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 《微型博物馆记忆系列1》《微型博物馆记忆系列2》
作者名:洪文学
指导老师:翁凯旋
作品材料:布面油画
作品尺寸:150×180cm 140×165cm
作品介绍:
个人创作来源于无数个日夜脑海里时常闪烁逝去的童年、少年时期模糊的成长经历,最后剩下记忆残存的物件,随之成年后的日常生活中重要记忆片段都被作为创作背景,记忆模糊但却真实并具“温度”,记忆的回溯便成为了我个人创作重要线索。通过画面模糊的边缘与具体物件主观写实的描绘,通过画笔冷峻的笔触中不断寻找属于个人绘画表达方式。
作品名: 《不露声色》
作者名:曹惠娣
指导老师:庞茂琨
作品材料:布面丙烯
作品尺寸:200X200cm X2
作品介绍:
本人的绘画依据收藏的人偶为素材融合个体经验,在画布这个二维平面中重构画面叙事。使用传统油画工具和具象写实的绘画语言,通过用笔技法实现场景的斑驳、破碎,形成一个虚拟世界。
人偶符号在本人的画面中是虚拟世界的代表,是对现实世界的戏仿。人偶符号及其对应的假定义世界是画面的主要世界,是人的社会化表达、角色化变异表达。人偶成为了不真实人生的假象,用人偶表达真实世界中的另一种变形世界。
在这个游戏性画面中,现实世界人格被弱化让步于虚拟世界,让现实世界得以显现。
作品名:《青春序曲》
作者名:刘琰
指导老师:赵青
作品材料:布面油画
作品尺寸:110x200cm、84.5x200cm、65x80cm
作品介绍:
面对于生活,这个无限大的题材,我始终通过纯粹的绘画方式来记录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因此,我在描绘身边的人物时,更偏向与对方在日常的相处中,去捕捉那些打动我的瞬间,不会去在意太多,而更多的是享受绘画的过程,运用直接的色彩和笔触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作品名:《森林低语》
作者名:包涵宇
指导老师:庹光焰
作品材料:布面丙烯
作品尺寸:150cmX450cm
作品介绍:
树影下的瓦格纳与康定斯基。
作品名:《我欢囍欢你》
作者名:黄杰
指导老师:李一凡
作品材料:综合绘画
作品尺寸:
174x120cm,160x123cm,50x60cm;
53x45cm, 60x50cm,70x60cm,52x45cm
作品介绍:
杀马特式的审美实际是通过一种失控的方式对今天艺术创作和审美产生影响。在绘画上,以农村的审美视角与消费文化产生碰撞,从材料本身出发,否定过去的规范,不对材料技法做选择,只为表达的内容来选择材料和技法。材料与图像的介入,意外的方式生产新的图像。重塑一种新的审美方式与新的视觉认识,探索一种新艺术可能性的产生。
作品名:《丝路——巴扎的阳光》
作者名:韩青渝
指导老师:陈树中
作品材料:布面油画
作品尺寸:180x320cm
作品介绍:
我的油画作品向来以现实主义的手法进行创作,表达关于自身生活体验与主题性绘画是我的创作方向。《丝路—巴扎的阳光》是我的毕业创作,这件作品源于我去南疆的旅行。在途经牛羊集市之时,深邃的面孔、耀眼的阳光、憨厚的牲畜将我吸引,在视觉与嗅觉的双重刺激下生发出我的创作欲望。同时,浓郁的色彩和生动的笔触也生成为描绘此景的构成元素,与朴实的民居以及金色的远山共同架构起充满生命痕迹的生活画卷。
作品名:《局外人》
作者名:沈沐阳
指导老师:钟飚
作品材料:布面丙烯
作品尺寸:280x170cm
作品介绍:
我尝试在画面上搭建一个临时的舞台,将大量的人物,道具,场景,事件“陈列”出来,与日常生活或是历史的某个瞬间结合起来,将图像转化为意识的拼贴,通过对日常语言逻辑的提炼和重构,以产生某种奇怪陌生的新逻辑。不是单纯的人物组合,而是以“演员”形象参与略有超现实主义的荒诞剧场。诚如德波在《景观社会》中所言“正是由于人们对景观的着迷而逐渐丧失对自己本真生活的渴望。”我们可能正处于某种虚假的日常幻觉中,无意识的顺从成为了一种主导性的思维习惯。我希望通过再现某种虚假社会图景的情境来展示和澄清人们在无意识下的的无价值行为。
作品名:《片刻平静》
作者名:郑若荔
