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百年厚重的历史
美院人的青春
流淌在
103年的时光里
珍藏在
一本本老相册里
新学年迎来
新青年
美院人永远是年轻
美院课堂
课堂、画室、工作室
美院先生们
手把手传道授业
带领学子探寻艺术的奥妙
教学相长
与学生一起的日子
先生们始终年轻
1920年代,中国画系写生组教室
1934年,艺专西画系画人体课
王式廓在给“鲁艺”美术系给学员上课
1950年的素描课堂,左上为孙宗慰、赵友萍,前排右起为靳尚谊、李行健
1959年,蒋兆和在三年级课堂教学
雕塑系浮雕课
1994年,司徒兆光在王府井时期教学
苏高礼给第10届研修班上课
2004年,油画系作业会看
下乡写生
每年春天下乡季
师生们走在下乡路上
从秀美山川、宏伟建筑
艺术遗产、质朴人文
到生活的点滴
一同品尝、描绘春天的“味道”
1953年,吴作人、萧淑芳在麦积山石窟临摹
丁井文校长带领学生到故宫画速写
1960年,李可染先生带领1962届、1963届学生在颐和园写生
雕研班同学1961年赴麦积山考察
王临乙、王合内带领雕塑系78级学生到北京动物园写生
1981年春油画系壁画工作室师生在敦煌考察、临摹。左起:敦煌管理员、孙景波、刘溢、曹力、刘长顺、袁运生、白敬周、李林琢(后排被遮者)、马路
1995年,壁画系师生在河北文物研究所复制漳湾北齐高阳王壁画
2015年,实验艺术学院二年级下乡小分队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2019年,雕塑系第六工作室下乡写生现场
2015年,造型学院基础部在江西梅岭下乡写生
2019年,中国画学院在河南林州太行山下乡写生现场
中国画学院学生在扬州何园写生
1030
薪火相传
一批批艺术英才来到美院
汇聚成一支蔚为壮观的师资队伍
一代代师生
传承着美院学脉
一代代青年
践行着艺术理想
1920年,北京美术学校教师陈师曾(左四)、王悦之(左五)、李毅士(左六)等合影
1919年,中华美术协会本部纪念摄影,陈师曾 ( 左二 ) 及郑锦(右一)等
1925年,国立艺术专门学校学生, 前排:谭祖尧、赵其文、刘开渠,后排:丁桂元、柯仲平
1930年代,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常书鸿等与绘画科西画组毕业生合影
1930年代,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系主任王静远与学生合影。右起 王静远、王润琴、郭良夫、陈歧、郑曾祜、李熙
1938年底,鲁艺美术系木刻研究班主任胡一川,组建鲁艺木刻工作团,带领鲁艺美术系毕业学员罗工柳、彦涵、华山,于1939年初到太行山八路军总部进行宣传工作。图为1941年胡一川、罗工柳、彦涵、华山在鲁艺木刻工作团。
徐悲鸿和北平艺专教师合影。前排左起 宋步云、王临乙、徐悲鸿、齐白石、夏护士、戴泽;中排左起 王丙照、李可染、卢光照、叶麟趾、齐人;后排左起 叶正昌、王静远、黄养辉、(佚名)、高庄、吴作人、宗其香、孙宗慰、李宗津、刘铁华、冯法祀、董希文、艾中信
1950年5月,绘画系一年级师生合影。前排左起 蒋德才、孙书佣、董希文、李松茂、任梦璋、丁洁茵、张孝光、陶英、邵晶坤、刘青慧。后排左起 高蒂、王维典、房怀年、刘健康、詹建俊、钱家锌、李锦路、李凡、朱章超、贡振宝、马杰生、时宜
1960年代中期,中央美术学院五位老教授在原校尉胡同校门口合影(从左至右为:董希文、许幸之、吴作人、罗工柳、艾中信)
1963年,油画系第一工作室(吴作人工作室)学生合影。左起 翁乃强、倪绍舜、许承信、杜亮、郝岚、王征骅、洪瑞生、汲成、曹德兆、唐维藻、吴小昌、文国璋、唐鸿昌、陆允铨
2001年,基础部的“全家福”
油画系大家庭
美院人正青春
歌声与微笑
那些青春容颜
与美院风雨兼程
百年时光飞逝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1926年,暑期林风眠(中)与艺专学生李苦禅(左一)等在校园合影
1949年,进入北平的华大三部美术系学员冯真、邓澍
老美院校园清晨
1950年代毕业典礼
老美院校园拔河赛
老美院师生课余生活
老美院学生课余生活
1999年,设计系学生毕业答辩
留学生化装晚会
秋季运动会入场式
2001年9月在新校举行开学升旗仪式暨开学典礼
2014年各专业毕业生合影
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首次自主设计学位服
2017 年,毕业季“美院瓜田”——关于夏天的大地艺术
2018年,中央美院自主设计学位服
2021年9月10日
我们将迎来第37个教师节
谨此
向在中央美术学院
度过青春岁月和正值青春年华的
每一位老师
致以节日的
真诚祝福——
美院人永远是年轻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策划:宣传部
文图整理:赵晶 孙文
编辑排版: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