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里江山图》中,看北宋的民居与庭院

中国画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从《千里江山图》中,看北宋的民居与庭院

中国画

中国画

当年,宋徽宗为了培养绘画人才,创办了一所官方美术学校叫“画学”,王希孟就曾是这儿的学生。才气无双+勤奋的王希孟,引起了宋徽宗注意,宋徽宗便亲自教授这位少年。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闰四月之前,18岁的王希孟花了不到半年时间画完了这幅《千里江山图》,宋徽宗收到此画惊喜极了,并赐给宰相蔡京,正因为蔡京的题跋,才让后人了解此画是王希孟所作。

中国画

“政和三年閏四月八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王希孟20多岁去世,留世资料和作品很少,《千里江山图》便成为他唯一传世作品。《千里江山图》所表现的内容已不像隋唐时期以描绘宫阙楼台或神仙境界为主,而是着重表现江山的秀美壮丽景象。

中国画

全图章法缜密,以“高远”、“深远”、“平远”的多重视角,运用全景的方法表现江山的磅礴气象。主体峰峦山石以浓墨勾出,且多见侧峰,并加以皴法,后施以青绿重彩。远山则带有写意笔趣,让画面古厚而不失变化。山头提染复罩上石青、石绿。

中国画

近景的树,一遍双勾主干,注意树的枝干和结构变化。勾完主干后,加简单的皴法(如鱼鳞皴、画线皴)。山石的形质或方或圆,或坚硬或圆浑。画山石注意面的表现,要画出体积感。要注意近山头绿,远山头青。

中国画

以前看《千里江山图》,只觉得此图气势宏大,作者眼界高远,非常有自信。前两年故宫展出了此图,20米的长卷,我贴着玻璃展柜往里看,看傻了,金灿辉煌,美妙绝伦!天才少年王希孟在18岁绘制出此图,他好像为此画而生,画完此图不久就去世了,从此《千里江山图》独步画坛。

中国画

近看才知道原来山水中还藏着这么多细节,全卷岗峦起伏烟波浩渺,细致地描绘了数十处水村野市、山居瓦屋、水榭长桥,住宅形态极其丰富,可以归纳出不少北宋普通住宅的建造规律,是了解宋代山野乡居最重要的材料。不仅反映了徽宗时期画院的艺术造诣,且此图体现了徽宗及当时宫廷、京城汴梁流行的江南趣味,值得作深入考察。

中国画

除了在绘画史上的价值之外,从另一角度衡量,画中所表现的大量建筑物如住宅、园林、寺观、酒店、桥梁、水磨以及舟船等都描绘得非常细致,尤其是画中的住宅,数量多,类型丰富,对于了解宋代建筑,特别是建筑布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画

主屋为曲尺形瓦屋,对侧两间茅屋,栅栏中开简单的衡门。

中国画

用竹篾笼实以卵石,做成桥墩,上架梁铺板做成桥面。

中国画

一座桥面隆起的小桥。

中国画

对岸沙洲边一所住宅,前院四合,正堂后廊通茅草后堂,也是个标准中型住宅。近处岸边一所开敞悬山厅,山面可见叉手蜀柱,山墙靠前檐都开个直棂窗,山墙上部有的也开着一排较低矮的直棂窗,即营造法式所说“施之于殿堂后壁或山壁高处”以通风偷光,而非看窗。还可见斜方格窗。

中国画

山崖边的一处大宅,一间山门之内是个空旷的小平台,通往正门,院内工字型台基上,前堂三件悬山,廊子后接二层歇山楼。

中国画

深山藏古寺。远处隐隐约约有一处宏大的寺院,海市蜃楼一般在云雾中浮现,前殿后殿都是面阔五间的楼阁,中间连接两层廊子,形成工字殿,左右配殿也是楼阁。

中国画

一个大院。主屋和前厅都是干栏式,似乎是个水庭。主要建筑正面次间的窗户,几乎都是斜格窗。

中国画

岸边一所中型住宅,门屋之后横着工字型主屋 后堂为茅屋。

中国画

分前后院,前院有人在打扫,过茅顶中门是内院,内院一侧一栋工字房,前厅歇山,庭前搭起编织遮阳棚,另一侧一栋三间悬山房,山面平梁上可见睒电窗,也是闽中至今的常见做法。

