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之前所有流行的艺术流派
都是在艺术领域之内
反文化、反古典、反精英
如此等等
始终逃不开艺术史内部的自我反思
那么波普艺术就是把神圣的光环撕开
艺术就是生活
艺术就是现实本身
作为艺术领域的“坏小孩”
“波普艺术”几乎触及一切文化问题
消费、大众以及生活等等意识形态
打通通俗文化与艺术间的层层关卡
颠覆一切所谓的意义和象征
彻底放飞自我
使世界重新像习字贴般真实和可靠
从此现代艺术关注的内容问题
图式变迁、材料审美、抽象具象
等等等等通通废除
转而变为最流行最大众的生活现实
波普艺术的“POP”必须依赖两个要素
其一是商业社会的金钱神话
其二是必须为社会大众所流行
“流行”和“金钱”是消费时代两大支柱
将此精髓发挥极致的首推安迪 沃霍尔
这个怪咖拥有营销和艺术的双重才能
勤奋、机敏、才智过人
富于想象力及非凡的商业才能
深谙媒体炒作之道
同时带有严重的神经症人格
对艺术及未知领域的探索永不满足
他直接复制生活中最具社会性的影像
以丝网版画的方式重复印制
粗略而毫无美感的制作方式
映射和强调了所处社会的残酷现实
宣告了消费文化时代的来临
那是庸俗、浅薄、享受和狂欢
沃霍尔复制了所处时代人的价值危机
将消费时代的实质揭示的淋漓尽致
从此
媒体担负起社会群体的组合和重整
精英时代逊位于时尚新潮的怪异竞争
深度成为自我享受昂贵的奢侈品
标榜肤浅成为公认的新伦理风范
就时代特征而言
任何物品都具有商业属性
沃霍尔则更进一步
认为艺术就是商业
这个将创造与炒作合成一体的天才
把“波普”的流行和商业成功的神话
塑造成“波普艺术”的神话
并进而流行为“文化”本身
从此“波普”作为消费时代的独立精神
通过创作放大夸张
将高高在上的神圣艺术彻底拉下神坛
彻底沦落为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件
不论何种意义的焦点
皆成为消费社会赢利的绝佳机遇
波普艺术的奠基者劳申柏
用综合媒体“填补艺术与生活裂缝”
从工业材料中转化而来的艺术影像
以智慧的创意见长
琼斯和劳申柏一同登上艺坛
以数字为图象素材复制日常生活之物
风格简洁,直截了当
绝不沾染丝毫浪漫和诗意的气氛
却于细微之处再现生活的魅力
大卫·霍克尼描绘身边的生活形象
随意机智的线条充满天才的感受力
笨拙而天真
弱点遍布却可爱可笑
更接近日常生活的真诚和率然
吉姆·狄恩倾向于抽象表现主义
重视视觉欣赏
试图将社会日用品衍变成艺术神话
里奇登斯坦因反对神秘和深刻
甚至反对绘画的本质
反对尽人皆知的所谓真知灼见
追求通俗、唯美、世俗的波普形式
将印象派技法和美学用于卡通形象
奥登伯格作为重要的现成物艺术家
用废弃材料和涂鸦的雕塑合成一体
甚至追求一种政治色情的神秘艺术
如果说奥登伯格数字材料的物质性
精美绝伦却缺乏个人情感
那么印第安那的数字却公式而神圣
每个符号都是性别的存在
却丝毫没有风格化和人文化的内容
追求景观的、丰富和天真的“美梦”
向先入之见为主的艺术创作宣判死刑
制造出艺术与非艺术间的灰色地带
乔治·西格尔以古典方式切入波普
石膏雕塑与四周环境形成尖锐对比
用米开朗基罗和罗丹的造型结合
塑造人体和躯干
汤姆·威塞尔曼
追求现代主义的简洁手法和戏剧对比
完全具体的场面,强烈的对比
仿佛所有因素都互相竞争
男性沙文主义的色情观念方式
被披露得淋漓尽致
波普艺术的颠覆性和侵略性
是将日常素材扩展为环境的艺术营造
作为最鲜明的艺术特征
以大众日常充斥的图像和数字为对象
将杜尚的“消解艺术”
转变为生活中心的“POP”行为方式
总而言之
波普艺术造成了现代艺术的彻底瓦解
艺术不再是情感思想的精心构造提炼
而是现实生活资料的充分使用
单维绘画演变为多维空间的材料运用
最大程度的消解了二度的绘画空间
从此
艺术不是文化问题而是社会问题
不是艺术家彼此间的对话
而是艺术与社会和生活的对话
波普艺术从起源到实现市场价值
进而成为博物馆的经典藏品
完全揭示了全新时代的到来
消费、媒体、大众、日常生活
成为人类文化和文明的焦点
“波普艺术”是消费时代的特殊商品
将实用价值作为物质承担
而将附加值和影像意义变为目的
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消逝
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混为一谈
赝品、重复、东拼西凑、反讽等等
“无深度”成为人生品味的自我炫耀
个别性、宣泄性、颠覆性、反抗性
成为这种艺术“发明”的源动力
如果说经典艺术代表了深度感
乌托邦式的美学以及艺术的创造性
那么波普艺术则以赤裸裸的平面感
以及外美实空的生活摹拟体
对这个消费时代进行着揭露和思考
用图像符号化“无深度”的社会精神
以此对资本主义消费时代
荣华其表败絮其中的“碎片” 文化逻辑
提出昭告和警示
波普艺术开辟了艺术史的新阶段
从此,千年经典彻底跌落神坛
演变为带有自由创意的生活本身
真也,非矣;假矣,非矣
当“无深度”的时间碎片彼此缀缝
你会在惊人的雷同和相似中
看清生活和生命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