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安科
08.05
我校圆满完成2019年本科招生录取工作
2019年,我校面向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计划招收本科生3700人(省内3285人,省外415人),其中普通高考招生3080人,面向职业中学对口招生440人,普通专升本招生180人。随着福建省本科二批次录取结束及第三批新生录取通知书寄出,标志着我校2019年本科招生录取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录取期间,校党委书记蒋德勤,党委副书记、校长李震,党委委员、副校长郭亮以及招生录取领导组成员,多次深入招生录取现场,检查指导录取工作,确保了招生录取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019年,我校生源质量整体呈上升态势。与2018年相比,理工类,在省内省属公办二本院校最低投档排名整体下降近3000个位次的情况下,我校理工类最低投档排名位次基本保持稳定;文史类,在省内省属公办二本院校最低投档排名整体下降400多位次的情况下,我校最低投档位次略有提升;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由2018年最低投档排名127584位次,提升到123826位次。省外21个省(市、区)整体生源质量较好,河北、内蒙古、辽宁、上海、福建、山东、河南、广西、四川、陕西、黑龙江、浙江等12个省(市、区)录取分数线进一步提升,其他9个省市区保持稳定;河北、河南录取分数线接近所在省第一批次录取控制线。
在全校上下大力推进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创建工作背景下,学校科学编制分省、分校区、分类别、分专业招生计划,通过精心设计招生宣传方案,出台鼓励优质生源报考的奖励政策,组织开展多方位、立体化招生宣传,主动服务考生,招生录取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目前,学校已于6月15号、8月5号、8月6号,分三批寄发了2019级新生录取通知书,新生可通过我校招生信息网查询录取通知书快递单号。从8月10日开始,招生与就业工作处将协调教务处、学生处、财务处、后勤保障部及各二级学院,积极谋划新生网上预报到、新生报到接待工作,为新生入学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实现新生报到率再上新台阶。
蚌埠市委副书记胡朝荣
来我校龙湖校区调研指导工作
8月5日下午,蚌埠市委副书记胡朝荣来我校龙湖校区调研指导工作。校党委书记蒋德勤,校党委委员、校办公室主任曾献功热情接待了胡朝荣一行。
蒋德勤代表学校就蚌埠市委市政府对龙湖校区建设的重视、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简要介绍了龙湖校区建设总体规划、建设进展、运行管理、新扩征用地等情况,并希望蚌埠市委市政府在硕士点创建、龙湖校区运行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胡朝荣表示,蚌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徽科技学院发展,将一如既往支持龙湖校区建设。他将及时研究解决龙湖校区运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全力推进龙湖建设,支持安徽科技学院硕士点创建,保障龙湖校区教学、生活秩序平稳、有序。
胡朝荣一行来校了解了校区建设规划、建设进展、远期规划,询问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生活情况,深入实习实训中心工地现场察看了建设情况。蚌埠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同志,我校基建管理处、后勤保障部、保卫处、龙湖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同志参加了调研活动。
08.06
我校举办安徽省第七期中等职业学校校长高级研修班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2019年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培训计划和对台交流工作计划,8月6日上午,2019年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第七期校长高级研修班开班典礼在学术交流中心2楼多功能厅举行。安徽省中职骨干教师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副院长汪贤武、安徽省中职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办丁齐,我校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杨维来、副院长张敬强、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王松华及来自全省的28名中等职业学校校长等参加了开班典礼,典礼由张敬强主持。
杨维来向前来参加本次研修的各位校长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向大家介绍了本次培训的筹备和教学、管理、实践考察、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安排以及我校的办学基本情况,希望大家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克服工学矛盾,做好角色转变,多交流、多沟通,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同时表示,我校作为承办方,在省教育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群策群力,集中全校优质资源,努力办好本研修班,为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王松华向各位学员详细介绍了安徽职业教育中心的基本情况及设立宗旨、赴台各项手续的办理流程及要求、在台湾期间学习交流的目标和要点,希望各位校长学有所成,积极推动安徽职教事业的发展。
学员代表灵璧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尹成新在交流发言中表示高度认识本次研修的重要性,遵守纪律,服从管理,以学习为主导,以交流为桥梁,以自律为规矩,以创新为动力,把培训作为工作、作为机遇、作为缘分,切实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成,并对我校的服务和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谢。
汪贤武代表安徽省中职骨干教师培训中心对各位参训校长表示欢迎与慰问,详细介绍了中职校长培训的背景环境和目的意义,并对各位学员提出了3点要求:提高站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学习以推动职业教育的振兴;严守纪律,严格要求,积极提升;研学结合,加强交流,结合学校实际消化吸收培训内容,提高治学治校能力。
08.09
《安徽日报》报道我校大学生支教故事
这个暑假,对于我省部分大学生来说一点也不轻松。他们深入基层一线,为美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为留守儿童送去欢歌笑语,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绽放青春——
火热的暑假, 别样的青春
