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位名人抵制郭敬明”的真相:深度分析两位“抄级成功人士”

编导艺考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111位名人抵制郭敬明”的真相:深度分析两位“抄级成功人士”

艺考

12月21日晚,111位影视人对郭敬明、于正的联名抵制信在网络发布,信中批判二人剽窃、唯流量论的话题炒作行为,呼吁相关综艺停止对两位的宣传,不给抄袭剽窃者提供舞台、甚至将其树立为榜样。事实上,近年来影视作品剽窃和流量炒作事件屡屡发生,这些事件对人心风尚乃至中国文化发展会造成怎样的潜在影响,正成为当前许多人的忧思所在。

小编推荐两篇深度分析文章给需要了解两位“抄级”(成功)明星的编导考生们。

一篇关于郭敬明现象及其对狂飙时代的中国价值体系构造的影响的深入分析文章。

艺考

艺考

2013年《小时代1.0》的5亿票房记录,使郭敬明成功转型。

“青春畅销书作家”已无法一言蔽之,他的商业头脑和流量价值被更多提及。该文章指出,早在使他一举成名的新概念大赛上,郭敬明就已展现出他的商业头脑:他买来新概念往届作品集,研读和分析哪一类作品最受评委青睐,并依此写了七篇不同体裁的文章,“就是奔着获奖去的”。在长达十五年的写作中,他一直写作同一个主题,即青春的伤痛,由此塑造出充满各种幻想却又赤裸裸的文化氛围,以至于在“这是我们的时代”的美丽口号下,人们并未看到任何改造社会的良方,而是他对自己的造神运动。

2013年的夏天,一部面向青少年观众的青春片《小时代1.0:折纸时代》,创下了一个中国电影史上的新纪录:院线单日排片量达到45.1%。在一些与片方有特殊协议的院线,这个数字甚至达到了100%。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走进电影院,除了一部青春片,你没有太多其他选择。

作为中影集团力捧的作品,《小时代》的海报充斥城市中每一块看板。海报上几位身量未足却珠光宝气的主人公,很好地表现出影片的主题:青春与财富。最终这部电影的票房止步五亿,一个虽然庞大,但在今天繁荣的电影市场上,意料之中的数字。

大众媒体和电影投资人那里,这是一场针对成年人的狂欢,关于一个而立之年的年轻人与他的资本时代成功学。人们试图复制这个年轻人的成功,却不知如何下手。

而舆论场上,社会大众对这部片子近乎恶意的如潮差评,与一些社会成功人士对导演郭敬明的高度赞誉之间的高度分裂,说明这部剧情简单的电影已超出了单纯青春片所能负载的意义,碰触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某根敏感神经。

艺考

网络流传的111位编剧的联名抵制信截图

艺考


已更新至146题【附赠179个新媒体及时政热词解释】


关于郭敬明的“成功往事”真相深度分析

自我造神的反噬?

▍出售青春的文化帝国

《小时代1.0》上映前夕,导演郭敬明刚刚度过他30岁的生日。虽然大学学的是影视专业,最终因创业而肄业的他还是首次执起导筒,只是这一次,引起的争议与拢聚的财富都更甚于他过去十年间在文学领域的作为。

从20岁时出版长篇小说处女作《幻城》以来,作为作家的郭敬明就一直活在巨大的争议中。这部架空奇幻小说出版后大卖,成为当年小说品类出版物印数第一。随即这部小说被指认在情节和人物设置上与某部日本漫画高度相似,最终因无人起诉而不了了之。隔年,延续着模仿式创作法的第二部作品《梦里花落知多少》却给他带来了大麻烦。这部小说描述了几个大学毕业生在北京广告圈的浮华生活,上市不久后又创下出版奇迹,三个月内加印7次。很快有读者指认,此书存在抄袭另外一名网络小说家庄羽已出版的作品《圈里圈外》的嫌疑。此案诉诸公堂,经过三年的拉锯战,郭敬明最终败诉,小说下架并赔偿庄羽经济损失20万元。【完整分析文章请关注微信,查阅朋友圈】

▍拜金还是奋斗?——年轻人的情感逻辑

《小时代1.0》登上大银幕时,苛刻的影评人大多直指它内容的肤浅和错误的拜金价值观。因为有件事情大家心知肚明又不好说破:相较于中国电影市场上那些基本电影语言不过关,连故事都讲不圆的作品,作为一个导演的处女作,这部片子算得上是制作精良、叙事线索完整。对于很多观众来说,这是一部好看的作品。

经过数年井喷式的发展,中国电影的技术力量已经成熟,市场运作也已经成型。决定一部电影品质和票房的最关键因素,并非一个好故事,而是制作方的资金量和推手的成熟程度。

《小时代》作为电影的成功,与郭敬明的导演水平并无关系。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这部片子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制作团队:台湾的青春片教主柴智屏,当年创造出《流星花园》奇迹的金牌监制。如何表现年轻人在浮华世界中的爱恨情仇,她是最好的操刀者。然而更重要的是,《小时代》的制作方案已经在中影集团放了好几年,他们才是背后真正的推手。在中影副总裁张强的支持下,良好的资金运作和团队组织能力,使得《小时代》集合起了一流的制作团队,郭敬明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个挂名导演。