指导老师:李一凡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作品介绍:
过去两年的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有一种不安感。我试着去梳理我不安感的来源,希望借这件作品对那些不安感的来源进行研究,将个人经历与各个事件进行串联,找到答案并且消解这种不安。我将这两年拍摄和搜集的看似平静的日常图片以一种不安、隐藏着危机的方式呈现。这也是对我两年来经历和感受的回应:当我想要追求片刻的平静,却发现在隐藏着危机与离散的年代,连片刻的平静都是不可得的。但也许当我们真正意识到历史方向已经逆转,心中却已经有了片刻的平静。
作品名:《景观——万象缤纷》
作者名:陈泊亦
指导老师:陈树中
作品材料:布面丙烯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作品介绍:
我对当下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景观有长时间的关注,作品中的几何造型是当代建筑和环境的图像描绘,再次从现实中提取形象,将其转化为提取的概括的符号,将城市中的物体形象精炼成各种符号,运用方格以及几何图像的排列,对画面进行构建整合。将城市中的景观例如人行道,楼房,树木等进行分解并重新构成不同的符号组合在画面之中,以变化的效果重塑城市生活,表现出一种缤纷景象,对于当今生产力不断发展,当下生活的状况,城市变迁拆迁,精神家园迷失的表现与反思。
作品名: 《沿途的风景系列 》
作者名:李国永
指导老师:厉宏伟
作品材料:布面油画
作品尺寸:50×60cm,50×60cm,100×80cm,
100×80cm,120×150cm
作品介绍:
此作品描绘的是路途中所看到的景象,画面采用写实的绘画方式,通过低纯度的色彩和反复的笔触营造出一种模糊的感觉。此系列作品的绘画语言比绘画题材更加重要,题材只是绘画表达的一个依托,画面所蕴含的形式美、构成感以及画面的质感才是核心部分,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含蓄的表达和用心的体会。
作品名: 《爱的模仿》
作者名:李玉忠
指导老师:王朝刚
作品材料:布面油画
作品尺寸:450x240cm、90x240cm
作品介绍:
强烈地思维和记忆障碍,伴随着行为和情感,及以往内里情感的变迁带来的痛楚,根植在身躯生长发芽,青黑色的根系饱满发达,长出各种奇诞的梦境强占睡眠空间,成熟结果腐烂落泥最终在伤口上撒下种子长成森林。
作品名:《山水之间—谁吃了八大的鱼》
作者名:冉腾飞
指导老师:翁凯旋
作品材料:布面油画
作品尺寸:100x200cmx4
作品介绍:
表情包;首先作为内心活动传达的工具,即实现作品中人物互动,同时链接观众,使观者更贴近我所想传达的内容,且表情包亦是我与作品中人物的一种对话。简而言之,表情包在这里的功能即---对话。
作品名:《三秋》系列
作者名:田雪琳
指导老师:庹光焰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50x50cmx12
作品介绍:
交错、重叠以至于逐渐的错乱和模糊。一切都在灯箱上处于一种似乎可辨又不那么清晰的状态,就如现下年轻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在似与不似之间,对本心的追寻,面对过去张望未来的迷茫,不知所措。
三秋泛指很长一段时间,时间轴中承载着生活中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事件、情感和体悟等带来的种种经验纠结在一起,交织的记忆开始变得混杂散乱,变得模糊,归于一片混沌中。我将长时间里的记忆存放在一起,照亮它去寻找那些被隐藏或暂时忘却的特殊记忆点,在混杂中又渐渐会变得清晰明确。
作品名:《x年x月》
作者名:颜子雄
指导老师:庞茂琨
作品材料:布面油画
作品尺寸:120x150cmx4
作品介绍:
我想要找寻某些被时间定格的痕迹,它们拥有着不属于都市的寂静,源于一种边缘化的荒凉,它们是在城市化进程中被遗弃的碎片,但也是拥有温度的记忆。
作品名:《香水》
