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画、搞创作、爱收藏,就点艺术家传播网
中国最大的艺术人物平台 · 全球推广最优秀艺术家
《游移No.11》油画 2016年 190x150cm
我是一个喜欢静默的人,
倾向于向自己的内心交流,
因此,对于外界的心理反应也显得细腻而敏感。
在作品中,我有意排斥掉
生活的、直白的、合理的、亲切的成分,
制造出平静甚至是冷冰冰的画面氛围,
有益于我的心理表达,
同时也会造成同观者的心理距离,
给观众留下思考空间,
让其从中自由地感受与解读。
——刘仁杰
《游移No.4》油画 2013年 190x150cm
《游移No.12》油画 2015年200x120cm
《游移No.5》油画 2015年 190x150cm
刘仁杰
1951年9月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1984年8月考取鲁迅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研究生,1987年8月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第一工作室主任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辽宁油画学会副主席。
油画《雁南飞》获建军六十周年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1987年);油画《风》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1989年);油画《绿地》获第二届中国油画展“中国油画艺术奖”(1994年);油画《夏》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1994年);油画《岛》获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中国油画艺术奖”(2003年);油画《通道》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2004年)。
《游移No.8》油画 2014年190x150cm
和其他照片油画相比,刘仁杰的色彩是主观的,不少人认为这就是观念艺术,是这样吗?
观念是人对认识积累的沉淀与取舍的结果,同时又受制于自身的认识,它在个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事物相遇时的反映,就是这个人的立场、态度以及思想、作为。
观念人人都有,画家也不例外。因此我对所谓观念艺术这一提法不甚认同。试问哪一件作品没有观念?只不过它所带的观念是陈旧还是新颖,是僵化还是灵活,是落俗还是独立罢了。
对于艺术,画家与普众的区别在于审美。由于对艺术和美学理解的差异以及社会分工的不同,普众的审美还停留在较为初级的共识性审美水平;而画家的义务和责任,就是去发掘事物中普众的审美能力无法触及的那一部分美学价值,并以艺术的方式呈现,从而达到引领普众审美的目的。
从刘仁杰过往的作品以及获奖这张游移可以看到,他没有迁就普众现有的共识性审美,而是坚持自我观念的独立,在普众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普众所难以发现的美学价值。表面上这样的作品并不那么讨好观众,但这种坚持本身蕴含着一种创造性的能量。
不是说他这张游移有多好,而是随着这种创造性能量的不断聚集,就有机会创造出具有开拓性美学价值的艺术。这样的作品获奖,是为一种鼓励,以此激励更多的画家放弃讨好、从众、跟风、追潮等投机和腐朽的观念,去追求艺术的真谛。我为此点赞。
《行走No.7》180x140cm油画2015年
《行走No.6》180x140cm油画2015年
刘仁杰是一位注重作品内涵且具有浓厚文学气质的画家,对他来说,生活和艺术具有同一性。成长环境和温和淡定处事态度,也使他的艺术具有迸发于内心的隐忍和理想主义情结——向内心深处探求,相信绘画本体的语言力量,不徒然借助社会学内容增加绘画表达的容量。
这无疑领跑并代表着学院或者说体制内艺术家蜕变和自我完满的一种方向,至少,明示了学院绘画的一种当代可能性,那就是由技艺和形式本身带出价值观,而非相反。
于艾君
真存与冷凝:谈刘仁杰的油画艺术
《游移No.9》油画 2015年100x80cm
《喘息NO.41》100x80cm油画2013年
《游移No.13》油画 2016年60x50cm
《喘息NO.35》100x90cm油画2013年
《行走No.8》180x140cm 油画 2012年
《喘息NO.38》195xi40cm 油画2010年
