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好,这里是蚌埠医学院,首先恭喜师弟师妹们来到蚌埠医学院,翻开人生新的篇章!蚌埠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7月,由原上海第二医学院分迁和安徽医学院援建而成,是安徽省省属普通高等医学本科院校和国家首批具有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岗位设置单位,是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生委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是安徽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护理学专业主考单位。
2016级各系部新生群
临床医学一系:200312921
临床医学二系:483559692
医学检验系:567712864
生物科学系:522947577
卫生管理系:496118604
药 学 系 :472365905
公共课程部:550626293
护 理 学 系:305705927
预防医学系:572466479
医学影像系:296182532
口腔医学系:579372949
精神医学系:571516196
全科医学系:134210814
(排名不分先后)
临床医学一系
专业方向: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方向)
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一系的前身——医疗系(后更名为临床医学系),设置于1958年,是蚌埠医学院创办最早的传统专业。五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培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中国科学院院士段树民等大批的医学人才。2004年,临床医学系一分为三,分别设立临床医学一系、二系和临床教学部。该系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育白衣天使,树杏林英才”为主线开展学生专业培养、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目前,下设6个学生年级和5个党支部,含3个专业方向: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方向)、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有工作人员23人,在校学生两千余人。
临床医学专业简介——临床医学专的培养目标是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初步达到临床医生的要求,能够从事临床诊治、医学教育、疾病预防和科学研究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方向)简介——麻醉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学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于2009年起正式招生学生,本着自愿、公正、择优的原则,成功开班,迄今为止已招收了5届共200余名学生。2011年起独立承担麻醉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目前,首届麻醉学方向毕业生顺利毕业,就业率**,考研率20%。
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简介——全科医学方向为国家订单培养模式。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是面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全科医学方向是我校新开设的专业方向,2010年获安徽省教育厅批准,并于当年秋季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生180人。2013年,我校首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蚌埠医学院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正式获批建设。
思想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分阶段、有重点、针对性地开展校纪校规教育、职业规划设计、专业思想教育、科技创新教育、临床技能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等。
党建工作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加强学生党建工作若干要求》、编印了《学生党支部工作手册》,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对入党积极分子早培育、早锻炼、早发展,积极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近八年来,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452人,发展党员1033名。
学风建设定期抽查课堂、晚自习出勤率,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风考风;学期末,及时将各门课的成绩通知每位学生;开学初,对上学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表彰先进,帮扶后进,日渐形成比、帮、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几年来,每年的研究生达线率均在35%以上。
日常管理积极探究学生管理科学,制定并实施“学生干部民主测评制度”、“学生干部查夜制度”、“实习生平时表现考核规定”、“学生家长联系制度”、“学生奖学金评比加减分细则”、“学生成绩管理规定”等制度措施,使学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切实做到科学、民主、透明、高效。
教学相长每年召开2次“教与学”师生座谈会,分析学生成绩,交流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探讨改革思路;实习年级定期走访教学医院,了解学生实习运转情况。
素质拓展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了 “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如何成为优秀的临床医生”等系列讲座;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2004年以来,有若干班级体和数十人次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在省级文体比赛中获奖,学生科研小组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三等奖1篇,省级一、二等奖3篇。
就业工作以实习点为依托,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建立健全信息网络,畅通信息渠道,使学生第一时间掌握就业信息,抢占就业制高点。该系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历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队伍建设经过多年锤炼,该系日益形成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和素质高的学生工作队伍。2004年至今,荣获省级优秀教师称号若干人,承担社会科学类国家级课题和省级课题若干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
面对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全体师生将继续秉承“笃学精业,修德厚生”的校训,以崭新的姿态和昂扬的斗志,为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优秀医学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临床医学二系
