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画、搞创作、爱收藏,就点艺术家传播网
中国最大的艺术人物平台 · 全球推广最优秀艺术家
中国油画院杨飞云院长为青年百杰活动题签
2016-2017年度第二届
青年百杰入围展 ·李方东
当代青年油画家作品微展览系列报道
李方东
1973年出生,满族
研究生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特聘教师
北京李可染画院西方材料与技法研究室特聘教师
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梦》 布面坦培拉 160x160cm 2016
局部
坦培拉,一场不能错过的精神盛宴
李方东
坦培拉准确的定义应取西方美术界公认的,权威的绘画技法学科已故德国慕尼黑美术学院教授Max doemer的说法:坦培拉绘画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用预制的乳液作为颜料结合剂作画,这种粘稠的、混浊如牛奶一样的聚合物,同时包含有油和水的成份。
从这个严谨的定义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坦培拉绘画与它的物质载体密不可分。可以毫不犹疑地说, 坦培拉绘画的物质性决定着它的精神性 。 那么,坦培拉绘画究竟有着怎样的物质性呢?我们分别从材料、程序、融合三个方面来认识。
《祭侄文稿.鱼》
木板坦培拉 65x45cm 2015
局部
坦培拉绘画的物质性
坦培拉绘画的材料
每一种材料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坦培拉绘画更是如此。用鸡蛋,干酪素或其它物质作为媒介调成乳液直接调和颜料作画,是最古老的坦培拉绘画技法。它们所起的是黏合剂的作用,也即是胶的作用。
而这些胶之所以被采用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于普通的动物胶和合成胶之处。由它们所调的乳液中,既含有水,也含有油,呈现一种油水共融的美妙状态。用这种天然乳性胶调和颜料干燥迅速、结膜坚固,干后作品表面呈现温润的光泽。
这项古老的技术在西方艺术家们广泛的探求中日益完善。在光洁的白垩或石膏做成的厚实的基底层上层层覆盖,随着画面厚度的增加不断调整乳液与水的比例,既可达成釉染的效果,也能追求透明的质感。
《兰亭序.鱼》
木板坦培拉 60x45cm 2014
局部
艺术家根据需要还可以通过分别添加干性油和树脂溶液的方法制备出油性坦培拉乳液。相比于水性坦培拉,油性坦培拉在调制乳液方面显得更复杂一些。油性坦培拉的产生与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有关。
水性坦培拉在潮湿的环境中有长毛、发霉、脱落的情况,出于长期保存的需要,添加油脂使画面防潮性提高,韧性更好。由于油性坦培拉中有树脂成份,画面容易结膜,也更牢固结实。
从坦培拉所使用的材料我们不难发现,脱胎于坦培拉的油画,两者之间竟然完全不同。而我们熟悉的达芬奇、乔托、鲁本斯、伦勃朗、维米尔等艺术巨匠们,他们的绘画作品中都有坦培拉成份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油画,这便不难解释为何他们的画面效果竟然那般令人难以捉摸。
《留胡子的宋老师》
木板坦培拉 51x40cm 2014
局部
为何现代人通过油彩一遍遍临摹竟然达不到那种幻彩的效果。在深入了解坦培拉材料之后,我们明了,画面所使用的材质本身决定了画面达成的视觉效果。
材料会说话,它用自己的语言所表现出的艺术样貌和特殊的美感以它独特的气质卓尔不群。可见,掌握坦培拉绘画的材料性能是坦培拉创作的基础和关键所在。
坦培拉的绘画方式严谨、科学。它的兴起、发展、繁荣、变革历经古希腊、拜占庭、文艺复兴、近现代。在这漫长的材料探索过程中,坦培拉绘画不仅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大量极为宝贵的精神产品,还孕育了一整套绘画、技法材料的科学体系。
当我们知道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由于油性坦培拉技术配方不够成功而使该作品存世数年就出现脱落,我们便不难理解,对技法材料的深刻领悟与精通不仅是艺术作品得以实现的物质载体,它还是艺术品历经数百年仍光艳如初的基础条件。