《喘息NO.37》240×320cm 油画2010年
人体形象在他的作品中,
因平面化、剪影化和冷灰色调的处理
而不再具有自然属性,
不再作为欲望的对象,
而是观念的载体。
也就是说,人体失却了血肉之色,
也在一个程度上去除了
人体作为“欲望的对象”的诟病或惯性表达。
人体、衣饰、幽深的地板,
它们都变成了形而上的媒介型形态,
形色相叠,真假相错,
用以构建艺术家的精神高地。
于艾君
真存与冷凝:谈刘仁杰的油画艺术
《喘息No.33》油画2009年195x135cm
《喘息No.32 》195x140cm油画2009年
《喘息No.30》油画2008年195x140cm
当我爬上楼顶,
就会感到这个城市在颤动,
喧嚣扑面而来,
这是城市的喘息
……
我只是试着
把这种难以具体化的心灵颤动
一点一点地固定在画布上。
《喘息NO.27》195xi35cm油画2009年
局部
艺术家笔底的诸般形象
半合理半荒谬、紧张而坦然地
裸呈于矛盾的空间结构中。
作品中的人体形象强调的是孤立或孤独,
它们或横陈或独坐,
在幽闭的空间中无所期待,
静止地面对过去与未来,
徒留“喘息”,这被幽闭于室内的“喘息”通感
却独立于外部世界的喧嚣。
于艾君
真存与冷凝:谈刘仁杰的油画艺术
《喘息No.22 》油画 2007年195×135cm
局部
《喘息NO.15 》油画2003年 150×105cm
《喘息NO.4 》油画2004年 195×135cm
刘仁杰的作品中那孤寂、沉默,特立独行的人们被人物周围刻意营造的空间所包围。这是自我实现的空间,是自我认知的空间。
有时这一空间由扩张到画布之外的硬木地板代言,有时则由空无一物的单色地毯陈述,有时更由木板上的地毯多重地在人物的周围建构视觉的包围而达到对画中人物的紧紧“包藏、” 庇护、最终达到自我内省式的认识。
从这种意义上说,刘仁杰的《岛》、《通道》、《喘息》系列作品都叙述了儒道二家的出入世态度,以理性、冷静的写实手法建立了相通於中国传统社会隐逸哲理的表达方式。
■曹星原
屏蔽的喧嚣:读刘仁杰画中的“进”与“藏”
《喘息No.3 》油画2005年 195×160cm
《喘息No.1》油画2005年 195X170cm
《城No.1》 布面油画2008年200X145cm
刘仁杰无言地将传统隐逸文化情境
在貌似理性的写实手法中的表现
不但颠覆了写实主义艺术的政治内涵,
更做到了以“藏”为“进,”以退为进,
从文化上跻身于对全球化文化挑战的先行者;
从精神内涵上成为
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问题的直接承载者。
——曹星原
《通道 》 195×135cm油画2004年
《岛》200cmx145cm 油画2003年
在《岛》和随后的《通道》、《喘息》系列等作品中,刘仁杰多喜欢赋予作品以双重隐喻的命题,对于《喘息系列》作品的由来,刘仁杰表示:“它们源于我真实的城市生活经验,”他说,“当我爬上楼顶,就会感到这个城市在颤动,喧嚣扑面而来,这是城市的喘息……我只是试着把这种难以具体化的心灵颤动一点一点地固定在画布上。”
从艺术家笔下静穆的人体和风景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这种内心律动,刘仁杰把包括风景在内的所有题材都诗意化、性格化了。这些作品多以冷色调为主,加上那些设计感极强的构图,令观者不自觉地被“吸入”到被艺术家所刻意营造的氛围中。
艺术家笔底的诸般形象半合理半荒谬、紧张而坦然地裸呈于矛盾的空间结构中。作品中的人体形象强调的是孤立或孤独,它们或横陈或独坐,在幽闭的空间中无所期待,静止地面对过去与未来,徒留“喘息”,这被幽闭于室内的“喘息”通感却独立于外部世界的喧嚣。
于艾君
真存与冷凝:谈刘仁杰的油画艺术
《游移No.10》油画 2016年160x140cm
《游移No.2》油画 2015年140x140cm
从艺术家笔下
静穆的人体和风景中,
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这种内心律动,
刘仁杰把包括风景在内的
所有题材都诗意化、性格化了。
这些作品多以冷色调为主,
加上那些设计感极强的构图,
令观者不自觉地被“吸入”到
被艺术家所刻意营造的氛围中。
于艾君
真存与冷凝:谈刘仁杰的油画艺术
《游移No.7》油画 2015年90x70cm
《行走No.5》180x140cm油画2015年
《行走No.3》180x140cm油画2015年
《喘息NO.40》100x80cm油画2013年
《喘息NO.39》100x80cm油画2013年
《喘息No.10 》油画2006年 195×170c
《喘息NO.36》195x110cm 油画2010年
艺术家传播网
——艺术家写生与创作第一推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