■ 本报记者 陈婉婉
版次:12 2019年08月09日
走村入户,助力乡村旅游
宁国市云梯畲族乡是我省唯一的畲族民族乡,与浙江省毗邻。近年来,该地区借助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往来,特别是基于民族特色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集散地,成为我省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当地政府是如何利用特色来发展乡村旅游的?如何能在现有发展基础上丰富业态、壮大旅游产业?又会存在哪些市场隐忧……7月初,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老师及同学组建调研团队,来到皖浙省界的宁国市云梯畲族乡开展为期17天的蹲点调研。
“对于我们来说,这段时间可不是暑假,是暑期。”实践团队的一位学生笑着说。从6月底开始筹划、制定详细计划,到实地开展调研,再到后续整理资料、撰写报告,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队员们付出的精力一点也不比上学时少。“可以说社会是另一个大课堂,一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的太多;另一方面,社会也是验金石,检验着我们日常所学的知识是否扎实。”
调研中,团队以全域旅游建设为突破口,运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双重手法,挨家挨户深入当地走访农家乐经营者,并随机向游客了解情况,实现调研对象全覆盖、调研地域全覆盖,保证调研的结果论之有据、言之有理。“通过对全乡4个村摸排,我们还找出了7位在农家乐、生态农庄、返乡创业等方面突出典型代表,发挥我们新闻专业的优势,分组对他们进行数天的深入访谈和体验式采访。”
“调查中,我们梳理出一些问题,希望能为当地做好乡村旅游文章尽己之力。比如,我们发现云梯全乡的农家乐饭店已有36家,但能提供住宿的民宿却仅有两家;乡里出售的旅游商品基本上是最原始的农产品,商品附加值不高,商店规模小、品种单一等等。这些都会造成留不住游客、留不住消费的情况。”团队负责人郭振丹同学介绍说。团队成员在调研结束后,不仅形成了20多篇调查分析文字材料,对当地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提出建议,还拍摄了大量图片,制作出专题纪录片和新媒体作品,赠送给当地政府和群众,供制作旅游宣传品使用,为云梯旅游发展呐喊助力。“现在网剧《长安十二时辰》非常热门,我们还以云梯畲族乡的自然、人文风光为主题精心设计了一套‘云梯十二时辰’书签,供游客免费带走,游客们非常喜欢这样的小纪念品。” 郭振丹说。
寻音溯源,弘扬传统文化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提到安徽的文化名片,黄梅戏是当之无愧的一张。很多人对其经典唱段都耳熟能详,张口即来。“黄梅戏语言通俗易懂,曲调优美动人,好听、好看、好懂、好学,就像是个俏姑娘。然而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黄梅戏漫长的‘童年’里,她还曾是一个‘苦媳妇’。”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学生梁昊宇说,他和同学们刚刚结束了一段以“撷采黄梅华粹,满载家国情怀”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说起这次安庆之行,感觉收获非常大。他表示,长期面对数字和机械,难免会有倦意。作为立足江淮大地的工科学生,应当从优秀的本土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激发活力,拓展专业维度。因此,大家一致同意利用暑期时光,去黄梅戏的故乡安庆市,来一场文化寻根实践。
团队成员先后走进位于安庆市区的黄梅戏博物馆、位于罗岭镇的一代大师严凤英故居,探寻黄梅戏的前生今世。“在参观严凤英故居时,我们有幸遇到了她的弟弟,亲耳听他讲述了很多关于严凤英当年如何在逆境中选择将黄梅戏事业坚持并传承下去的故事,感人至深。”梁昊宇说,“学校教导我们要以‘工业报国’为志向,以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为己任,这一点跟弘扬传统文化是同根的。这次实践提醒了我们要更自觉地将自己的理想与服务社会、解决关系国家发展和民生疾苦的重大问题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团队成员在实践报告上这样郑重写道。
“当我们结束调研时,黄梅戏文化的种子就已经在我们心底发芽开花,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当好媒介,把更多的黄梅戏种子播撒到更多的人心底。”梁昊宇说。结束调研后,团队一行还专门前往安庆市南山苑幼儿园暑期班进行了一场黄梅戏普及教育。大学生哥哥姐姐们选取了黄梅戏《女驸马》和《天仙配》中经典唱段,边唱边演边说,生动地向小朋友们讲述了这两个黄梅戏故事,以及背后的黄梅文化。
送情支教 ,关爱留守儿童
“农村的文化设施和儿童娱乐场所少,又没有父母照看,农村留守儿童的暑假怎么过才能更有意义更安全?”这是安徽科技学院彩虹支教团成员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一放暑假,这群抱着同样想法的大学生们就聚集到一起,成立了彩虹支教团,共同商议如何开展教育扶贫,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等志愿服务。
7月中旬,彩虹支教团来到了岳西县来榜镇来榜辅导小学,开展为期2周的义务支教活动。这群大学生们在来榜辅导小学的老师们帮助下,把当地的留守儿童组织起来,建立了一个暑期新班级。志愿者们精心设计了两周的课表。“除了正常的文化课辅导之外,我们针对在农村中易发的溺水、食物中毒等安全事故,设置了安全教育课;针对留守儿童普遍比较内向、胆怯的性格,我们开设了心理课。为了帮助孩子们培养一项兴趣爱好,我们还开设了书法课和配音课。”彩虹支教团的队长黄玉瑾说。彩虹支教团由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组建,成员来自于青年志愿者协会、行舟汉服社、绿风文学社、英语学习协会、羽毛球协会、花艺协会等不同的学生社团,他们都拥有各自社团的优势,集合在一起就像是有七彩的彩虹一般,希望以此给孩子们带去欢乐和梦想。
针对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现状,支教团特意在课表中加入了“知恩、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志愿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一系列小故事,引导孩子知恩、感恩,勇于向亲人表达情感。“留守儿童和家长的亲子关系往往由于沟通时间少或者缺少正确表达方式,而显得很生疏。不少孩子从我们支教老师那学会了《感恩的心》手语操后,就回家通过手机视频表演给外地的父母看,父母们既惊喜又感动;第二天孩子们又开心地把感受到的这份亲情带回学校告诉我们,大家都很受鼓舞。”黄玉瑾说。
支教之余,志愿者们还进行了乡村教育调研工作,认真思考留守儿童教育路径,商量着如何用一己之力为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注入新活力,谋划着毕业后如何在广袤的乡村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不少志愿者大学生们都表示,明年暑期,还要把彩虹支教继续开展下去,让更多的留守儿童也能度过一段七彩假期!
策划 | 安徽科技学院新媒体中心
编辑 | 金琦
责编 王明蕾
审核 | 汤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