专业方向:临床医学专业
临床医学二系的前身是建校伊始时所设置的医疗系(后更名为临床医学系)。在学校几十年的办学历程中,临床医学作为传统主干专业,得以不断建设与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医学人才。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2004年学校将原来的临床医学系一分为三,分别设立临床医学一系、临床医学二系和临床教学部。自此,临床医学二系正式成立,下设5个基层党支部、本科年级,目前共2300余名学生。
教育工作理念。临床医学二系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笃学精业、修德厚生”之校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人文修养、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强化思想教育。系部每年以不同形式组织开展新生入学系列教育、实习生进点动员教育、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等专题活动。同时以重大纪念日、活动日为契机,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颂党爱国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党团活动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和学生健康发展。
坚持教学中心。系部强化学风、考风、班风建设,促进学生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第三、四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连创佳绩,分别获第一、二等奖。近年来毕业生考研达线率超40%,成功地进入了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知名学府继续深造。历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地。
倾力素质拓展。在精心组织指导下,学生在职业规划设计暨创业大赛、“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自创话剧展演等各级各类赛事活动中不断取得佳绩。系部与蚌埠市经开区金滨社区合作共建了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志愿服务活动,暑期“三下乡”活动多次受到《人民日报》、人民网等媒体的广泛宣传。在第三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我系学生“发电鞋创业计划”荣获大赛银奖,并获国家专利,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进行了专题报道。三名同学参加校梨园风戏曲社,在央视《一鸣惊人》戏曲比赛中,获得周冠军、月赛第二名及年度最佳小品表演奖。
潮平海阔,悬帆竞发。新的时代征程中,临床医学二系将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凝心聚力,拼搏进取,不断开创系部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学校提出的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的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医学检验系
专业方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医学检验专业(输血方向)
蚌埠医学院医学检验系自1982年着手筹建,1984年经国家教委和卫生部批准开始招收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是全国首批批准建立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的六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1985年学制改为五年;2013年学制又改为四年,现每年招收270名左右本科生。医学检验系现有“临床检验诊断学”和“免疫学”两个硕士学位点,每年招收15~20名硕士研究生。
1998年获得《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检验诊断学”为省级重点学科。2007年开始招收医学检验专业临床输血专业方向(本科)。医学检验专业分别于2002年被省教育厅遴选为安徽省省级教学改革示范专业,2007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全国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被省教育厅遴选为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13年被国家教育部遴选为“十二五”第一批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医学检验系设置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室管理学、输血学、核医学6个教研室,免疫学、临床检验诊断学2个实验中心;以免疫学实验中心为主体的“感染与免疫实验室”为安徽省省级重点实验室;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中心为安徽省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拥有3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全系现有教职工69人,职称结构为教授7人,副教授21人,博士10人。拥有附属医院兼职教师20余人,校外特聘教授7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
以教学为中心,以管理服务和促进教学是医学检验系一贯的宗旨;系部建有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并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教研课题40余项。
医学检验系一贯重视教研和科研工作,并以此推动教学。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厅级、校级科研课题100余项;获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优秀学术论文奖10余项,与校外合作科研项目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省级以上杂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先后60余人次参加60余部规划、协编教材及专著的编写工作。其中参编规划教材-《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第3版)获2005年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一等奖。
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学生教育和管理方面得以特色性发展,已形成“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管理理念,引导学生自由发展、创新发展和常态发展,传承、发扬医学检验系学生管理和教育理念,与时俱进,继续践行“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豪言壮语。医学检验系坚持打造“励志杯”男子、男女混合篮球赛、检验青春志愿行、主题鲜明“迎新”晚会、主题鲜明“女生节”等品牌活动;保持营造文、体、艺活动新常态。
