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罗的维纳斯》 (断壁维纳斯)
希腊化时代的艺术 约公元前100年
大理石制品,高202厘米
《米罗的维纳斯》说明:
无论是英雄的塑像,还是女子的塑像,希腊雕刻家都用来赞美人的Luo体。
千古不朽的美女雕像《米罗的维纳斯》。这是一尊大理石雕像,高约214厘米,傲然耸立在卢浮宫一楼长廊尽头的希腊雕刻室中央。
《米罗的维纳斯》据说出自2000多年前雕刻巨匠帕克拉西戴尔之手,1820年,在爱琴海米罗岛被发现。这件端庄典雅而富有残缺美的艺术珍品,是古典艺术最伟大的杰作之一,因发现时双臂已缺,故又名“断臂女神”。后代艺术家们纷纷想象原雕像的双手是怎样的姿态,却始终不得要领。
维纳斯(venus)是希腊罗马神话里的一个女神。除了神祉的名字有所改变、故事更为铺张外,其实希腊和罗马的神话内容大部分相同。维纳斯在古希腊的名字是阿芙萝黛蒂(Aphrodite),到了古罗马时期才变成维纳斯;又因为她掌管的是人们所向往的“爱”和“美”,所以一直是诗人、画家及雕刻家最喜欢表现的女神。两千多年前(约西元前2世纪)的希腊艺术家就用大理石雕刻了《米罗的维纳斯》这座高达202公分的美丽雕像。现在她被收藏在法国巴黎的罗浮宫博物馆里,经常被满满的游客所竞相围看着。
对于《米罗的维纳斯》(Venus de Milo)这座雕像的美,也许见仁见智,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即使遗失了手臂,维纳斯女神的身材比例匀称、神情平静高贵,且体态优雅迷人,确实被许多人认为是女性美的典范和象征。环顾我们四周的女性朋友,有几个可以有如此优美的身材和体态?难道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女性要比现代女性来得美?或者是有什么样的秘诀才成就了《米罗的维纳斯》如此典雅和谐之美?
其实大家别忘了,这是古希腊的雕刻作品。希腊人一向非常具有数学头脑,尤其古希腊的艺术家们就认为匀称协调的美可以用适当的数字比例呈现出来,而这个美的比例就是所谓“黄金分割比值”的运用。所谓“黄金分割”(又称“黄金比例”),依照欧几里德(325-265 B.C.)这位几何学大师的说法,就是把一条直线分为两段,其中长线段和短线段的比恰等于长线段和完整直线的比;若化成数字,则可以是3比5或5比8。这样注重比例美的概念,在希腊人的艺术中,从陶瓶、绘画、建筑、音乐到完美人体身形比例的追求,都到处可见。因此,虽然古希腊的神像都是模仿现实的人体美去塑造,但这些完美雕像的各部分比例几乎都蕴含着5:8的黄金分割比值。而据说维纳斯雕像的肚脐到脚底的距离(相当于长边)和她整个身体的长度比,就是黄金比例的最佳范本,因此深具古典美。
由于遗失两条胳臂,《米罗的维纳斯》又常被称为“断臂的维纳斯”。至于这失去的双臂是怎样的形态,而最初完整的雕像又是如何,到现在仍是一个谜。但即使缺少了手臂,有了缺陷之后的雕像又形成自己结构的完整性,因此无损于我们对她的欣赏;从另一方面看,缺少手臂的部分,就好像是中国绘画中的“留白”一样,容许观赏者有自己的想像空间,也许更具韵味和趣味。
如此看来,无法挽回的缺陷并不一定不美,它也有自我成就完整和美的可能,如同《米罗的维纳斯》就是个鲜明的例子。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十九世纪法国大文豪雨果所创造的卡西莫多这个外表畸形、又几乎离群索居的“钟楼怪人”也可以是另一例:由于他的无私、纯真和善良,让千万读者无视于他外表的缺陷,反而在心中对他留下了动人的完美形象。
注:米罗岛是爱琴海南部的一个小岛,为这尊维纳斯像的发现地。
巴黎卢浮宫:《蒙娜丽莎》,《胜利女神》,《米罗的维纳斯》三件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