中国画

江边泊着两艘船。

中国画

一处大型住宅,主屋为双层歇山楼阁。一侧有工字型房屋,前厅屏前双人对坐。

中国画

横跨山溪的水磨,先在溪上用砖建设拦水坝,坝上建屋,下设水轮,后有水闸。

中国画

正堂屏风前坐着主人,仆人站立一旁,堂前东西两厢,堂后正中有草庐,西北角一栋茅亭,四周围以竹篱,攀满藤蔓,院外千竿竹绕,很宜人的一处院落。

中国画

山崖之后有一处山村,跌落的瀑布上横跨几所桥屋,有二人对坐厅中,简直就是流水别墅。

中国画

工字型的瓦屋向水面伸出一栋开敞的水榭。瓦屋中廊前后檐各加建编织凉棚。

中国画

桥头村口,临水一栋悬山茅屋四檐挑出木骨席心引檐版,使外观变成类似歇山的效果,山面还开了两个小孔。

中国画

一座大规模木构长桥,桥身三柱并列,上架三梁为一组,全桥由三十三组构架支撑。桥面架木板,两侧木勾阑。桥身两端向中央高起,中建十字形二层亭屋,绕以蓝色帐幔。

中国画

水湾边的一个小渔村 伸出一两所干栏水榭。

中国画

村口有桥横跨山溪,桥以砖为基础,上立木柱,架梁铺板,桥面建四坡亭,四角有编织墙面,檐下出编织引檐。篱墙中开门,村中瓦屋茅舍数所,估计是一家。

中国画

这是一个坐落在溪岸园林般的梦幻宅院,主体又是工字型的住宅,门屋正前方,还建了一栋水榭。另一侧也延伸入水面建了一所亭榭。王希孟以自己全景式的视觉想象力和天才般的创造力绘制此图,留给世人无限的赞叹与惋惜。

中国画

画中表现的建筑类型

画中表现的建筑物可分住宅、园林、村落、寺观、桥梁、水磨坊等四类。分述如下:

一、住宅及园林

画中所表现的住宅从小到大不下数十幢,布置方式有的自由灵活,因地制宜,有的规整方正,近于程式化,内容相当丰富。现依由小到大的顺序,择其不重复者,归纳介绍如下:

1、较小而简单的住宅: 这类住宅在画中表现最多,其形式有散列式、一字形、丁字形、曲尺形等简单形式及其组合体。这种住宅较小,便于利用地形,多画于山间水畔的隙地上。

一字形住宅:如图一: 1——4 所示都是三间两椽的建筑,参阅现存农村旧住宅, 一般房屋一椽的深度多在1一1.5M 左 右。故两椽进深只有 2. 5一3M, 是很小的建筑。其布置方式或散列,或串连,有的沿山形叠降(图一: 1)。其中有的兼营酒店(图一:3)。

中国画

图一:1

中国画

图一:2

中国画

图一:3

中国画

图一:4

曲尺形住宅:图一:6、13 所示为两房屋相连成曲尺形,一为瓦顶,一为草顶,可能是相当简陋的衣民住宅。图一:12所示实际是在曲尺形住宅再加建一冀而成,其曲尺部分为住宅,所加一翼做为洒店。

中国画

图一:6

中国画

图一:13

中国画

图一:12

丁字形住宅:图一:7、9、10、11、16都是丁字形住宅。其中10在丁字的一横上开门,7、9在丁字的一竖上开门,也都是较小的住宅。其中只11、16由多幢组成庭院。

中国画

图一:7

图一:9

中国画

图一:10

中国画

图一:11

图一:16

总的看来,这类住宅形式简单,布置灵活,可以随地形改变。这些形式在近代农村传统住宅中都还可以看到,除了梁架和门窗装修已有某些改进外,没有很大变化。

2、工字形住宅 : 这种住宅在画中表现得很多,都是前堂后室中间连以主廊,体型比前述各种形式都大些,也比较规整。

画中所示最简单的形式是只有一幢孤立的工字厅,一般前堂后室均面阔三间(图二:1— 7)。 有些在周围装篱或栅,围成院落(图二: 1一4, 6, 8) 。 大部分工字厅却一部兼用草顶,只有少量大型宅院才全部为瓦顶(图二:11、12)。