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蚌埠医学院医学检验系发展成为安徽省医学检验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年就业率一直接近**,毕业生分布于全国各地,工作在教学、科研和医疗等第一线,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据不完全统计,已有60%以上成为各单位的业务骨干,100余人担任了检验科主任,200余人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生物科学系
专业方向:生物科学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
一、生物科学系概况
生物科学是二十一世纪的主导学科,生物学与医学的有机融合将是日后生物科学发展的趋势和主流。蚌埠医学院为顺应时代发展,于2003年开始筹建生物科学专业并开始招生,也是我省的第一个在医学院校建立的生物科学专业,2005年正式成立生物科学系。2010年获批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安徽省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3年申报并获批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于2014年开始招生60人。2012年,依托基础医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成功完成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两个目录外硕士点申报工作,成功将我系的教学从本科教学提升至研究生教学层次。
生物科学系下设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与生物技术四个教研室,一个生物实验中心与一个神经生物学研究所。承担着生物科学专业及学院其他各专业、层次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以及本系学生管理工作。全系现有教职工3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3人、讲师10人,其中博士9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12人,是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学科研队伍。此外,还聘请美国Roswell park肿瘤研究所、美国伊利诺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多名专家教授为我系客座教授,在促进学术交流的同时,也扩大了我系的影响。近五年以来,我系教师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科技部基础平台建设项目子课题2项,安徽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余项,省、院级教学研究课题18项,现主持科研基金项目经费超过240万元(含学校匹配),人均经费超过10万元(含学校匹配)。公开发表各类教学和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SCI、Medline收录30余篇,获省、校级教学成果奖14项。
二、学科建设及教学、科研条件
积极组织人力、物力,研究各个学科特点及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努力将生物科学专业主要专业课程建成一批精品主干课程群。生物科学专业2010年获选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安徽省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医学细胞生物学”为省级、院级精品课程,“医学遗传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并获省级多媒体网络课程竞赛一等奖,“生物实验中心为”省级试验示范中心。
我系教学条件优良,现建有总面积为1500m2集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中心实验室,科研教学仪器精良,如:层流室、核移植实验室、共聚焦显微镜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遗传学实验室和生态学实验室等,配备了日本尼康全光谱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定量PCR仪、显微操作仪、细胞融合仪、Olympus荧光倒置显微镜及图像采集分析系统、PCR仪、凝胶成像分析系统、染色体图像分析系统等,可完成细胞培养、细胞融合、免疫组化、染色体分析、遗传杂交、蛋白质分析、基因扩增、重组、转染和耐药性物种筛选等实验。
三、专业培养目标
我院生物科学专业于2003年秋季开始招生,生源地主要包括安徽、河南、青海、江苏、四川等省份。已有七届学生毕业服务于社会,就业率在95%以上,目前在校学生420人左右。我系狠抓教学质量,注意系风学风建设。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一批既熟悉生物学基本理论和现代生物学技能又熟悉医学基本理论与诊疗技能,在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的不同水平掌握生命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致力于探索遗传与人类疾病的关系,从事医学生物科学基础和应用研究,临床分子生物学诊断和治疗及生物制剂研发的复合型、实用型高级人才。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本着以人为本、以教育为本、以服务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治理学生的思想和学风建设,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上取得成绩,并呈现一派良好的势头。
我系不断加强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2011年率先启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全校范围内聘请14位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学术骨干和青年才俊担任指导教师。2012年由同学主持获批2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年获批6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与13项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我校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6项获奖作品中的2项,其中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安徽省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分别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四、实习基地与就业领域
我系非常重视实践和实习基地建设,现已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科院上海神经生物研究所、复旦大学医学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蛋白质组研究中心、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总医院、江苏省药物研究所和上海、深圳、浙江等地的三甲医院共20余家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实践学习和我系教学需求。