《留胡子的法栋》
木板坦培拉 40x30cm 2013
艺术家唯有通过熟练掌握坦培拉材料的性能并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材料使用的规律,与材料之间形成一种主动的关系,使材料、技艺和精神生活互相渗透、融合、牵制,从而激发出一种具有艺术家个性特征的独特表达是创作出高品质的坦培拉作品的保障。
而在进入这个阶段之前,艺术家埋首进行的高质量的基本功训练几乎是必由之路。在这个积累的过程之中,做到技法纯熟;对画面效果的预判准确;对各种画面效果需要得到什么样的色层支持毫不含糊;对材料的稳定性做必要了解。
当代由于直接画法的便利使人们片面地以为对于技术的追问与关注会扼制艺术家艺术个性的挥发。无拘无束似乎是万众推崇的至高的精神自由之境,然而,如果艺术家所进行的精神创作没有技术材料的科学应用、正确运用、合理使用为保障,当艺术家倾尽毕生之力创作出的经天纬地的视觉产品在短短十几年、几十年之后就荡然无存,还何谈艺术家的自由?法国19世纪一批著名的风景画家的作品就因为错误地使用铬黄导致他们的画面今日一片漆黑,再难被世人欣赏。
我个人认为,理性先行是技术与艺术完美统一的前提。坦培拉绘画的学习不能靠偶然,要追求纯粹的必然。
《我的交响》
木板坦培拉 160x90cm 2016
坦培拉绘画的程序
如果说坦培拉绘画有缺点的话,那也许就是它的操作程序足够复杂,也包括它的乳液对于保鲜条件有更高要求,一旦乳液变质绝对不能使用。
此外,它还需要多层画法的支撑,每一层颜料调和乳液施色到画面上,都是单一的本色而非多种颜色之间的调和。色彩之间的调和效果是通过透明色彩层层叠加之后产生的颜色间的物理调和。每一个色层都起着必要和必然的作用。
《我的视界》
布面坦培拉 80x60cm 2016
乳液调配中油水比例从高到低,不能随意,可以说,坦培拉的画面效果不是碰巧和偶然出现,它需要胸有成竹,要求艺术家熟知色彩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纯熟地应用。坦培拉的叠加式画法与油画直接画法中最常见的覆盖式画法有着截然不同的艺术路径。
它要求艺术家对于画面效果有预判,对于绘画过程做足够的分析和思想准备。坦培拉绘画复杂的操作程序里蕴含着一种仪式感,你会迷上它的神圣与庄严,哪怕只是一幅很小的作品,都不可以有丝毫轻慢。
可以说,是坦培拉的绘画过程把我引入到一种宗教情怀之中。让我可以不疾不徐浸润在一种安宁的创作状态,怡然自得。在人类文明的高级阶段,文化的顶层建构中仪式感和精神性是显著的特征。
坦培拉这种技法的程序性所携带的贵族基因是那么强大。可以抚平狂躁的艺术心态,安抚任何急功近利的打算。
《暮1》
布面坦培拉160x90cm 2016
坦培拉绘画的融合
坦培拉绘画的融合特征建立在材料和程序之上,有前两者厚实的基础铺垫,融合的特质彰显出坦培拉绘画作品的迷人面貌。
我在临摹与创作的过程中发现:坦培拉作品可以有多样态的表达,它不会束缚艺术家的手脚。反而为艺术家所期待的各种令人惊叹的效果追求提供充分表达的可能性。
例如,对于如梦似幻的、朦胧的画面效果的表现;对于动物皮毛、人物毛发、丝质、皮质、金属质感、玻璃质感、液体质感等等各种质感的超写实的表现。坦培拉和其它绘画材料油画、丙烯等也能有不错的融合。
与其它综合材料的混合运用,在发挥和挖掘造型、色彩、线条、肌理等绘画因素方面,在材料语言与精神、文化的融合方面都有丰厚、巨大的弹性空间。
《暮2》
布面坦培拉160x90cm 2016
坦培拉绘画的精神性
正因为有了坦培拉绘画物质性的广度和深度,才使得坦培拉绘画语言有了广阔的精神维度。孕育着内敛、深邃与低调的贵族精神的绘画语言,不事张扬、难以觉察却又缓缓释放着独特的美感。
温润、柔和,不凌厉的光芒,幽深而曲折的气质,在那些神秘的、看不透的光影效果背后隐含着高逸的审美品格。这种审美趣味与它的绘画形态结合得如此紧密,以至于所有参与其中的艺术家们都不约而同地进入到一个空前统一的美学思想的高度,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艺术洪流。
参透技术与精神、技法与材料的关连后,艺术家才能进入到创作的自由境地。也只有从人文精神的角度来理解材料和技术,我们所进行的坦培拉审美根源性追溯才有实质性意义。
作为物质性和精神性高度契合的古老的坦培拉绘画之所以能够在归隐多年之后重返文明世界,且没有讨好所谓的自动化、工业化、电子化、信息化的趋势,依旧本色不改,这是坦培拉艺术给予我们的启示,促使我们深思。
《窒》
木板坦培拉 130x50cm 2015