图二:1

图二:2

图二:3

图二:4

中国画

图二:5

中国画

图二:6

中国画

图二:7

图二:8

图二:11

图二:12

在大型住宅中,都是以工字厅为主体, 在其周围加建辅助建筑,组成群组或庭院。画中所示有在堂、室两侧加耳房(宋式叫“挟屋”)(图二:3、9)、在堂前加两厢及大门组成四合院(图二: 1 、2 ) 、在主廊左右建厢房(图二:6)等几种方式。更大的住宅还把这些方式综合起来(图二:4、9、14),或把工字厅的一部分做成楼(图二:11、12)。

图二:3

图二:9

图二:14

3、其他大型住宅 : 画中 除 上 述 二类外,还有一些形式比较特殊或不大规则的大型住宅(图一:16—22)。这些住宅有的以楼阁为主体(图一:17、18、22),有的以工字厅的变体为主体(图一:20、图二:14),周围不规则地布置一些辅助房屋和园林建 筑。一般的住宅有一重门,个别大住宅有二重门(图一:18)。

图一:16

图一:17

图一:18

图一:19

图一:20

图一:21

图二:22

图二:14

此外,还有两组建筑形式比较特殊,其中一组的主体为十字形平面,前有二亭,左右后三面迥廊,后有五间歇山顶的后堂,庭中植柏,颇不类居住建筑(图二:15); 另一组在堂后有草庐,建于中轴线上,草庐右侧有一亭,堂中二人对坐,应是住宅,但形式古怪,也许是仿所谓“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高士、隐士之居?姑存臆说再考之(图一:19)。

图二:15

图一:19

关于园林部分,已经散见于前举各宅中,把这些现象归纳起来,还可以多少窥知一些当时园林布置的特点。

一个特点是在宅畔建亭,这在全画中有四例(图一:19、20、22,图二:9),有可能是当时通行的布置方式。

图一:22

图二:9

另一个特点是在住宅正堂中轴线上前方建临水亭榭,这在全画中有三例(图一:22、图二8、9)。证以其他宋元画中所见,可能也是当时通行的布置方式。

此外,还有些随地形布置的例子(图一:14、15、16、20,图二:10、13),基本上是较简单的有轴线的布置方式。

图一:14

图一:15

中国画

图二:10

图二:13

图中也表现了一些村落,一般是背山面水,或以林木为屏障,一组组住宅沿山坡、水滨、路旁自由布置,杂以一些亭阁和朱栏小桥。这类村镇形式恐未必可信,很可能是因为此画是画给皇帝看的,粉饰太平,把所有大小住宅都和谐地画在山水之间,尽量烘托园林化的气氛,没有表现出任何堡、寨、门墙等防御设施,和当时的实际情况可能有相当大的不同(图一;21, 图二:8)。

二、寺观

画中寺观共二处,其一在远景中,仅微露塔尖,模糊难辨。另一座平面布局看不清楚,但建筑形式尚可辨别(图二: 16)。其中主要建筑都是二层楼阁,一般都是上层面阔五间,进深三到四间,均为歇山顶,檐口平直,屋角不起翘,屋顶用鸥尾,其中两座中间连以二层高的廊子,形成工字殿。

中国画

图二:16

三、桥梁

画中表现桥梁有五六处,均梁式桥,仅用材及大小规模不同,分述于下:

1、长桥:图 中画一座巨大的木构梁柱式亭桥,其做法是桥身以三根柱子并列,上架横梁,为一组构架,全桥有三十三组构架,共三十二跨。每跨架木梁,铺木板,连成桥面,两侧加木栏干。桥面自两端向中央逐渐升高,中间建桥亭。亭为重檐攒尖顶,四面出龟头屋,构成十字形平面。亭下近水面处加建一层,有楼梯与上层亭子相通,使中央桥亭成为一座平面十字形的二层楼阁(图三:3)。

中国画

图三:3

2、小型亭桥:图三:2 是一座小型亭桥,横跨山溪上,下面以砖为基,上立木柱,架梁铺板,周以栏杆。桥面上建四坡顶的小亭子,亭四角有短墙,上部编植物为之,呈黄色,屋顶四周出引檐,亦黄色,应是蓆、箔之类加木骨做成,整个亭桥具有较浓的园林建筑色彩,可能不是一般交通用的桥梁。

