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
“我用尽毕生绝学,发明一个又一个的点名APP、提出各种各样你眼中无礼任性的点名方法,只是为了你能出席我的课堂,只有这样我的老生常谈、喋喋不休才有意义”
任课老师点名的理由:我点不点名其实都可以,主要是你们辅导员要点,那咱们就点一下吧。有的课点名直接扫码签到,然后整节课微信都用不了。
精通各类app的老师就比较厉害了,用一款app签到。老师临时在黑板上画一个图形,到场同学在app上模仿老师画图形,而且必须在几秒之内画出。想让小伙伴帮带签?门儿都没有。
这已经是我遇到的第n个点名、提问用自编小程序随机抽选的老师了。每一个面带微笑点开程序的老师心里都住着一个热爱理工的年轻人。多年过去,身材可以胖,皱纹可以长,头发可以掉,一颗用科技改善生活的心不能移。
神奇队友
“我在风里雨里替你冒险答到,你在睡梦中、游戏里……不知所踪”
老师突然要来个课堂小检测,没去上课。一个哥们儿热心的帮我抄了一份,另一个不知情的哥们也帮我抄了一份,于是两份作业都交了上去……之前是祈求老师不要点名,现在祈求老师看作业不要太认真。
老师正在点名,点到某个没去上课的同学的名字。一个小伙伴急中生智:他上厕所去了!另一个小伙伴同时喊了一句:他生病了!正所谓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真相只有一个,来上课我就告诉你”
永远说不通的真相
永远说不通的真相——“今天不会点名吧?”“我觉得不会”“那不去上课了”过了半个小时,就在游戏玩的刚起劲儿或者刚进入梦乡的时候,突然传来消息“老师点名了”。心中说不出的酸楚……
弹幕文化元素已经流行了多年,从B站到电影院,甚至进入了今天的课堂。老师在ppt上提出问题,同学们可以通过手机发送弹幕。某堂政治早课,老师一边念弹幕一边发表自己的见解,大屏幕突然飘过一句“xxx醒了没?”全班哄堂大笑。不知道哪位同学,躲过了各种签到,没躲过室友手滑的一句弹幕。
不允许任何一个同学掉队
“我想带你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答应我和我一起上岸好吗?”
“来来来,一班全体起立,我数一下人数”,一二三四五六七……“缺了5个人,班长把名字报给我。”——老师点名专用数人头法。
实验课大家不方便起立,老师就会拿着考勤表慢慢数,并说“这叫不允许任何一个同学掉队”。
下面这个问题找同学来回答一下,有人自告奋勇起来回答吗?
好,没人。今天是几号?(比如4号)请学号尾号是4号的同学起来回答。
怎么没人站起来?好的,这位同学旷课。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学会了逃课,逃得义正言辞,却又忐忑不安。七七八八的社团活动、放不下的游戏、离不开的枕头……
时间久了,该醒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