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以长镜头著称的《路边野餐》到国外“一镜到底”的战争神作《1917》…
小伙伴们,关于“一镜到底”的影片,你能在准确解读这一概念的基础上,高分完成影评分析吗?!
“不就是一个镜头不剪辑嘛!这有什么好分析的?”
今天,湃老师告诉你,看似简单的【一镜到底】,还真没想象的那么简单哦!!
这篇文章,建议大家仔细阅读,认真复习!!
【一镜到底】是啥意思?
【文章第三部分附有面试相关影片素材哦!】
1、术语解释
“一镜到底”,简单的理解就是镜头不Cut,所谓“一镜到底”的实现大致来说无非就是两种方式——前期的排练、表演和拍摄的“硬功夫”或后期修饰。
2、技术要求
镜头的起幅和落幅的精准设计和控制,可以很好地掩盖剪辑的痕迹。
同时导演也可运用一些其他技巧来掩藏剪辑点,比如物体的运动、后期修饰等等。
3、伪“一镜到底”
伪长镜头电影。顾名思义,就是将数个镜头利用后期特效、隐藏性剪辑处理成看上去只有“一个镜头”的高技术含量活(即摄像机不会停)。
【一镜到底】该怎么分析?
【影评中可直接使用的分析好句!速记!!】
1、延长镜头时间产生故事沉浸感
“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带来时间绵延感,不使用剪辑,达到了银幕画内与画外的时间统一。
在长时间的叙事过程中,通过剧情设置逐渐将观众带入到故事情境中,最大程度地感知故事情感。
同时,有很多影片在采用一镜到底或者长镜头拍摄的同时,运用主观视角,能更迅速地打破观众视觉现实空间,全方位、近距离地让观众直接面对影片情节,以此迅速实现情感共鸣。
2、自然连接场景,配合叙事与情感
在展现主人公心路历程时,使用“一镜到底”或者长镜头进行拍摄,符合人物从一而终的不间断表达逻辑,有助于观众细致体会人物情绪走向。
在重要场景的衔接过程中,使用“一镜到底”或者长镜头进行拍摄,能够迅速将相关场景相联系,最大限度理清叙事逻辑,直接以画面讲故事,与影片朴实/自然/平淡的叙事风格相契合。
3、突出表现除画面外的其他视听作用
使用“一镜到底”或者长镜头拍摄时,画面往往会按照一定的轨迹跟随被摄主体进行运动,无形放大声音等其他视听语言的作用。
观众可以在另一个知觉维度上去感知具体剧情下的具体场景,从而理解沉浸感是如何被声音、美术等其他元素营造和加强的。
【一镜到底】的影片大盘点!
1、《1917》
“一镜到底”的战争片神作、奥斯卡获奖影片,最佳摄影、最佳视效,两座小金人收入囊中,超强的代入感和沉浸感,尤其是最后逆向奔跑的镜头,震慑人心。
2、《大炮之街》
日本动画《回忆三部曲》之一,全篇除了个别几个淡入淡出镜头之外,这部20分钟左右的短片做到了“一镜到底”。
3、《大空港2013》
本片拍摄周期一共6天,每天早晨租用松本机场4小时,化妆布景提前开始,最后进行拍摄,每天只拍一条,每条100分钟。
4、《夺魂索》
希区柯克首部彩色电影,伪一镜到底,整个故事都发生在一间房子里,大都靠演员背景黑幕转场造成连续画面来制造观众的视觉连贯的影像。
5、《鸟人》
伪一镜到底的代表作,由十几个长镜头拼接而成。主创人员巧妙地通过特效技术和拍摄剪辑技巧,让观众们无法轻易地觉察到剪辑点,本片获得8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摄影。
6、《俄罗斯方舟》
实打实的实景拍摄,用一个镜头展示了200多年俄国历史,拍摄了四次才最终成功。
7、《9条命》
由九段独立成章的故事组成,每部分短片都是一镜到底。
8、《人生小节》
更接近一部实景舞台剧,一气呵成的长镜头完成了对电影和戏剧的双重致敬。
9、《维多利亚》
实景一镜到底,在一天内完成拍摄,影片并没有因为只有一个镜头而弱化了戏剧情节。
10、《余命85分》
讲述人体炸弹的实时进展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
关于【一镜到底】的相关知识点,这一期就为大家总结这么多啦!
相信不管是在艺考面试中聊到、还是在笔试中进行影评分析,阅读本文后的你,都能从容应对啦!
部分图文丨源网 侵删
往期推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