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赋新词——张新词书画漫谭

美术看一看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为赋新词——张新词书画漫谭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语出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今天,我想说说我所认识的新词。

大河美术

窃以为,一个人对于另外人的感知,百分之九十来自于他人的绍介,再通过自己的想象,完成剩下的百分之十,从而完成对该人完整的认识,如此当是不公平并且片面的。

艺术家无疑是幸运的,因为,艺术家的那百分之十,是可以透过作品来为自己说话的。于是,要了解一个完整而全面的艺术家,除了别人介绍,用其作品来证明那个完整的“自我”,自然是一件妙事。无论这个人是从历史当中走来,还是能够在你的面前有缘地谈天论地。

大河美术

与张新词教授仅有一面之缘,在同学的介绍下,已获得百分之九十信息之上,今又收到来自新词教授的书与画作品,那么让我们来看一下他的这个百分之十和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完整的新词。

在寄来的书画作品当中,只有一件是设色的,其他均为墨色。他寄送作品的路不长,仅仅是从河南到北京,而我似乎透过时空的穿梭机,看到了他寄来的似乎是由中原乃至进京跋涉的长途。在这条路上,可以看到一个已经超越了“强说愁”的时刻,到了“却道天凉好过秋”的洒脱与豪迈。透过作品呈现出这样一幅幅画面:

大河美术

一,去古不远。书论有曰“取法乎上,得乎中。取法乎中,得乎下”。在中原大地遍地是夏商周彝器鼎文的人文环境里,他得天独厚地看到了百件甲骨。我相信,学美术的他并没有去判别,这甲骨到底属于武丁还是属于帝辛。而是被甲骨文蒙昧的质朴美所深深地吸引了。认定这就是自己的宗法所在,于是拜倒在地不能自已。他甚至也没有去发问,这个书者到底是贞人亦或顽童,只要是甲骨,这个造型都成为了他取法的对象。所以他大多数以甲骨文为内容的作品,风格古茂也成为了必然。

大河美术

二,文质相合。“文”者,“纹”也。”在其绘画作品当中,最能够突显的,是他对作品画面纹的理解。通过他不设色的作品看,无论浑厚华滋的山、从善如流的水、衣袂飘飘的枝叶,都透射出他对出土文物当中纹样的刻骨铭心的理解,从而在他的作品中,纹理就像古贤用界尺打格一样,一览无遗。

大河美术

三,笔墨相发。画中有笔,是我对画家的一个基本期许。如果能够画出没骨当中的那种骨,当为高境界。所以在其绘画作品中,能够看出他是以书法的笔法一笔笔画来,同时也恪守家法,无论是王蒙、仇英、张彦远,还是张择端。在他的山水作品当中,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书法下的“一枝一叶总关情”。新词的甲骨文书法与山水绘画所追寻的,都是不涉“色彩”的纯粹。他曾经这样评价八大的书法:“所有繁复的技法,在他这里都失效了”,或者这也是他亦书亦画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吧。

大河美术

四,书画互益。自五代以降,似乎书画变为了两途,书与画似乎分道扬镳,走在两条平行线上。但是无论是“我书臆造本无法”,还是“我胸烟云笔底生”,在行进过程当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这两条线无时无刻都在不着痕迹地交叉着。基于书画同源的理论基点,新词画以山水书以甲骨,书画互为借鉴,共修共研,固然是极为受益的。

五,从心所欲。书画不是对自然的简单再现,而是心性意象的重构表现。在五十岁当知天命之年,其书又出现了奔放恣肆的行草书,依赖他对笔墨的掌控、画家定位的经营,全方位把握并默契挑战着他对书法的理解,让激情散漫而尽情地宣泄、流淌,沿着他所画的山间小径、崇山峻岭倾泻而出。

六,复归于朴。在新词的笔下一路走来了董作宾、走来了刘鄂、走来了于省吾……同时又看他从赵孟頫、朱耷甚至黄宾虹的短袄长衫中脱出来,穿上了他平日里喜欢的、舒适的西装或者运动装、休闲装,那种平实的、质朴的、和你交心的,倾心倾诉于这个时代的思想和姿态,或许,就是我们所说的务求平正、再追险绝、复归平正。

让一个本色的、慢上层楼的新词,自己用作品来素描那百分之十吧。

◆文/王鹏江(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

艺术家简介

大河美术▲张新词

1969年生,河南滑县人,中共党员。河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教授、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新乡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大河美术

▲刊于2020年10月31日《大河美术》第13版

END -

大河美术

统筹:彭彬 左赞 编辑:王伟杰

电话:0371-65795992

《大河美术》唯一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大河美术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美术看一看-为赋新词——张新词书画漫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