生物科学系一直将本科教学工作作为系部中心工作来抓,重点抓学生英语四六级过级率、考研率、就业率等,始终以毕业生就业与报考研究生作为关键出发点,非常重视毕业生报考研究生工作,鼓励积极报考研究生,近几年来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超过年级总人数30%。研究生入学的层次也逐年提升,就读单位中“985” “211”高校与中科院系统科研院所占85%以上。六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北京、上海、杭州、厦门、宁波、合肥等地市,就业单位主要有科研院所、医院、医药生物公司等,主要从事研发、质检、管理等工作。
我系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锐意进取,与时俱进,力争成为我院极具自身特色的新型科研和教学单位。
卫生管理系
专业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卫生信息方向)、医学信息工程
卫生管理系正式成立于2009年,下设有系办公室、学生年级办公室、信息技术教研室、卫生管理教研室、文献检索教研室、医学信息学教研室和实验中心等机构。全系有专职教职工18人,专业课教师队伍近40人,包括医学、信息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专业课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卫生管理系开办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卫生信息方向)”专业和“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卫生信息方向)”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收专科学生,2008年改招本科层次,年招生量为60人。毕业生工作去向主要为省内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大型医疗软件公司及其它企事业相关单位。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岗位理想。“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于2016年开始招生。
几年来,卫生管理系坚持“创新、特色、探索、发展”发展之路。根据医学信息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修订实习教学计划,完善培养方案;积极整合内部资源,引进优秀人才,培养中青年教师,提高博硕比,实现师资力量结构合理,科学发展;围绕医学信息管理的培养目标,突出信息处理能力优势,2012年以来,利用获安徽省教育厅提升计划、振兴计划和质量工程项目资助经费近400万元,建成了全国水平领先的“信息技术实训中心”(含信息技术实验室、安卓应用技术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硬件技术实验室、健康云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面积400M2),作为学生的专业实验室;2013年与国家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培训中心合作建立了“全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培训与认证指定培训基地”,为学生牢固掌握实用的医疗卫生信息技术提供了便利平台。
根据专业特点,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近3年,有34名同学主持或参与的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被成功立项。2012年以来,学生分别参加了“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和其它各种竞赛,并取得全国二等奖、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展示了过硬的专业技术。
卫生管理系是一个年轻的教学单位,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建成为一个机构完善、队伍合理、目标明确、管理科学的富有朝气的团队,我们将在“十三五”期间,抓住机遇,强化管理,凝炼专业特色,不断提高教科研水平和专业培养质量,为实现学校“创建特色鲜明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奋斗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药学系
专业方向:药学专业、药物分析专业
蚌埠医学院药学系现有药学和药物分析二个专业,系药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是安徽省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卓越药学专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拥有国家新药I 期临床研究基地、安徽省生化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学博士后流动站及安徽省生化药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机构。
药学系下设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中医药基础5个教研室和药学实验中心、学生年级办公室、系办公室。现有专、兼职教师3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名,博士12名。专业课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队伍中有全国优秀教师、省模范教师、省教学名师、省高校学术带头人、省德育先进工作者、省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省教坛新秀、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工作者、学院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等。
药学实验中心现拥有实验教学、科研用房面积达2120M2,配置有美国AB SCIEX QTRAP 5500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LCQ Advantage MAX离子阱质谱仪、Bio-RAD凝胶成像、GC-2014岛津气相色谱仪、PowerLab数据采集分析系统、LC-10ATVP液相色谱仪、3111型二氧化碳培养箱、Mill-Q超纯水系统、流式细胞仪、凝胶渗透色谱仪、离子分光光度计、REVCO超低温冰箱、Bio-rad RT-PCR、ALC4239R高速大容量台式离心机、CDR-1差动热分析仪、ALPHA 1-2 STANDARD冻干机、TU-1901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等价值近千万元的现代化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省级、院级教学和科研课题及横向课题共160余项,2010年度一举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共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
药学系秉承学院“笃学精业、修德厚生”的校训精神,坚持“博学笃研、培智育才、勘药助医、立皖事国”的办学理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培养崇尚知识、尊重科学的卓越药学专业人才为己任,已向社会成功输送药学专业本科毕业学生759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56名。
目前在校生723人,其中本科生687人、研究生36人,实习基地主要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304医院、北京307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药检所、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海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医院、上海睿智化学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药明康德有限责任公司、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等33家。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七年保持在**,实现高质量就业。