作者名:赵毅
指导老师:钟飚
作品材料:布面丙烯
作品尺寸:360cmx210cm
作品介绍:
我喜欢表现那些来自于自然和真实生活中的事物,在画中突出碎片化,表现那些正在形成的,或者是正在消散的,正在融化的,正在毁坏的事物。我喜欢轻松的画面,所以不同人在不同的时间会看到不同的画面。但有时画出图像的可能太过偏离一个形态以致于无法辨认,这时惊慌的感受出现,想要再还原那个本身的形象或者修改成一些可辨识的东西。作品中有人、植物、树木、河流等图像,将这些打碎在画面中,虽然有的时候渴望表现清晰明确的形象,但总会有种无力感,因为人们在看到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看到的就是很直白的东西。所以会刻意避免将其画得像第一眼看过去时印象中的那样。我渴望画出那种可以引人注目,抓人眼球的作品。但有时却无法办到,种种因素都会 让自己受到局限。
作品名:《剧场系列-各归其位》,《剧场系列-天伦》
作者名:许艳
指导老师:王朝刚
作品材料:木板综合
作品尺寸:150x110cmx2
作品介绍:
人一生的三分之二时间都在椅子上渡过,与家人吃饭、与朋友交流、工作、休息……椅子为人而生,或许本身已经拥有了人的身份。当一个人长时间使用一把椅子而彼时人不在,这把椅子好像就成为那个人的代表。因此,在我的画中,所有的椅子都身份象征,有的是个体身份象征,有的是群体身份象征,根据不同的放置方式和排列组合,可以实现身份信息的传递。如《剧场系列》中绿色的这张从圆圈的摆放方式可以很容易的看出类似一个家庭缩影,而且是整齐的三代人。红色的这张矩阵式的摆放也不难看出类似团队和集体式的关系。另外画面效果上我利用颗粒的肌理手段达到色彩的轻微像素化,使光晕具有柔和的散射感,而画面封过树脂后则使画面拥有水彩一般的沁润感,使作品达到了我想要的“时光感”。
作品名:《物体系列》
作者名:向宝傧
指导老师:熊莉钧
作品材料:布面油画
作品尺寸:80x80cmx2,180x135cm
作品介绍:
作品《场景重构》是想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场景以及小物件的组合创造一个在冲突中又有稳定秩序的环境。在场景上我选择的是浴室花洒角落的场景,物品选择了一个缠绕着的耳机,我通过ps的方式将两张图片组合,并去掉多余的细节与环境,最终就剩下单独的耳机和一个室内的背景。
为了突出画面的形式感,在颜色选择上采用了单色进行表现,画面中出现了大量的曲线与相对较少的直线形成对比,通过遮挡关系与线的切割形成了空间的交错。在具体的表现方式上面,我结合之前创作的经验在厚堆的肌理效果与平面表现的效果进行结合,在对耳机线的表现上,我采用了硬毛刷拖拽颜料的方式制造出条状的肌理,这种效果刚好迎合了耳机线塑料的质感;在墙面的处理中,我采用以往用笔触堆积的方式进行部分的衔接与处理,并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在花洒与水流的处理上,在这个部分下的功夫是最多的。在做草图的时候我选择将花洒与耳机线以相互遮挡的方式出现,一方面为了保持画面整体的形式感,另一方面为了给观者造成一种视觉的错乱感。整个画面的线条中有粗有细,有曲有直,在画面边缘线的处理上进行堆积和挤压,以强化画面中线的形式。
作品名:《异物》
作者名:张怡君
指导老师:厉宏伟
作品材料:泡沫塑料、生活垃圾、白沙等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作品介绍:
出于对微塑料颗粒对于生态环境影响的思考,我创作了《异物》这件作品。它的制作使用了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塑料,表现了鲸鱼捕食的形态。体现海洋生态被破坏,海洋生物生存空间被压缩、食物减少,大量误食海洋塑料垃圾的现状。用直观的表现手法带领观者感受最真实的现实。呼吁人们保护环境,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以期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