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巢院记者在行动

巢湖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青春“三下乡”,巢院记者在行动

巢湖学院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校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群体,他们发现、寻找校园里的新闻点,用笔、用镜头去记录新闻事件,他们就是巢院学生记者!在今年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他们把握社会热点,紧扣“喜迎十九大,青春建新功”的社会实践主题,深入基层,开展“三下乡”活动。现在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暑期社会实践生活吧。

巢湖学院

青春“三下乡”,巢院记者在行动

为及时报道、更好地掌握我校大学生“三下乡”情况,党委宣传部高度重视这项活动,专门组建了两支团队,大学生村官创业现状调研团队和农村学生暑期课外兴趣班调研团队,由宣传部副部长陈小波担任指导教师。另外,通讯社和广播台学生记者共参加了八支暑期调研团队。

巢湖学院

骄阳似火,绽放风采。团队一行来到在马鞍山市含山县林头镇鼓山村就“安徽省大学生村官创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进行调研采访活动。

巢湖学院

成员参观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询问相关种殖问题。

了解到在实际开展中的具体对策分析,加深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理解,也为后续的村官创业采访积累了素材与经验。

巢湖学院

干字当头,筑梦青春。团队深入阜阳市临泉县滑集镇史庄村的田间地头,对当地大学生村官马具广的创业项目——晚秋黄梨,进行调研。

巢湖学院

调查了解到,马具广将当地土地进行集体规模化经营,励志将其打造为乡村旅游生态体验园,带动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从而助力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立足岗位创业,建设美丽乡村。

巢湖学院

在铜陵市天门镇五峰村大学生村官朱海翔的创业基地,十里长冲——铜陵的九寨沟。那山环水绕,他便将其打造为生态旅游度假村,依托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创业致富。

巢湖学院

此外,广播台的同学也深入乡村,对定远地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相关考察活动。

巢湖学院

在村官王萌萌与王前龙的葡萄种植园里,记者通过实地的调研了解到该地的建设情况。

青春“三下乡”,巢院记者在行动

巢湖学院

乡风细雨,原来你是我片刻的温柔。为响应党中央“关心农民工子女”号召,了解地方高校暑期支教活动对农村学生假期生活的影响,记者团深入城里乡村与支教点相关负责人沟通交流、为部分孩子进行课业辅导、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并对他们进行相关支教服务活动。

暑期课外兴趣培训班调研团队

巢湖学院

和谐的旋律,美好的乐章,小记者与孩子们正进行一场音乐上的思想碰撞。

巢湖学院

志愿者与志愿者之间,互相交流着在支教,在暑期社会实践中的收获与喜悦。

巢湖学院

在支教中遇见最美的笑容,原来你是我心底的温柔。

巢湖学院

同时,学校领导也实地走访栏杆集中心小学,询问支教学生志愿者授课情况。

青春“三下乡”,巢院记者在行动

调研 王家坝精神传承团队

巢湖学院

“王家坝精神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这种精神是集结无数的王家坝人民、无数奉献者共同缔结的社会正能量、时代主旋律。王家坝精神是一种社会财富,希望这种精神能够传给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永久传承,薪火不灭。

巢湖学院

在调研中,团队成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与人们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获取第一手的信息。

巢湖学院

纪念馆内,记者们在学习中,了解王家坝精神的形成、发展和传承。

青春“三下乡”,巢院记者在行动

我的南方和北方相距很近,近得可以隔岸相望。我南方和北方相距很远,远得无法用脚步丈量。

巢湖学院

校园里广播台的播音员们,用声音,在这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用声音将这份热爱升温。

巢湖学院

在调研中,巢院记者们发挥自己的特长,用单反、用纸笔记录调研中发生的种种美好的故事。

巢湖学院

农田棚外乌云欲雨,池塘水里荷叶接天。

巢湖学院

浣洗,池塘边的一道风景,一块石板,一根木槌、几起槌声,

灿烂于潺潺的池塘边,镶嵌于村庄的古树下,旖旎于家园的心魂间。

因为浣洗,村庄的老屋时时回荡乡音,城市的边缘时时响彻槌声。

巢湖学院

就算淋湿在乡风细雨里,我也要将你记录在我的镜头里。

巢湖学院

这些风景美如画,人文美在心的画面在乡间,校园记者用镜头将这些美定格、描绘。

巢湖学院

任重道远,我们一直在路上。

图片/大学生通讯社

文字/陆雨晨

编辑/陆雨晨

审稿/张道才

巢湖学院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安徽本科院校-巢湖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巢湖学院-青春“三下乡”,巢院记者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