公共课程部
专业方向:制药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
公共课程部成立于2001年6月,现下辖外文、计算机、化学、数理、文史5个教研室、1个制药工程本科专业以及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语音中心、计算机中心、制药工程中心实验室、应用化学研究所等6个实践教学基地。现有教职工99人,其中教师83人,实验教师10人,工勤人员3人,行政管理人员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7人,讲师37人;副研究员1人;高级实验师1人,实验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学位教师45人。
承担着我院各专业、各层次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包括《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大学计算机基础》、《医用物理学》、《医用高等数学》、《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医药数理统计》等必修课,以及《应用文写作》、《现代企业管理》等限选课和《<红楼梦>知识讲评》、《现当代文学赏析》、《外国文学赏析》、《环境化学与人类健康》、《现代科学技术与医学》、《诺贝尔奖与成材之道》等选修课。
公共课程部秉承教学第一,科研并重,创新发展的工作理念,不断锤炼教师教学基本功,提高科研能力和整体素质,打造了一支教学水平过硬、科研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全年圆满完成五万多课时的同时,公共课程部教师还积极申报各类教研教改项目,从事各类科学研究课题。近五年来,主持各类省厅级教科研课题30余项,院级教科研课题6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0余篇);出版教材20套,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9套,省级规划教材11套。
公共课程部在重视和加强学科建设的同时,坚持“重视基础、强化应用、推动交叉、突出特色”的理念和“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大力创建新专业。2005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卫生管理方向)(专科)获国家教育部审批成立;2008,该专业获国家教育部审批,晋升为本科专业,现更名为卫生管理专业。2013年,制药工程专业(本科)获国家教育部审批成立。
公共课程部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持续深入开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教师为本,人才第一”的宣传教育。坚持民主管理、科学管理,建立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注重教授治理方针,成立“职称建设小组”。优化职称结构,统筹职称建设,帮助广大教师晋升职称,形成教授带动、各职称层次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成立“文化建设小组”。凝聚人心,团结力量,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组织文化宣传活动,丰富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注重学科发展,成立“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点筹备小组”。结合校内外优势资源,推进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点建设。开展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和教科研工作,提升该专业办学水平。
学生管理方面,2013年,制药工程专业立项我院首届学生实务创新项目——《制药工程专业多元化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创新性的建立了一个以制药工程党支部为领导的,涵盖辅导老师、专业课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的制药工程专业多元化学生管理团队。在学生校园文化管理方面,开展“让爱手拉手”、“爱水,惜水,护水——从我做起”、“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和班级活动,活跃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公共课程部在专注内涵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外延发展,在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和社会服务项目,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今后,在学院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公共课程部还将会继续努力,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不断超越,用文化丰厚内涵,用教科研打造强师,用特色寻求突破,用创新实现跨越,谱写公共课程部发展新华章,创造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各项事业新辉煌!
护理学系
专业方向:护理学专业
蚌埠医学院护理学专业于1985年筹建,1987年开设全日制普通护理专科教育,1995年被安徽省教委批准为安徽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护理学专业主考单位,1996年开设护理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教育,1998年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巾帼建功先进单位”,2004被安徽省教育厅遴选为“高校省级教改示范专业”,并开始面向全国招生,2006年获批护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9年被安徽省教育厅遴选为第一批省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同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2010年护理学专业教学团队荣获“省级教学团队”称号,2011年获批国家首批护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护理学系下设系办公室,学生年级办公室,护理学实验中心以及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管理学等7个教研室。现有专兼职教授6人、副教授12人、讲师和实验师10人,助教12人,其中硕士学位22人,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近五年来完成和在研项目有:省教育厅课题11项;高等教育提升计划、振兴计划、质量工程建设和教研课题18项;撰写教学及科研论文80余篇;教师主编、参编专著、教材、工具书30余本。护理学系积极开展产学研相结合,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2009年获批育婴员、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
