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周,苹果发布了IOS 14版本,立马掀起了一场桌面美化大赛——
▲ 图片源自网络
无论各位如何折腾自己的桌面,我赌5毛钱,大家的手机里一定少不了美颜相机的位置。
现在有许多人已经完全活在了美颜的世界里,合照不开个滤镜,像是出门没穿衣服,随手一张自拍,连亲妈都认不出来。
然而,你还记得自己最真实的样子吗?
如果你忘了,那么卢西安·弗洛伊德的作品或许能让我们重新认识自我。
这名字听起来有点耳熟?不错,他正是心理学大师、精神分析学派开创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亲孙子。
▲ 一家族令人羡慕的强大基因
明明长了张比美颜十级还俊的脸,偏偏要靠才华出圈;能好好画画,偏偏要一反“美”的常规,画一堆的肉。
今天,就让这位不走寻常路的艺术家带我们打破滤镜,重新找回被束缚住的真我。
弗洛伊德一家原本是奥地利的犹太人,二战爆发后,弗洛伊德的父母带着他逃到了英国。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出生在文化世家,爷爷对人的本能、潜意识,以及无意识状态的研究,从小便一直影响着弗洛伊德,使他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知觉力,对人、物的眼光比其他人更加深层、犀利,这也为他将来的事业埋下了伏笔。
▲卢西安·弗洛伊德(左)
长大后,弗洛伊德选择了学习艺术。许多人说,他的艺术其实是用图像语言去回应祖父的心理学研究,因为弗洛伊德和他的爷爷一样关注人的真实情感,尝试剖析人类的深层意识。
弗洛伊德的画作基本都以人物肖像为主,他大量地去刻画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真实的人,而且用的还是怼镜头的方式,整个画面几乎都是人的头部,眼睛大而空洞,表情凝重,每个人都是若有所思的样子。
无论男女老少,模特脸上的每一道皱纹、每一根发丝都被无比真实地记录了下来。
即使是面对自己,弗洛伊德也毫不手软,抛去了众人所见的老绅士范儿,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迈入暮年、眉头紧皱的“普通人”。
▲弗洛伊德自画像
虽然这种真实并不美,甚至是一种让人恐惧和遗憾的消极情绪,但是它真的太真实,也很普遍,因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当我们放大镜般地审视自我时,或许会发现在内心深处,
我们并没有表面看起来的那样志得意满和满面荣光。
虽然弗洛伊德不断地用触目的画作冲击着人们的视觉神经,但他慢慢地凭借着真实的力量,收割了一众的粉丝,就连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都亲自上门72次,央求他给自己画一幅肖像。
就这样,弗洛伊德画下了那幅直到现在还是白金汉宫里最知名的画作——《伊丽莎白女王的画像》。
▲左:弗洛伊德画作,右:女王肖像
在这幅画里,女王虽然头戴王冠,却跟平时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个威风凛凛的形象完全不同。画中的女王一脸倦容,两眼无神,看起来十分的疲惫。
可就是这么一幅看起来满脸倦容的画,却被女王当做宝贝一样,甚至在登基六十年纪念大典时,又被拿出来展示。
▲弗洛伊德为女王作画
其实当弗洛伊德为女王作画时,女王是对着画家微笑着的,还是保持了王者风范。但肖像被画出来,却成了另外一个女王,或者说,一个可能更为真实的女王。
对于弗洛伊德来讲,他看到的是一个精力耗尽的妇人:81岁的高龄,却还得每天头戴王冠、正襟危坐,处理大大小小的事务,疲惫之态可想而知。
我们不难发现,弗洛伊德关注的从来都是别人不会关心,或者说经常被忽略的东西。女王对这幅画像爱不释手,也许是因为她能够感觉到弗洛伊德是这个世界上少数能够直面她、观察她、剖析她的人,而且解读得再到位不过。
这种真实赤裸、犀利,却能让人看过之后无法再忽略,
因为它直接撕开了包裹在我们身上,那无数层并不需要“遮羞布”,
让我们能够直面内心深处被压抑的自己。
2008年,弗洛伊德的画作《沉睡的救济金管理员》以2个多亿人民币的天价被买走,成为一个在世艺术家被拍卖的最昂贵画作,而这幅画,恰好画的就是一个肥胖不堪、毫无美感的肉体。
如果要用一个字概括这幅画两亿多的价值,我想一定绕不开“真”这个字。
有些人去现场看过原作后,会有这样的反馈——如果你近视,脱掉眼镜去看这幅画,会误以为那是个真人躺在那。这其实这和弗洛伊德的尝试和研究有关。
首先,弗洛伊德把绘画的工具全都改了。
他用富有弹性的猪鬃笔代替早期使用的较柔软的貂毛笔,从而在画面上留下清晰的丝状笔触,让画作中的人更具有人类皮肤的粗糙感。
其次,弗洛伊德从来都是在室内进行创造。
弗洛伊德使用的是医生在手术室里用的光,它会把皮肤照得十分惨白,这也就是为什么画作上人的皮肤看起来毫无光泽修饰的原因。
不仅如此,弗洛伊德还会让模特用一个自己最舒服的姿势坐着或躺着,因为他认为当一个人卸下一切躺下或者睡着时,会进入到一种极度放松、自我的状态,而这正是画下人物的绝佳时刻。
《沉睡的救济金管理员》这幅画中的女孩确有其人,在这幅画里,弗洛伊德没有夸张,也没有美化,把人物最真实的日常状态画了下来。
当时画作在英国展出,一位正在看画的丈夫忍不住对自己的妻子吐槽说:“亲爱的,你看这幅画,怎么这么没有美感!”
谁知道,画中的这个女孩就站在他们旁边。听到那位丈夫的评价后,她回了这样的一句话:“没错,我是不完美的,可谁又是呢?”
▲曾经的维秘广告,“完美身材”
巴掌脸、马甲线、A4腰、女团腿……有没有所谓的完美身材?
评判美丑的标准又是谁定下来的?
我们还需要多少的勇气,才能拥抱最最真实,而非他人期待的自我?
在努力将自己塞进“标准”身高体重表的同时,在超负荷工作颠倒作息的同时,我们却忘了问候自己一句:“嘿!你最近好吗?”
身体其实是我们过往的生命地图,记载着最深的渴求与害怕,但这与我们无时无刻同在的陪伴,却成了最容易被忽视的对象。
▲CK广告海报
当我们重新意识到它的存在,感知、探索并关照它,
我们或许能找回遗失的压抑能量。
意外人文艺术学院首期第一门大课——
身体连接课
三个阶段、四个主题、五种身体性格、十余种练习
带你探索身体的哲思,重新爱自己
长按二维码预约
提前锁定有限名额
希望每个人都能接纳最真实的自己,
击碎身材PUA,
与自己坦诚、温柔相待,
来一场永不结束的终身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