一种艺术样态如果能够生生不息,被人类群体中的精英人群推崇不辍,那它必然要符合几个条件:其一是它要具有完备的思想性。它不应该是一种附庸,而是拥有独立精神,它以自己的样子被不同种族和信仰的人们仰慕与接受,不必随波逐流。
其二是它已经形成了一种自我供养的生存状态。珍贵和稀缺性使它们经受住了漫长历史的推敲与考验,骨子里的高贵随着时光的流逝有增无减。其三在广大的世界范围内,它的美正以一种神话般的传奇方式被广泛认识。这种传播的力量强有力地说明了坦培拉绘画的光芒的的确确无法遮蔽。真正的美,具有神性。
坦培拉的物质性与精神性二者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一对儿整体,物质性不会先于精神性存在,对于每一位有志于坦培拉绘画的艺术家而言,物质性和精神性的双重准备都不可或缺。艺术作品不会凭空而来,每一位创作出优秀艺术作品的大师和巨匠都是技术的纯熟者、成熟的思想者,观念的践行者。
《嘘》
木板坦培拉 80x60cm 2012
此外,坦培拉是一种古老的传承、文明的载体,对它的掌握与运用绕不开材料的视觉感知、语言的审美品味、神性的心灵际会、文化的深度理解、社会的深刻认识。只有拥有敏锐的文化触觉,秉持循序深入的认识原理,遵循坦培拉绘画的价值取向,在进入到坦培拉这个文化生态园地时,才可能有所作为。
每一种人类行为,每一种选择的实质对应的都是人的价值观。用坦培拉的语言去说话,用坦培拉的材质去思考,才能用坦培拉的方式有所表达。
《永远的怀斯》
木板坦培拉 60x45cm 2014
坦培拉绘画的技法与材料是应内容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古典精神品格最恰切的也是最令人信服的言传方式。何谓古典精神呢?古典作为一种传统、思潮源于古希腊古罗马传承下来的美学原则,它是用古代的艺术理想和规范来提倡典雅、崇高、庄重、理性、均衡、静穆、严峻等造型艺术法则以表达时代精神风貌。
语言表达的是精神,思想,从人的视角、人的感觉表达对人的世界的感知。以无声的艺术语言,在静默的诗意氛围中,唤起那些同样有着温润、典雅、悠远、深邃的思想、情怀的人群的共鸣。
《尼泊尔人》
木板坦培拉 40x30cm 2013
《三叔》
木板坦培拉 40x30cm 2013
在坦培拉的格调里,柔和的效果中,淡泊的坚持下,没有声色俱厉、撕心裂肺、歇斯底里的激烈诉求,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态度划出清晰的边界,始终自持。
在解读和体验它的时候,你可以不懂,没关系,它不强求。但如果你想通过它来表达和彰显你的认知,就必须先进行自我审视与修正,与它同频。
古老的传承不免朴素、刻板,没有了它的朴素、刻板,它就不再是它。它的质朴、倔强使它永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创作者会在它的原则之内得到应有的保护与尊重。进入坦培拉领域研究、创作和实践所做出的必要的准备是艺术家从心所欲进行艺术表达的翅翼。
《剃完头的张旭》
木板坦培拉 40x30cm 2014
局部
《乡亲》
木板坦培拉 40x30cm 2013
《油工老杨》
木板坦培拉 40x30cm 2014
《戴滑雪帽的自画像》NO.2
木板坦培拉40x30cm 2013
《我》
木板坦培拉38x38cm 2014
《自画像》NO.3
木板坦培拉40x30cm 2014
《螃蟹11》
木板坦培拉 30x40cm 2014
《午餐》
木板坦培拉 60x45cm 2013
2009年《双人肖像》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收藏
2010年《螃蟹》获中国青年写实艺术大展优秀奖
2011年获韩国E.LAND优秀创作奖学金
2013年《土地》获“梦之青春——辽宁青年优秀美术作品展”铜奖
2014年《中.日.韩艺术交流展》邀请展
2014年 《状态态度》——李方东坦培拉作品展
2014年《乡土·乡亲》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辽宁优秀美术作品展
2014年《东归 ·东归 ——土尔扈特》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壁画展
2014年《东归· 东归 ——土尔扈特》入选第三届全国壁画大展
重要通知
应广大微友强烈要求,
2016第二届“青年百杰”和首届“艺坛百家”
征稿活动截稿日期延长到2017年3月31日!
