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习与性成”、“日生日成”

古代文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原文]

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使性而无弗义,则不受不义,不受不义,则习成而性终不成了;使性而有不义,则善与不善,性皆实有之,有善与不善,性皆实有之,有善与不善,而皆性气禀之有,不可谓天命之无。气者天气,禀者禀于天也。故言性者,户异其说。今言习与性成,可以得所折中矣。

夫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则夫天命者,岂但初生之顷命之哉?但初生之顷命之,是持一物而予之于一日,俾牢持终身以不失。天且有心以劳劳于给与,而人之受之,一受其成形而无可损益也。

夫天之生物,其化不息。初生之顷,非无所命也。何以知其有所命?无所命,则仁义礼智无其根也。幼而少,少而壮,壮而老,亦非无所命也。何以知其有所命?不更有所受,则年逝而性亦日忘也……

 

[释文]

 “习与性成”的意思就是:习惯养成性也就一起形成了。假使人的天性都是善的,那就不会接受邪恶,不接受邪恶,那么习惯养成性却最终也不会形成;假使人性中有恶,那么善与恶是人天性中本来就有的,有善有恶,都是人气禀中本来就存在的,就不能说天命中无恶。气是天之气,禀是禀之于天的。所以,论说人性的人,观点存在分歧。现在我主张“习与性成”,可以避免各家的偏颇。

性含有生成之理,是逐日生长,逐日形成的。那么天命怎能仅在人降生的那一时刻授予人呢?仅在降生时授予人,是将一种东西在一日之内授予人,使他牢牢掌握终身不失。这就是说,天尚且有劳作之心,对人的授予就是天的劳作,而人对天命的接受,却是一旦接受形成固定的状态就不可以改变了。

天生成万物,将使其不断变化。人在降生之时,天并不是无所授予的。怎能知道天有所授予呢?如果天无所授予的话,那么仁义礼智在人的心中就不会有根基。从幼儿到少年,从少年到壮年,从壮年到老年,天也不是无所授予的。怎能知道天有所授予呢?不再有所授予,那么随着岁月的流逝,人降生时所禀受的性,也就逐渐失去了。

[原文]

人之皆可以为善者,性也;其有必不可使之为善者,习也。习之于人大矣。耳限于所闻,则夺其天聪;目限于所见,则夺其天明。父兄薰之于能动能言之始,乡党姻亚导之于知好知恶之年,一移其耳目心思,而泰山不见,雷霆不闻。

[释文]

导致人都可以向善的,是性;而那使人必不可以向善的,是习。习对于人来说是重要的。两耳所闻受到习的限制,就失去了其天然之聪;双目所见受到习的限制,就失去了其天然之明。父兄的熏陶在人刚刚能活动能言语的时候就开始了,邻里亲戚的诱导在人刚刚能辨别善恶的时候就开始了,它一旦牢牢吸引住了人们的注意和思想,会无视眼前的泰山,会不闻于耳旁的雷霆。……所以说,习与性成。人之恶性一旦形成,严师益友无法劝勉,浓赏重罚无法使其改正。

 

从性“日生日成”的理论出发,王夫之重视环境在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他尤其重视家人的熏陶及邻里亲戚的诱导在儿童“成性”中的作用,认为在耳濡目染中所形成的恶习是很难改变的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文学艺术-古代文学-王夫之:“习与性成”、“日生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