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际美术学院院长论坛的观点 一百年前,一代艺术家、建筑师、哲学家们在不同社会基体和历史愿景中,建立了包豪斯与呼捷玛斯(Bxytemac),开启了现代艺术学院的“双生花”。此后的一百年中,我们目睹了艺术学院的一次次危机与嬗变。 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交网络、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与普及,艺术的感性经验、知识的生产与传播都遭遇到全新的挑战。记忆技术,尤其是网络阅读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持续增长,正在动摇和改变学院这个艺术家的摇篮,学院共同体瞬息万变,学科前沿扑朔迷离。 然而我们不能忘记,挑战与机遇总是辩证的两面,危机与潜能总是相辅相成。“End”的双重涵义是——当我们谈论“终结”的时候,同时也在重新瞻望其“目的”。 中国美术学院在建校90周年之际,邀请全世界50余所艺术院校的院校长和专家学者,从艺术学院的危机出发,探讨其未来发展之潜能,既是对当前境遇的反思,也是对新型学院机制的倡议。“危机与潜能——国际美术学院院长论坛”包含主题演讲和三场分论坛,本期编者根据论坛发言摘录了“自动化社会的艺术教育”、“艺术学院的多元实践和潜能”、“艺术教育的责任和人的危机”等三场分论坛的部分观点,以飨读者。 共同思考:面对全球范围内艺术的市场化、大学的体制化、感性的贫困化,如何重塑艺术的创造与教育?为了让日益学科化的艺术教育重新成为“有情之学”和“有为之学”,为了再次获得心灵的自主、胸襟的坦荡与智识的通达,学院将以怎样的姿态重新出发?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