护理学实验中心现有实验教学用房约2650平方米,设有重症监护室、急救实验室、模拟手术室、模拟产房、PICU、儿科模拟病房、健康评估实验室、多功能模拟病房12个、多功能示教室1间、中央监控室1间等。拥有多媒体视频录播系统、Simman第二代高级综合模拟急救训练系统1套、丹麦产安保模拟训练系统4套、心肺复苏模型9具、呼吸机、监护仪、蓝光箱和除颤仪等各种先进的仪器和仿真模型979件(套)。护理学基础实验室于2002年4月顺利通过安徽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省级评估,2003年被遴选为安徽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护理学专业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的成才为重点,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护理学专业现有在校生1682人,有18个实践教学基地,主要分布在上海、杭州、南京、扬州、合肥、徐州、连云港、台州等地的三级医院及医学院校附属医院。自系部创建以来,已培养护理专业毕业生7194名,其中研究生45名。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在98%以上。主要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及护理教育等工作。为加强护理教育与国际的接轨,积极开展毕业生国际就业工作和对外交流工作。目前共有24人通过国际护士资格认证(CGFNS)考试,已有100余名本、专科毕业生在英国、新西兰、爱尔兰和澳大利亚带薪实习、就业和深造。
预防医学系
专业方向:预防医学专业和营养学专业
一、预防医学系概况
蚌埠医学院预防医学系成立于2001年,机构设置有系党总支、教工和学生党支部、团总支;系行政办公室、学生年级办公室。学科专业设有卫生学教研室(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卫生毒理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环境卫生学教研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儿童少年卫生学教研室、预防医学实验中心、蚌埠医学院公共营养师职业技能鉴定站和营养与毒理研究室。全系有专业教师和技术人员3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9人、实验师1人、助教11人、助理实验师1人。有博士后1人,硕士19人,在职硕士生课程学习结业8人,在职读硕士生1人。研究生学历为60.6%;45周岁及以下中青年教师为75.81%;高级职称教师为33.3%;学缘结构中非本校毕业的专业教师为81.8%。有校级学科带头人2人、省教育厅、校级骨干教师3人。安徽省“五一” 劳动奖章1人,安徽省高校2011年优秀共产党员1人;蚌埠市2010年第二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蚌埠市第12届政协委员1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国家级“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卫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师和鉴定考评员各2人。
二、本科生教育
本系设预防医学和营养学2个本科专业。预防医学专业从2001年秋季招生,已招收11届专业学生1093人,生源地由本省逐步扩展到江西、贵州、河北等10个省市。预防医学专业已培养6届毕业生456人,目前在校学生637人。预防医学专业2005届~2010届6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为**,其中每年省外就业中在江、浙、沪等省外发达地区的专业实习基地就业率均在70%以上。营养学专业从2007年秋季招生,已招收5届专业学生235人,生源来自安徽省、四川省。2011首届40名毕业生就业率达**,目前在校学生195人。
预防医学系承担预防医学和营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并还承担全校研究生、留学生、各专业本专科的《卫生学》、《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预防医学》和《临床营养学》等课程教学任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和儿童少年卫生学为校级精品课程。本系教师参编“十一五”国家级教材《预防医学实验教程》、《预防医学》;主编全国医学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规划教材《临床营养学》;主编、副主编“十一五”安徽省级规划教材《预防保健学》、《医用高等数学》、《医用高等数学学习指导》、《EpiData 软件实用教程》;参编出版医学本科、《流行病学实验指导》;主编和副主编医学成人本、专科教材《医学统计学》、《预防医学》等。校内出版预防医学本科《预防医学实验教程》(第一、二、三版)、《营养学实验教程》(第一版)和《卫生学实验指导》(第五版)。
预防医学系实验中心使用面积约2000平方米;配备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二氧化碳恒温培养箱、倒置显微镜、高速冷冻离心机、超低温冰箱、食物蛋白质、脂肪分析仪、公共场所检测系统等专业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500余万元,满足了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需求。保证了预防医学专业和营养学专业实验教学和科研的正常开展。
三、专业培养目标
预防医学专业通过五年培养,使学生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综合素质,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成为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人群社区卫生服务、保健、健康教育、卫生监督执法和卫生管理等应用型预防医学人才。
营养学专业通过四年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基础医学、营养学和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使毕业生能够成为从事人群的营养指导、保健和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防病治病、医院临床营养治疗和指导食品配制等高级营养专门人才。
四、实习基地
预防医学系从2004年~2011年先后在上海市(虹口区、杨浦区、南汇区 ),山东青岛黄岛区,江苏省(徐州市、连云港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和常州市),浙江省(绍兴市、嘉兴市),安徽省(马鞍山市、芜湖市、滁州市和蚌埠市)等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局)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临床实习医院建立了20个实习基地(54个实习单位),保证了预防医学专业和营养学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和就业的需要。
五、科学研究
本系自建系以来共完成38项国家、省、市及校级教研、科研课题。2001~2008年预防医学系与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开展了多项科研课题研究,其中承担国家自然科研基金项目子课题和国家“863”项目子课题各1项。2011年申报立项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2010年我系分别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共同申报立项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2011年7月与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举办公共卫生硕士(MPH)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承担和完成安徽省教育厅教研、科研课题、安徽省人口和计生委科研课题、校级教研、科研课题等。在省级和国家级刊物上公开发表教研、科研论文论文128篇,被SCI收录的论文7篇。曾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四等奖1项,国家环保局科技成果证书1项,获蚌埠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参编出版科技著作5部。