请大家转告,放心创作和写生,从容参加。
第二届“青年百杰”
和
首届“艺坛百家”
当代中青年艺术家作品微展览系列报道
面向全球征稿
为全面展示当代艺术家的创作,艺术家传播网艺术家写生与创作研究院全面征稿,征稿日期延长到2017年3月31日截稿。
①“青年百杰”征稿群体是70后80后90后的年龄不超过45周岁的青年艺术家;
②“艺坛百家”征稿群体是超过45周岁非青年艺术家,尤其是一直默默无闻、埋头创作有实力的中老年艺术家。
让作品说话,用实力证明,挖掘与发现。
两类征稿皆采用一稿一评,即收即评,通过评审入围青年百杰微展和入围艺坛百家微展后内容公号发布,活动结束,由粉丝投票产生2016-2017年度中国当代青年百杰艺术家和艺坛百家,和专家评委推荐提名的青年艺术家直接进入年终的青年百杰和艺坛百家总名单,再进行全面的亮相报道。
艺坛百家—2016当代油画百家作品微展览
艺坛百家—2016当代国画百家作品微展览
艺坛百家—2016当代雕塑百家作品微展览
艺坛百家—2016当代漆画百家作品微展览
艺坛百家—2016当代版画百家作品微展览
艺坛百家—2016当代紫砂、陶艺百家作品微展览
艺坛百家—2016当代书法百家作品微展览
艺坛百家—2016当代摄影百家作品微展览
艺坛百家—2016当代水彩、插画百家作品微展览
青年百杰—2016当代青年油画百杰作品微展览
青年百杰—2016当代青年国画百杰作品微展览
青年百杰—2016当代青年雕塑百杰作品微展览
青年百杰—2016当代青年漆画百杰作品微展览
青年百杰—2016当代青年版画百杰作品微展览
青年百杰—2016当代青年紫砂、陶艺百杰作品微展览
青年百杰—2016当代青年书法百杰作品微展览
青年百杰—2016当代青年摄影百杰作品微展览
青年百杰—2016当代青年水彩、插画百杰作品微展览
征稿统一要求:
1、题材不限,尺寸不限,艺术类别不限。作品高清图10-20幅左右。每幅作品请注明名称、尺寸、年代等。
2、注明“青年百杰征稿”或“艺坛百家征稿”,作品请一律打压缩包传发邮件,请勿单张传图。
3、画家简历一份和个人照片1—3张。简历包含个人基本情况、参展及获奖情况等。
4、为方便联络和最高效推广,请在个人简历里写明联系电话、内容号。
5、评审费服务费RMB100元,内容直付总编室或支付宝付款皆可,支付宝账号:2225815837@qq.com,来稿同时请支付评审费用,否则不可参评。
来稿邮箱:2225815837@qq.com
总编室内容:zyf40414041
艺术家传播网青年百杰微展组委会
艺术家传播网艺坛百家微展组委会
2016年12月
学画画 · 搞创作 · 爱收藏
就
来
艺术家传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