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过去的10年,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过去的5年,人工智能、区块链、无人机技术快速崛起;未来5年,以上技术会突飞猛进加速交融;未来10年,各种信息通信技术将进一步融合创新,世界将从“互联网+”时代全面进入“计算机+”时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将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不可替代的力量。
经历了近半个世纪洗礼的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于2017年从济南搬迁至青岛。在未来的岁月里,学院将依托青岛校区这一“新引擎”,立足青岛,服务山东,聚焦国内外学术研究前沿,建立国际一流计算机学科,引领学术创新,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培养和造就具有全球视野、有创新能力、有家国情怀、有合作意识、勇于担当的栋梁之才。
欢迎有志于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优秀青年学子们选择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宣传视频
历史沿革
山东大学计算机学科起源于1971年在数学系组建的计算机教研室;1981年,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正式成立。学科发展初期即获得重大科研成果,1972年自主研制成功DJL-1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并于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2000年,原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山东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山东医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部合并成立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7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全面搬迁到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学院开始了发展新阶段。
学科优势
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以及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点,同时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学院是山东大学“数学与数据科学”双一流建设学科主要建设单位和“网络空间安全与智能计算”学科“冲一流”重点建设单位,“大数据处理与可视计算”学科方向入选山东大学“学科高峰计划”,获批数链融合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学科ESI排名名列全球前0.3%。
学院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经过多年发展,现已确立了数链融合计算、人机融合智能、算法理论三大学科群,形成了以区块链与系统安全、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大数据管理与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信息检索、智能媒体分析、智能算法与计算理论、嵌入式系统与高性能计算、物联网与边缘计算、智能移动系统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研体系,具备鲜明特色和优势。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各类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创办了国际期刊《高置信计算》(英文版),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学院将“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过硬的社会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个性与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了近万名优秀计算机人才。为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学院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置多个特色培养班,2010年设置泰山学堂(计算机),2013年设置计算机菁英班,2018年设置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工科创新实验班,培养计算机科学研究拔尖人才和大数据新工科人才。2019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年,学院获批设置人工智能专业,是全国首批35个人工智能专业之一。2021年,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人工智能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2015年,学院成为山东大学首个实行预聘制(Tenure track)教师聘用的学院,大批延揽优秀学者。拥有IEEE Fellow 2 名、国家高层次人才2 名、国家级“四青”人才3名、山东省级人才和教学名师10名、山东大学讲席教授1名、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4名、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特聘教授10名、海内外知名兼职教授11名、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入选者2名。
国际合作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作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引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现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崂山区政府、华为公司、龙芯集团等多所科研机构、地方政府和优秀企业联合设立实验室。学院的国际学术交流广泛,现已与欧美、澳及亚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家高校、研究所和跨国公司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开展了专家学术巡讲、学者交流访问、师资培训、学生互派、实验室共建、专业技术认证和校园科技活动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
招生专业
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地区招生,致力于培养中国最优秀的计算机学院本科生。学院每年计划招收“计算机类(计算机与智能方向)”本科生300人,生源稳定,数量充足,质量良好,是全国各地考生竞相报考的专业类之一。录取后的学生,可选拔或分流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及其特色培养班,或人工智能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始建于1971年,是全国首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计算机类专业、山东省品牌专业、山东大学优秀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专业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质量理念,在夯实工程教育基础上,注重加强研究性、创新性教育,系统性提升学生的问题求解能力、计算机系统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家国情怀的善于合作、勇于担当的一流本科毕业生。
人工智能专业
人工智能专业是教育部于2019年批准设置的首批35个人工智能专业之一,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采用科教融合、产学协同、国际合作的创新育人模式,基于山东大学综合性大学优势,设置多学科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融会贯通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研究与开发能力、能够解决人工智能领域复杂问题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泰山学堂(计算机)
泰山学堂(计算机)是依据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基地”设置的校级拔尖人才培养班,以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优势学科与专业特色为依托,以培养勇攀世界科学高峰的未来计算机科学家为目标。
计算机菁英班
计算机菁英班是由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充分利用科研合作资源创办的拔尖人才培养班,采用特色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配备优良的教学资源,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计算机科学研究型人才。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工科创新实验班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工科创新实验班依据国家“新工科”专业建设要求而设置,重点围绕数据科学基础理论、大数据管理技术、大数据智能技术等核心专业方向,培养大数据领域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培养特色
优质的课程体系
学院的课程体系符合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并依据学科发展前沿动态协同更新。学院拥有优质的课程资源,包括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国际化课程,注重学科交叉,加强能力培养,落实因材施教。
高标准的实践环境
学院基于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采用工业界主流软硬件环境,全新建设了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大数据分析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实现学生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更好融合,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先进的教学助理制度
学院的全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助理(TA),细粒度指导学生的课程学习和实验实践,实现全程学习帮扶,拓宽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渠道,提升学生的分析、表达、实践能力,点燃学生学习激情,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多层次的创新平台
学院以发现和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为目标,搭建了丰富的创新实践平台,连续多年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上取得一流的成绩。计算机软件能力认证获得全国TOP30高校第1名,计算机系统与程序设计竞赛获得全国第3名,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最高奖“高教社杯”,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获世界总决赛第15名,学院8名本科生获“CCF优秀大学生奖”。
丰富的科学研究体验
学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科学研究体验机会,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各类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即可参与教授的科研团队工作,发表顶级论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国际化的学习氛围
学院将国际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倡导国际化办学,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学院80%的教师具有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深造或进修经历。学院每年邀请世界一流学者来校任教、短期讲学,并开展科研合作,教师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报告,多次主办、承办由国内外专家参加的学术会议,学生有机会能与国际学术大师交流合作。
开拓视野的机会
学院学生有机会通过联合培养项目、交换生项目、暑期实习项目出国深造、交流、学习。学生赴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南洋理工大学、剑桥大学、熊本大学等海外高校交流学习,开拓国际视野,提升科研能力。
全员导师制度
学院全面贯彻青岛校区全员导师制度,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导师引领启发,掌握大学学习方法、制定学习和发展规划、树立专业思想。而书院制度实现了书院与学院协同育人,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统筹推进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创新育人、管理育人和组织育人,努力服务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多样的奖助学金
学院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奖助学金,除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各类学校、社会奖助学金,学院还专门设置院长奖学金、乾云科技奖学金、智洋奖学金、扬帆基金等,激励表现优异的学生更上一层楼。
奖学金发放
高质量升学就业
学院毕业生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务实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社会高度评价,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高。每年毕业生中,约10%毕业生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多伦多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爱丁堡大学等海外名校深造,约40%毕业生到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深造;就业毕业生中,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深圳、济南、青岛等,就业单位主要包括华为、百度、腾讯、阿里、银行、电信、电力、政府部门等,毕业生收入位居IT行业前列。
官网发布缓存图:
官网发布及后续更新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TQwMjcwNw==&mid=2650342599&idx=1&sn=16fe9169cf01b5f83b9c194ffd7983d9&chksm=87d5d1fbb0a258ed1d76f3f959125beadbf80717a1d2bba498bf6b427514514979888a32392b#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