本系设有营养与毒理研究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2009年5月成立蚌埠医学院公共营养师职业技能鉴定站,承担国家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考前理论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六、学生管理
预防医学系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鼓励创新和发展个性。系学生工作在学院、系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全体学生积极挑战自我,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各个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现设有第二(学生)党支部、学生年级办公室、团总支、学生会等学生工作机构,有分管学生工作的系领导1人,专职学生年级干部3人,兼职辅导员5人。招生11年来,先后获得省“先进团总支”、 省“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省“先进班集体”、校“先进班集体”、校“先进团支部”、 连续三年荣获校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校“军训优秀表演奖”、校“军训先进连队”、校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女子排球团体赛三连冠、男子篮球亚军等荣誉称号。9人被评为“省三好学生”,9人获“国家奖学金”,50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6人在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上打破多项省纪录并获金牌,多人获省社会实践优秀调研论文奖等。
预防医学系全体师生正以饱满的激情,以系庆10周年为契机,并决心在校党政班子领导下,为开创预防医学系更加美好的明天而继续奋斗!
医学影像学系
专业方向:医学影像学专业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一、医学影像学系概况
医学影像学系2001建立,现设有医学影像学(五年制本科,医学士)与医学影像技术(四年制本科,理学士)二个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专科教育始于1993年,1999年起招收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是安徽省最早设立的医学影像学专业。随着相关学科发展,影像学系2013年又申报了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2014年获教育部批准招生,是目前安徽省唯一设有该专业的高等学校。医学影像系下设电子电工与医用设备学、放射学、超声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学四个教研室和医学影像学实验中心。实验中心建有电子电工、影像设备、X线、超声、CT、磁共振和电子读片等11个专业实验室,有大型实验室设备410台套,总价值960余万元,实验室面积1100余平方米。为加强实践教学和临床医疗工作,近年来,两所直属附院也及时更新了大批医学影像设备,现拥有1.5T与3.0T MRI、16排与64排螺旋CT、DSA、数字钼靶乳腺、SPECT、PET-CT、彩色多普勒等大型设备。实验室和研究室条件满足了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医学影像学系有梯队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12人,中级职称11人;3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专任教师除承担医学影像学系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外,同时还承担相关专业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医学影像学》、《医用电子学》、《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医用电子学》为院精品课程,《医学影像学》为院优秀课程,放射学科被评为学院重点学科。2009年医学影像学专业被评为学院特色专业,2010年被评为安徽省特色专业,2013年被列为安徽省卓越医学影像人才培养计划建设单位。医学影像学系在巩固和发展现有医学影像特色专业的同时,始终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的发展思路,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申报省、部级和学院科研、教研课题。近三年来,承担省、市及校级科研和教研课题20项;在省级和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5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和教材4部;多项科研和教学研究成果获得省、市和学院的奖励。
二、研究生教育
2006年经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具有“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学位授予资格。2007年起开始招收研究生,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为辅的医学教育体系。目前在校研究生28人,已毕业研究生17人。
三、本科生教育
医学影像学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874人,2014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也将招生60人。生源主要来自安徽、湖北、浙江、陕西、河南、四川、云南、贵州、福建、海南等地。影像学系致力于培养具有独立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高素质、实用型的医学影像人才;同时更注重学生良好的人文修养和科学精神的塑造和培养,依托校园文化素质教育平台,形成了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各种素质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爱党、爱国家的热情、增强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保障实践教学和有利于学生就业,先后在上海、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和安徽等省、市建立42家临床实习基地,为专业实践教学和学生就业提供了切实的支持和保障。十余年来,共培养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1304名,就业率一直保持在**,毕业生由于基本功扎实,动手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影像学系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体同仁决心继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目标,潜心治学,敬业爱岗,努力创造一个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环境,为培养更优秀的医学影像人才而努力奋斗!