图三:2

3、用竹(或木)笼装卵石做桥墩的梁式桥:图三:1所示,桥墩画成垂直线间加曲线横道,可能表示用竹蔑条编成的笼子,也可能垂直线表示木栅,横曲线表示编栅的竹蔑,构成木笼,中间实以卵石,做成桥墩。桥面架梁铺板,上铺土路面。

中国画

图三:1

此外,图中还有一些简单的桥,如桥面微微隆起的单跨施朱栏的梁式桥,和一种两端低而宽,中央高而窄,无栏杆的多跨桥。这些桥构造一般,无须详述。

四、水磨

图三:4所示是一座横跨山溪上的水磨,其做法是先在溪上建砖砌的拦水坝,坝上建屋,下设水轮,引水冲击水轮转动,带动水磨。磨房周围建有附属建筑、大门和篱笆。磨房之后的溪上有水闸,是储水和导水冲水轮用的,从画中还可以看到水闸的金口柱和闸板。

中国画

图三:4

画中表现的建筑构造和细部

此图所画建筑尺度较小,虽然画得非常精致,但很多地方表现得还是不够清晰明确。同时,此画是创作不是写生,也不能全部看成有实物依据的。但是其中重复出现多次的东西,也有可能是当时或更早些时候比较常见的做法。现分别归纳如后:

一、基础

一般房居在台基上立柱,台基可能是土基,也可能是砖基。有些建筑没有画出台基,是因为比例太小而略去,由现在江南地区建筑的情况看,当时也不可能没有台基而直接在地上立柱的。

有些大型建筑是在地上立木柱,架梁铺板,做成平台,再在平台上建胜,形如干阑(图一:22)。

图一:22

临水建筑的台基有两种做法:一种在水中砌砖基,其上立柱建屋。如图三:2亭桥和4水磨房的基础。另一种是在水中立柱, 建平台,其上建屋,即干阑建筑,如图二:8、9所示。

二、梁架

画中所绘房屋梁架都是梁柱式,无用穿斗架者。一般房屋屋顶进深二至四椽,只有图一:22之正堂上层深四椽,可能下层深六椽,是画中各住宅里最大的一座。

图一:22

梁架都画得很简单,用朱色或褐色线画成,未见画有彩画或斗拱的表示。梁柱都是直材,未见有梭柱月梁的表示。在建筑的山面上,于蜀柱与义手之间的三角形壁面上, 常常画出圆形或三角形孔洞,或在平梁之下开直棂窗,是通风排烟的孔道。

三、屋顶形式

1、庑殿顶 : 宋式称为“四阿” , 即四坡顶,专用于殿堂。此图中大建筑及寺观均未见用庑殿者。只有一个廊桥的小桥亭(图三:2)及图二:11前左方一个小房子是四坡,无脊及脊饰,只是一般的四坡顶小屋,不是正规宫殿上用的庑殿顶。

2、歇山顶:宋式称为“厦两头”。此图中除寺观外,住宅也有一些用歇山顶的例子(图一:17、18、20、22,图二:11、12、13)。由山面露出的梁架看,除寺观为四椽平梁,表明屋顶深六椽外,其余都是平梁义手,表示进深为四架椽。

此外,有些房屋在歇山顶四周加引檐,形如歇山顶(图一:19的堂,图二:8之水阁、9之前堂)。实际上,二者所用材料不同,从中可以行出古代歇山屋顶产生的雏形,但还不能算歇山顶。

这些住宅的歇山压顶屋脊都是在灰色线上画黑道,表示它是叠瓦为脊,没有走兽、兽头等饰物,仅寺观的歇山顶上用鸱尾。

3、四角攒尖屋顶:全部用在亭子上, 如图一:9、15。从亭子顶 上露出一根木棍看,可能是《营造法式》中所载的“簇角梁”的构造。屋面多为草顶,少数为瓦顶。

4、悬山屋顶 : 宋 代 称 为“ 两 下 ”或“不厦两头”。画中建筑物绝大部分为悬山顶,除寺观及个别建筑外,大部分未画出博风极、悬鱼等构件。瓦屋顶都是叠瓦为脊,无脊饰。

