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国家气候中心近日发文确认,10月份已进入“拉尼娜”状态,今冬将出现“拉尼娜”事件,这个消息让不少人心慌慌。连一些广东网友也纷纷喊出“囤好羽绒服”的口号,今年冬天真的很冷吗?
早在十月中旬中央气象台就开始发布寒潮预警,据悉是近十年来最早的一次。既然我们管不了“老天”的事儿,更该做的是基于天气预测而采取防范举措。
昨天还在穿衬衫,今天棉衣就套上。连一些广东网友也纷纷喊出“囤好羽绒服”的口号。今年冬天真的很冷吗?
国家气候中心近日发文确认,10月份已进入“拉尼娜”状态,今冬将出现“拉尼娜”事件,这个消息让不少人心慌慌。
目前来看,种种端迹似乎都在指向今年冬天可能会更冷,而2021一年两度的“双峰拉尼娜”更属罕见。
01.“拉尼娜”是?
社交网络上,因今冬“拉尼娜”被确认而引发的诸如“今年冬天会被冻哭吗”“今年冬天真的会更冷吗”等话题被热议。
究竟什么是拉尼娜现象?她真的那么可怕吗?
所谓拉尼娜现象,是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一种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的气候现象)。我们都知道,海洋表层的运动大多受到海水表面的风的影响。信风的存在使大量温暖的海水被吹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水被吹走了之后,深海里的冷水就会向上补充,导致的结果就是,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
随着信风强度的增加,赤道东太平洋的深层海水上升补偿运动变得更加强烈,导致海水表层温度异常偏低,这又进一步让冷海水表面的大气呈现下沉态势,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信风,也进一步加强了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影响是间接的,如果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有更强的气候信号,拉尼娜现象也可能被抵消。比如,自1951年以来有记录的15次拉尼娜事件中,有10次我国冬季气温受影响偏低,有5次偏高。
因此,“拉尼娜”并不必然等于冷冬。
02.“拉尼娜”更是打“预防针”
其实,“拉尼娜”可能更像是一支预防针、清醒剂。中国有句成语叫未雨绸缪,其深意正是提醒我们在不可测、不可控的风险或意外发生前,做好预先防范,而这往往更具有现实价值。
早在十月中旬中央气象台就开始发布寒潮预警,据悉是近十年来最早的一次。
有了预警就要相应地把各种预案做在前头:供暖需不需要提前,煤电保障是否充足,寒潮提前会否影响农业生产……既然我们管不了“老天”的事儿,那么更该做的是基于天气预测而采取防范举措。
03.请理性应对
冷冬也再次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本是生命共同体。
往远的不说,仅今年以来,世界各地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小影响。夏季,我国发生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欧洲出现灾难性洪水和罕见高温热浪;北美也发生罕见高温热浪;喀麦隆甚至首次“降雪”……种种更冷、更暖、更涝、更旱的极端天气,昭示着自然对人类活动的反馈。切莫对极端天气掉以轻心,一方面要加强预警,加强事先防范;另一方面,需要我们每个人通过点滴行动,共同爱护好生态环境,呵护好绿色家园,维护人与自然和谐。
还要注意的是,虽然拉尼娜现象出现的频次要略少于厄尔尼诺现象,强度也往往比厄尔尼诺现象弱,然而拉尼娜现象持续时间一般比厄尔尼诺现象略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到个人,大到生产单位、专业机构,乃至全社会,都应对极端、异常天气多些科学认识和理性看待,做好未雨绸缪,宁可备而未用,不能“无备有患”。
不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城市生活,不论是冬季能源保障还是疫情下的安全生产,一定要做好防范恶劣天气的准备。打起精神,守土尽责,不恐慌,不轻慢,就一定能妥善应对“拉尼娜”。
本文内容来源人民网评(ID:Renminwangping6536),
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
粉丝群聊
/添加客服微信号:byzc2003 →备注“入群”
设置星标
/点右上角查看官方账号→设置星标
播音艺考西服应该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