口腔医学系
专业方向:口腔医学专业
安徽省蚌埠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始建于2011年,同年获准招收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60名,2012年成立口腔医学系。目前设有口腔医学本科专业1个,年招生本科生60名。2014年获批口腔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9月招生第一届口腔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口腔医学专业自设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人才质量为根本,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口腔医学专业,积极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一定的临床思维、实践创新能力且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的高素质口腔医学人才。
精神医学系
专业方向:精神医学专业
我系2005年开始招生首届精神医学专业本科生,是国内继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齐齐哈尔医学院之后开设精神医学专业的院校,是安徽省医学类院校唯一的本科专业。本专业是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全国精神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单位;主编和参编多部国家级、省级“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高等学校规划教材;2011年被批准为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我们注重大学文化建设和大学精神培育,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实施读书工程,建设书香校园;注重环境育人,建设绿色校园;丰富文化活动,建设文化校园,学校呈现出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我系坚持优良的教学传统,艰苦创业,注重质量,不断进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教学、科研、医疗、管理等方面,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优秀的精神医学专门人才。
一、师职队伍
精神医学系,现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1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5人,在读博士1人。设有临床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和精神病学3个教研室和学生年级办公室,并设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站和学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二、承担课程
承担必修课: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学、精神病学基础、临床精神病学、儿童精神病学、精神药理学、司法精神病学、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精神病护理学14门课程。
选修课程: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人文医学、社会医学等。
三、科研成果与教学成果。
本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近几年来我们发挥精神医学的优势,集中人力,采取共同协作,共同参与,科学选题,重点公关,新出了一批成果。随着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我们在教材上也进行了革新。2005年至今不断改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教师实行双语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同行的好评。
我系坚持做好全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举办了多届大学生心理健康周;不断完善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尝试用吞体辅导的方法出金学生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专业介绍和课程设置
本专业是临床医学的分支,学制五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是研究人类各种心理障碍、精神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具有良好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一定的医学科学(尤其是精神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能够在医疗卫生部门、科研单位、以及中、高等院校从事精神医学、临床心理学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全面发展的精神医学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精神医学课程。
五、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
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建立基础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精神病学三个实验室,购置了基础心理学实验台,并引进ERP、放松治疗椅等进口精神病学实验设备,为基础理论课程的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硬件保障。
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实习医院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践教学规范,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实习医院,兼顾实习促进就业的原则,特别在经济发达省份设置实习点。实习医院均具有较高的医疗水平和丰富的带教经验,均为三级以上综合性或专科医院。为本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六、就业方向
本专业就业形势较好,主要就业方向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临床医院、精神卫生机构、中、高等院校、以及科研单位从事精神医学、临床医学、临床心理学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三届毕业生均以**的初次就业率顺利就业,就业覆盖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河南、云南、河北、四川、广东等省市,多人到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武汉精神卫生中心、解放军91医院、解放军98医院、解放军105医院等单位工作。2012届毕业生考研达线率37.8% 。
全科医学系
专业方向:全科医学专业
全科医学专业为国家订单培养模式。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其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
全科医学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是面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蚌埠医学院全科医学系于2014年7月正式成立,现有在校学生281人。下设全科医学基础教研室、系办公室和学生年级办公室。
小伙伴们,看完后是否对学校各系部有所了解呢?我在蚌埠医学院等你哦!
文字来自各系部官网
欢迎您积极投稿或建言献策
投稿邮箱:bbmc1958@qq.com
喜欢请点赞~么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