
所以他多年之后寻找亲人的尸骨时,想起了自己的侄子,就挥泪写下了这篇书法作品。
而这幅书法作品的潦草之处,实际上就体现了颜真卿当时的心情,所以,潦草成为了这幅书法作品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这个问题, 元.陈绎曾说:
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
他指出人在喜怒哀惧等不同心境下字体会有不同的呈现姿态,所以人的书法书写时刻随着人的心情变化。
所以,颜真卿书法写成那个样子也不难理解了。
因此,潦草的程度越厉害,越证明他的心境非常的悲痛,也就越能够显示出他高超的艺术技巧。因此颜真卿《祭侄稿》中的错别字并不是它的缺陷,而是它的美,而是它的一种悲壮和悲剧性的美,这种美是以一种特殊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但是我们仍需要注意,在某些书法作品中,是不能出现错字的。比如正楷作品,隶书作品,篆书作品。这些艺术作品中,是忌讳出现错别字的。如果出现了错字,那么这一整幅书法作品都不能要了。唯一的办法就是重写,而不能够继续写下去了。有一个错别字,就会影响整体的效果。如果这幅书画作品出现了漏字的现象,还比较好处理,只需要我们在后面题跋的时候,或者说在后面收尾的时候,再把这个字补上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你把一个字写错了,那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需要重新来。
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楷书,篆书和隶书,它不同于行书和草书的随意性,他是非常严谨的,它是非常的,如果你像行草书那样随意的处理这个错字,那么作品的和谐性和气韵都被这个涂抹的字迹破坏了。
它不像行书和草书那样随意涂抹了之后,还能够显示出他的率真和他的坦荡,你在楷书作品中涂抹,只会显出这幅作品非常的拙劣和糟糕。
因此,楷书,行书,草书,篆书,隶书中,我们在书写的时候,要在主观上尽力的去避免出现错字,只有我们尽力避免出现错字,才能够把这些书法作品给写好,颜真卿的《祭侄稿》,只是一个特例,并不是说我们每个人错字出现的越多,涂改得越潦草,就能够显示出它的优美之处,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如果真的出现错字、漏字现象,我想有几个方法还是可以采取的。
第一招就是赶紧重新写,这也是我比较推荐的一个。
第二招是像《祭侄文稿》一样涂抹修改,但是仅限行草书。楷书等静态书体不适宜。
第三招就是在后面的题跋中说明,比如某某字应修改为某某字,特以为记。这也是一个比较巧妙地方法。
以上这几招是比较常用的方式,相信聪明的你一学就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与我一同进行交流,坚持对书法与艺术的严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