画中建筑的屋顶,除寺观外均未表示出有屋顶曲线。一些小建筑或草顶房屋的屋顶反而画成中间微微隆起的形式,和一般屋顶曲线恰恰相反。歇山的屋角亦未画出起翘。

四、建筑的面阔

一般房屋面阔三间,五间者较少,极个 别的为七间。建筑的明次间面阔大多相差不 很多,但也有些建筑当心间比次间宽三倍以 上。(图一:19一20,图二:1、3、9) 这些建筑一般都是住宅中的堂、室等主体建 筑,其他厢房等辅助建筑则不是这样,可知这不是画家的笔误,而是如实描绘的。

五、门

住宅大门的形式有几种:

最简单的是在篱墙中开篱门,没有明显的门框、立柱。这多见于小宅中,或用为大宅之外门。

其次是衡门,即立二柱,柱顶架一根横木(图一:8)。也有上架二根横木的(图 一:19,图二:11、14)。

中国画

图一:8

第三类是在衡门上加两坡屋顶,和后代影壁式大门类似,宋元时期称为独脚门(图二:13)。

图二:13

第四类是屋宇式大门,有一间两架椽分心用三柱(图一:17,图二:4、9、15), 三间二架椽(图一:14、18,图二:1)三间四架椽(图二:12)等几种规模。但即使是三间的门屋也只是在当心间上开门,次间装直棂窗。

门都是板门,涂成黑色。个别的上部有棂子(图一:17瓦顶楼房)。它只有两扇, 可证是板门加棂而不是格子门。

图一:17

个别例子在大门内有夯土影壁(图一:3、4)。

六、窗

图中所绘房屋的窗多数是直棂窗,构造很简单,在二柱之间施腰串及额,中加棂子,无立颊、心柱、榑颊等构件。

有些建筑的窗画成黄色斜方格(图一:20、21,图二:2、15),也有画为直方格者(图二:15),都是宽一间,不分窗扇。可能黄色是编竹做成的,直方格是木构的,都是民间的做法,现在在江浙地区农村旧住宅中还可以看到。

七、墙

画中房屋墙都是白粉墙,柱子露明,可见是很薄的编竹或苇抹泥的墙,与现在江浙传统住宅的做法同。夯土墙只见用为影壁,未见用于房屋或围墙中。

篱墙做法大略有三种:一种为垂直木栅,隔一定距离加一根稍粗的柱子(图一:9、16、20)。第二种画作斜方格加水平及垂直线,应是编竹篱(图一:14、15、19)。其中图一:19的竹篱水平分为四道,和《营造法式》竹作中所载的竹篱基本相符。第三种画成周围木框,中间加黄色垂直线及人字花纹,可能是用蓆做围墙,也可能是用苇或草编成的,多用在大宅中(图二: 9 ) ,是比较考究的做法。

八、引檐和凉棚

图中很多建筑的前后檐或四周挑出用木骨蓆子心做成的棚子,坡度与屋面平行,接续在檐头之下,向外挑出。有的在外端加支柱(图一:19),有的只加斜撑, 是供遮阳和防雨用的构件。《营造法式》卷六载有板引檐,用于檐下,是接续小连檐向外挑出的檐子,用木板做成。它的功能、使用部位都和图中的蓆棚相似,仅一用蓆,一用木,可知它也应叫引檐。

图一:19

还有一些房屋,在前檐加建凉棚,构造与引檐同,所异者是它的屋面为水平的,甚至是外高内低,和屋顶之间形成一道天沟, 其外侧不用斜撑,一律用柱。凉棚多用在较小的建筑上,只设在房屋的一侧(图一:5、16)。

中国画

图一:5

图一:16

九、室内家具

图中建筑物都很小,大部未表现室内布置,只有五六所住宅露出一点家具,也很模糊,最多的家具布置方式是在中堂屏前中央设一椅(图二:3、12),或在屏前相对设两个杬子或二人对坐的(图一:18、19、21),另一例是在窗前画一椅向外。总之,家具布置得很简单,这可能是当时的真实情况。

本文转载自中国艺术家

收 藏 报

ID:shoucbb

中国画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推荐理由:传播中国书画、艺术、古玩、收藏、鉴赏、香道、雅集、趣史等。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中国画-从《千里江山图》中,看北宋的民居与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