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院工艺的力量

湖北艺考指南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重视学院工艺的力量

关于“工艺美术”的几个重要时间节点分别是: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教育部对高等学校专业目录设置进行调整,“工艺美术”被“艺术设计”取代,工艺美术作为一种独立的专业名称不再存在。 1997年,国务院颁布《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其目的是为了保护传统工艺美术,进而促进工艺美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本世纪初,中国政府加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以此为节点,由政府主导,逐级建立起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四级名录保护体系。 2012年,教育部再次调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工艺美术”作为二级专业名称重新出现,开始了新一轮高等工艺美术专业的办学。 同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成立工艺美术艺术委员会。 2017年,由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发布。 从全局来看,在国家强调文化软实力转型的时代背景之下,工艺美术因其承载的手工文化价值再次受到国人高度关注,随着现代化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的影响愈发重大,国人对物质之外的精神文化追求更加强烈,文化自信力显著提升,随之也带来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大转型。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工艺美术再次成为现代文化潮流中的热议话题。而重归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意味着高校在传承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有着不容推卸的责任。 做展览,一定要有明确的学术定位与主张,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工艺美术大展,更不可避免地承担了专业导向性的任务。因为工艺行业包括范围的广泛性,所以本次“首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的组织和策划工作难度很大,值得欣慰的是,本届展览已经呈现出了面向当代、凸显学院工艺特色的整体特点。我们不能期待在一次展览的200多件作品中包容太多的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学术观点,但在下一届展览中还可以进一步让这一由中国美协主办的工艺美术展览的学术面貌更鲜明、更锐利一些。 相对于行业工艺与民间工艺,学院工艺目前只是以一种小众的姿态生存于象牙塔内,小面积辐射于特定的受众群。当“振兴传统工艺”成为一种国家战略后,在这一历史节点上,学院工艺理应在传统工艺面向当代生活的转型中,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应有的责任。学院工艺这个群体很小,但是它对工艺美术行业未来整体发展所承担的责任又不可或缺,这种矛盾我们应该怎样在具体的工作中体现出来呢?让我们先看一看现状。从2015年开始,文化部开展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目前已经有57所大学承担了这一任务,我曾经参观过很多培训成果汇报展览,整体感觉是失望的。很多作品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只是一个简单的符号化的挪用复制过程,还有一些是以直观的形式封存对历史文化形态的记忆,这些都只能让工艺成为摆放在博物馆中的“遗产”。这也代表了当下工艺行业普遍存在的现状:相对保守,固步自封,创作能力不足,长期依靠挪用、嫁接其他艺术门类的语言进行所谓的创新;产品过分依赖材料语言而又缺乏对材料深层的物质文化的认知;特别是产品缺乏与当代生活的对接,工艺制成品不能很好地融入现代生活,甚至也很难成为现代环境的装饰选择。 事实上,传统工艺是随着时间、空间和人类生活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艺术形式,从诞生之初就和人的物质、精神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工艺行业并不排斥外来文化,反而是积极地进行着吸收和消化,工艺品便成为继承与创造的一个物质交汇点,一直处于变革之中。时至今日,科技进步带来大量新的材料和新的加工工艺,网络营销模式的盛行带来工艺传播的根本性转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也迫使工艺的功能与形态必须随之改变,这一切都预示着,工艺行业必然会从古老的传统形态中逐步剥离,并以崭新的面貌重新融入现代生活,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 而这一切的实现,恰恰需要学院工艺强势介入——要依靠学院教育为现代工艺行业补充造血功能,输送高级人才;要重续我国高等工艺教育体系中的优秀传统,挖掘高校深厚的人文资源优势;要依靠学院在审美上的既有优势,吸收借鉴新材料和新技术;要依靠工艺教学的当代性、开放性、实验性、交叉性、复合性,加强工艺的学术研究以及动手能力;要借助于学院的对外交流,重新彰显中国工艺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这一切,仅仅依靠行业生产和民间手工艺人,显然是不太可能实现的,学院工艺的不可取代性,也由此凸显。 毋庸置疑,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不应只是一个简单的复制过程,只有传统工艺以鲜活的形态为当代生产提供借鉴和参照,才能开启真正的保护与传承方式。这首先需要把对工艺文化的理解和对传统工艺的保护意识传达给年轻一代。高校能够切入的角度,就是让以传承与优化为目的的新工艺教学进入学院课程,探讨如何活用传统工艺,融合当下的工艺创作,深入研究传统工艺与现代工业化产业的互动互补,加强对高层次、各具特色的复合人才的培养,以保持传统工艺的“生产性”或“实践性”。 与现代空间环境的对接,也不能简单理解为用传统工艺和材料加工现代公共艺术品,仅仅把传统工艺当作一种简单的文化符号或者装饰材料做显性的表层挪用。必须深刻认识传统造物美学思想,真正将中国传统造物智慧再生为具有时代精神、适应当代审美的新工艺作品。一个地域的审美精神,大多与当地的文化经济及自然条件息息相关,而陈设在此地空间中的公共艺术品和陈设品正是这地域文化的一个缩影,承载着本地人民对自然的情感依恋。位于岭南的广州美术学院,依托本地丰富的传统工艺资源,以及校内工艺学科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较早的互动对接,在广东重要的公共场所用潮州木雕、岭南漆艺、石湾陶艺等传统工艺完成了一批公共艺术作品,受到专家与市民的认可。可以看到,传统的材料、工艺技法一旦注入现代的审美思想,就会化生出格调完全不同的作品。除此之外,学院还在课程中尝试探索旅游纪念品开发、创意时尚用品开发以及高级工艺品定制,以期唤醒公众对传统工艺的记忆,进而开启对当代工艺的重新认知,让传统工艺真正经过当代化转型,进入现代生活。也只有彻底解决了出口端的问题,学院工艺才能摆脱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真正良性运转起来。■齐喆(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秘书长、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主页-艺考号-湖北艺考指南-重视学院工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