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关于考研热的题目。
先给大家说题目:
今年考研人数将继上一年的290万人之后,再度创下历史新高,或达到330万人左右。有些人认为这是毕业生逃避就业、推迟面对社会竞争的手段,也有人认为扎堆考研会稀释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造成“学历通胀”,还有人觉得不少毕业生考研就是为了“镀金”,在学历、履历上“更好看”。对此,你怎么看?
说到考研热,说评述的同学一般都会想到两点,第一点是人们对学历有了更高的追求或者说需求。第二点就是现在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工作不好找,考研是为了暂缓就业。
那除了这两点之外,如何能说的更深入一些,你就要思考一下,考研热的背后是什么?这里有两个关键词,
一个是“保障”,一个是“追求”。
保障指的是:现在咱们国家通过助学贷款、助学金等方式对教育的大力支持。让老百姓生活更有保障了,不再是像父母那辈,或者电视剧中演的那样,一家一般有三四个孩子,哥哥姐姐都不上学,外出打工,目的就是为了供最小的弟弟上学。
物质的保障,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有能力,越来越多的个人有底气选择继续深造。
这是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另外刚才还说了一个关键词,“追求”。
追求指的是是大众更加注重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自我培养的意愿增强,对不对。你看考研能带来什么?
首先是知识;进而带来的是高学历;而高学历象征着很多东西,一份社会地位更高、薪酬更优渥的工作,更高的社会阶层和与之形成的人际关系网。
说的再直白一些,隔壁王大妈家的儿子现在都是研究生了,你说咱家经济又不紧张,你不得也考个研究生?或者大学毕业没几年,突然发现曾经住在下铺的那个兄弟,怎么突然去大学当老师了?原来是因为他不仅考研成功,而且顺利毕业,应聘上了大学老师这个职位。再加上媒体报道,宿管阿姨都考研成功,到大学当老师。那更何况,不服输,不满现状的年轻人报考研究生呢?
总结一下,把这些话精华成一句,就是个人自身对未来期许值变高。不就是这个意思,大家可以把这句话记住。
不过还有一点就是,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不明朗,让长期待在象牙塔的学子们下意识选择回避“成年人”弱肉强食的职场。
其实这种“逃避”的选择,背后是深深的迷茫。有一些大学生对于自身“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没有具体的把握,导致对未来规划不清晰。
不过这里也要给大家说一组数据,冷静一下。
2019年研究生录取人数大致为70万元左右,而总的考研人数大约在290万左右。录取的比例和考研人数比例大致为1:4
你看290万人考研,最终考上的只有70万,录取比例1:4 还有200多万人没考上,不过冷静下来一想,咱们播音专业艺考,录取比例估计得1:100吧
既然播音艺考都 敢面对,敢冲刺,考研哪里又算热了呢?
但是大家一定要拎清楚一个事情
学生不应只为文凭读书,而应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重视自身能力提高,并以能力去规划未来职业选择和事业发展。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则是选择可以胜任的劳动者,而非唯学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