中国电影市场高度繁荣却结构畸形,在产业链条上有无数的口子,让政府与强大的制片公司随时可以插手。《小时代》首先赢在一部电影票房的最关键因素上:院线排片率。《小时代》的平均排片量达到了近50%,这让走入电影院的观众别无选择。同期先后上映的几部大片《中国合伙人》、《致青春》也斩获丰厚票房,原因无他,归功于同一个片方宣传发行和操纵市场的能力。

《小时代》要成功,靠的是电影资本的运作逻辑。而制片方看中的,只是郭敬明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固定观众群,中国院线观众的平均年龄不过21.5岁,郭敬明的铁杆粉丝恰好与其是重合的。《小时代》与大时代就此一拍即合,在一个经济低迷的年代里,擦出文化市场的财富火花。这印证了郭敬明为这部电影写下的主题歌词:“不管大时代小时代,有人瞩目就是好时代。”【完整分析文章请关注微信,查阅朋友圈】

▍狂飙时代的价值体系

然而,每一个为青春造梦的作家、政治家、乃至商人都知道,仅仅满足人最浅层次的欲望是不够的。青春期虽然空乏,但它更是一个为了填满这种空乏而探索的过程,所以必须对青少年许诺未来和价值。所以这一次,郭敬明不再满足于仅仅沉溺在青春的哀伤之中,而是喊出了“这是我们的时代”这一口号。这是每一代20岁出头、正在定位自己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年轻人,最渴望听到的一句话。这一次,他利用的是青少年对社会的复仇心理。

媒体描述郭敬明故事的最常见模式,即将他包装成一个“loser逆袭”的故事,把他个人的成功,看作对势利社会的胜利复仇。记者们不厌其烦地讲述郭敬明异于常人的矮小和因为贫困而被上海这个繁华都市歧视的经历,认为他由此产生了反抗情绪和奋斗精神。青春期的人,一大特点是渴望认同、自尊心敏感,易于产生孤独感,并由此觉得全世界都站在自己的对立面。从郭敬明早期的散文来看,作为一个敏感者,他对这一点的体会,比同龄人可能更为深刻。但对于早已完成个人阶层转化的郭敬明本人来说,复仇早已不再重要,但他聪明地将自己对于被迫害感和复仇情绪的深刻理解,化为作品中最核心的价值。【完整分析文章请关注微信,查阅朋友圈】

艺考

艺考

另一篇是关于“于正现象”的深度解读。

艺考

艺考

2014年,琼瑶状告编剧于正《宫锁连城》抄袭她的《梅花烙》,将其告上法庭取得胜诉,于正被判赔偿 500万并道歉。数年来,于正拍过的电视剧不在少数,除了《宫锁连城》,来看下于正那些年靠抄袭发家致富的“截作”。

1、《美人心计》抄袭《未央沉浮》

2、于正《宫锁心玉》抄袭《步步惊心》《流星花园》

3、《大清后宫》抄袭《金枝欲孽》

4、于正《胭脂雪》抄袭《凤凰四重奏》

5、《贤妻良母》抄袭《溏心风暴之花好月圆》

6、于正《宫锁连城》抄袭《梅花烙》

7、《宫锁珠帘》抄袭《甄嬛传》

“于正现象”的深度解读文章框架

艺考

一 解读背景

1.1 “于正现象”研究背景与现状

二 “于正现象”的风格形成及受众分析

2.1 “于正现象”的创作之路

2.2 于正影视作品主要风格

2.3 “于正现象”的影视传播学分析

2.3.1 受众本位,通过精准的受众定位进行创作

2.3.2 尊重受众的审美心理,注重对电视美学的追求

三 对“于正现象”批判之“四宗罪”

3.1 “一宗罪”:影像的严重失真

3.2 “二宗罪”:华而不实的奇葩剧情

3.3 “三宗罪”:漏洞百出的虚假剧情

3.4 “四宗罪”:于正对经典作品的“移花接木”

四 客观看待“于正现象”的可取之处

4.1 娱乐化:将戏说进行到底

4.2 大众趣味的迎合

4.3 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角色造型

五 “于正现象”对我国影视作品的影响

5.1 由“于正现象”体现创新性的缺乏力

5.2 得体的演员角色塑造

5.3 借助炒作宣传要有度

5.4 造星不能不择手段


“于正现象”深度分析完整阅读,请关注微信,查阅【朋友圈】

艺考


艺考

艺考

艺考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主页-艺考号-编导艺考-“111位名人抵制郭敬明”的真相:深度分析两位“抄级成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