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诗言志,歌永言”之语出自()
A.《毛诗大序》 B.《尚书·尧典》
C.《吕氏春秋·古乐》 D.《吴越春秋》
2.汉代传授《诗经》的曾有四家,而后来独行于世的只有()
A.鲁诗 B.齐诗
C.韩诗 D.毛诗
3.以“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著称的史学著作是()
A.《尚书》 B.《逸周书》
C.《春秋》 D.《左氏春秋》
4.产生于战国中期的诸子散文是()
A.《老子》 B.《荀子》
C.《孟子》 D.《韩非子》
5.在诸子散文中,具有逻辑严密、质朴无华特点的是()
A.《庄子》 B.《墨子》
C.《论语》 D.《荀子》
6.下列作品不是《九歌》中的是()
A.《思美人》 B.《云中君》
C.《湘君》 D.《大司命》
7.最早录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的著作是()
A.《后汉书》 B.《乐府诗集》
C.《文选》 D.《汉书》
8.下列作品属汉乐府民歌的是()
A.《涉江采芙蓉》 B.《上山采蘼芜》
C.《陇头流水歌》 D.《子夜四时歌》
9.下列作品中,属于《古诗十九首》的是()
A.《枯木期填海》 B.《驱车上东门》
C.《北方有佳人》 D.《艳歌何尝行》
10.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正式形成的典范作品是()
A.枚乘《七发》 B.王褒《洞箫赋》
C.司马相如《子虚赋》 D.贾谊《吊屈原赋》
11.《李广苏建传》中对李陵、苏武描写最具特点的是()
A.精细刻画 B.照录史实
C.简括生动 D.点睛传神
12.《过秦论》分析秦亡原因,归纳为()
A.“恣行暴虐” B.“仁义不施”
C.“举措太众” D.“刑罚太极”
13.刘向受命校理群书,为一些典籍写了叙录,其中最著名的是()
A.《管子叙录》 B.《列子叙录》
C.《战国策叙录》 D.《说苑叙录》
14.提出著名观点“辞人之赋丽以淫”的是()
A.屈原 B.扬雄
C.董仲舒 D.蔡邕
15.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全盛局面的是()
A.曹冲 B.曹植
C.曹操 D.曹丕
16.阮籍诗歌的成就主要在于五言()
A.《咏史》诗 B.《咏怀》诗
C.游仙诗 D.宫体诗
17.太康诗歌在形式方面的特点是()
A.豪放飘逸 B.沉郁顿挫
C.平淡自然 D.缛旨星稠
18.史称“少负壮志,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的诗人是()
A.左思 B.刘琨
C.潘岳 D.张华
19.永明体又称()
A.近体诗 B.古体诗
C.新体诗 D.骚体诗
20.建安诗人曹植的著名赋作是()
A.《洛神赋》 B.《寡妇赋》
C.《孔雀赋》 D.《白鹤赋》
21.太康诗人左思的著名赋作是()
A.《三都赋》蜀都赋其中之一 B.《二京赋》张衡
C.《两都赋》班固 D.《西京赋》
22.南朝骈文的优秀作品之一是()
A.《与陈伯之书》(丘迟) B.《报孙会宗书》
C.《与山巨源绝交书》 D.《答李翊书》
23.《博物志》属于()
A.历史演义 B.志人小说
C.志怪小说 D.公案小说
24.陆机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是()
A.《文赋》 B.《诗品》
C.《典论·论文》 D.《文心雕龙》
25.上官体的风格特征是()
A.词义贞刚 B.理胜其词
C.清新自然 D.绮错婉媚
26.杜审言所属的作家群体是()
A.吴中四士 B.初唐四杰
C.文章四友 D.大历十才子
27.杜甫的名作《登高》被后人评为()
A.唐代七律的样板 B.七律纯熟的标志
C.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 D.古今七言律第一
28.顾况诗歌创作的特色是()
A.具有低沉悲怆的情调 B.带有明显的盛唐余韵
C.注重捕捉瞬间感受中的诗意 D.诗风通俗明快,真率自然
29.白居易的著名诗作《长恨歌》、《琵琶行》属于()
A.讽谕诗 B.闲适诗
C.感伤诗 D.杂律诗
30.下列诗歌属于许浑咏史诗的是()
A.《石头城》、《咸阳城东楼》
B.《西塞山怀古》、《金陵怀古》
C.《赤壁》、《过华清宫绝句》
D.《金陵怀古》、《咸阳城东楼》
二、多选题
31.《诗经》中的社会政治诗有()
A.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
B.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
C.抒发生活郁懑的诗
D.抒发人生忧伤的诗
E.称颂执政者的诗
32.《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与骚体赋的不同在于()
A.骚体赋主要抒发愤懑哀怨之情
B.《天子游猎赋》逞竞文才和游戏文字
C.骚体赋之词好用典故,由繁富走向了僻涩
D.《天子游猎赋》“写物图貌,蔚似雕画”
E.《天子游猎赋》采用主客问答形式
33.以下篇目属于著名文论著作《文心雕龙》的有()
A.《原道》 B.《征圣》
C.《惑经》 D.《正纬》
E.《辨骚》
34.能够体现柳宗元主要散文成就的文类有()
A.碑志 B.书序
C.人物传记 D.山水游记
E.寓言
35.温庭筠词的特点包括()
A.浓艳香软 B.华美精工
C.词境缠绵悱恻 D.清丽疏淡
E.清新自然
三、名词解释
维吉尔
新月社
《九辩》
四、给下面散文加注标点并翻译。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苏轼《喜雨亭记》节选)
答案发布在影向QQ资料群中
【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群资料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