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名家、搞创作、爱收藏,就来艺术家传播网
中国最大的美术人物平台 ·名家·茶道·文玩·家具·鉴藏天下
游园惊梦
姚媛在艺术的道路上潜心专研多年
从传统中汲取营养
扎根中国水墨绘画的传统根基
打破山水与花鸟与人物等
画种之间自古以来的彼此隔离
用自己的探索,拓宽了中国画的表现空间
在传统的绘画语言中开拓创新
将现符号融入传统绘画,
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的绘画艺术风格,
汲取世界范围的艺术营养,
将西方的艺术理念与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相结合,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融会贯通,
创新了水墨表达的语言,
在水墨届引起广泛的重视,
得到业内评论界的赞扬。
游园惊梦之二
2013年188cmX93cm
创作了很多作品
参加国内以及国际间的艺术展览
在各类杂志期刊报纸发表作品
2005年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2007年在南京博物院举办个人画展
2008年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
曾应邀到美国肯塔基大学讲座
作品登上了华尔街日报
2014年作品《对话风景》
在南京青奥会期间选挂在各国元首接待大厅
参加2015意大利米兰世博会金陵水墨展览
作为艺术家代表随政府出访加拿大,白俄罗斯,乌克兰,
取得了社会广泛反响及好评
姚媛
1971年出生,199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后调入南京书画院。现为第十三届南京政协委员,中国女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中国花鸟画艺委会委员,南京市“五个一批”人才,南京书画院(金陵美术馆)院委会委员兼山水画研究所所长。
对话风景180cmX185cm 2014
逍遥游132cmx68cm 2012年
自逍遥
孙磊
“逍遥游”是一种精神的自然遨游。对姚媛而言,这种遨游既是绘画的外在形式,也渐渐成为自我存在的内在要求。
姚媛近几年的绘画呈现出一种“暗自”的收缄方式。与几年前强调语言与观念的对抗性建构有些不同,她努力将某种“裂变”式的语法融合成一种自觉的状态,并越来越内化这种自觉,以至于形成一种向内的逍遥。其“裂变”方式正是她对艺术史责任和要求的具体体现,而向内的逍遥,实际上正是血缘精神的自觉应答。
隐遁2013年138cmX35cm
在姚媛那里,山水与风景,花卉与人物,现代与古代,建设与自然等等悖论式的相互作用,随着经验的深化逐渐成为一个共通体。同时,从文化血缘的角度来看,这种“共通体”实际上正是传统精神对整体性“境界”的一种变通性理解与认知。
也就说姚媛这种“暗自”的精神既是个体性情深化的结果,也是某种“共通体”或“境界”精神要求的结果,无疑,这样结果值得珍视。
而且这种逍遥恢复了她的“本性”,一种与她生活节奏越来越一致的自我观照的“本性”。这种本性正是庄子“逍遥游”中的自然性,一种精神的自然遨游。
月影暗香66cmx66cm 2012年
因此,姚媛的绘画在此处有一个从形式到精神的潜在转折。其个性因此更深入,其传统因此更内化,其身份因此获得自省,其语言因此充满自觉,其状态因此越来越自知,其表达因此也就越来越自然。
也就是说,在姚媛的绘画中,仍然保持着一种精神态度,与之前是一致的,只是主体赋予它的能量变得更加单纯了,当然也就愈加充满力量。
镜花水月65cmx67cm 2012年
所以,当代艺术所秉持的思想与观念在语言上的结构化理念,不是从姚媛的绘画中退隐了,而是转换成一种对自我生成的自然性姿态,或者更深一步说,就是用一种“大道”的中国文化经验重新审视她在裂变、互斥思维方式下用绘画对当代处境的描述和言说,无疑这是一种可能的文脉追溯,只是这种追溯对姚媛而言既是对“自我”的自觉应答与唱和,又是对艺术的当代处境进行精神反照的一种批评性推进,我相信这是一种值得推崇的能力。
2016年9月于济南
东风破66cmX66cm 纸本彩墨 2017年
早春浅唱68cmX140cm纸本彩墨 2017年
寂寞花开66cmx66cm 2012年
变奏之路
——谈姚媛绘画
孙磊
在姚媛的画中,时间是断裂的,非连续性的,它暗示了一种多重焦点的历史观,甚至是一种多重层次、多重序列的精神史观。
时间因素被层次化、序列化了,聚焦于时间的叠加与同构,让历史镜像在更丰富的界面上得以沉积,得以延展,从而为我们的视觉表达提供一种新的具有说服力的叙述方式,也许正是姚媛的意图。
姚媛共时性时间的处理体现两个方面,一是将两种时间的景物和意象进行重合性组装。这种重合性组装较为直接地将某种物象的差异鲜明地摆出来,甚至不惜让一种浅显的观念性成为思维表达的主导,使人能够立刻认出其中的断裂与对应。
迷蝶记 173cmx92 2013年
例如《路上的风景》系列作品,古法山水风景与当代高速路的现场直接嫁接起来,提示出一种对当代生活时间的变奏性认识,它当然是充满矛盾的,具有强烈对峙的力量。
二是将两种时间的笔墨表达方法进行交互混搭式的使用。传统通过笔墨的意趣透露着文化的铁锈,而当代素描式的景物刻画又展现着现实的确立,两者笔意的差异将两种文化时间衔接起来,共同营造了一个论古现今的自然场景。
像《叠嶂》、《彼岸》等作品,古代笔法常常重笔意和墨趣,山水中更为明显,而当代景物的处理主要沿袭素描立体明暗塑造的方式,两者在画面上的具体结合常常具有文化上的自然辉映。
路上的风景 66cmX132cm 2014年
因此,姚媛的镜像嫁接实际上是一种时间转换的定格,它强调打破与截取,强调互为参照的理解,强调位移中黏联的不可描述性,强调双重声调的合理性的调节,更重要的,她强调一种强烈的个人视角,一种貌似无理的理性视角,将以传统为根基的历史情境与以现实为基点的当代风景杂糅在一起,形成一种对记忆和精神的微观审视。
追忆流逝66cmx66cm 2012年
台城柳
园林记忆 桃花源
2012欧洲行
这种审视首先是从自身出发的,在画面中,我们能够持续感受到姚媛同自身不断决裂的缓慢过程,那既是一种自我精神的回应,也是一种对现实理解的强制性参与。
同时,传统不仅仅是过去,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2)文章中深刻的指出,传统实际上是一种历史意识,也就是说,时间在绘画上的历史意识常常以传统的面貌来呈现,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姚媛为什么这样聚焦于时间在视觉上的嫁接与拼贴了,它意味着一种关于历史、关于时间的同构与融汇。
江南柔光华49cmX50cm 2011年
夏33cmX44cm 2012年
另外,对于过去,对于已经被经历的时间,姚媛仍有一种态度,这是她性别、性格和性情造成的。她在对时间的理解中强调与过去的亲密关系,强调一种相互的时间和谐趋势,“不是去征服过去,而是解开它……可以使自己与过去和解。”(3)作为和解的时间态度,其细节上的动作是解开,进一步描述是将被时间浸泡的物象拎出来,放在另一个空间中重新装配,而那个过程,尤其解开的过程,基本就在装配前的序曲中了。因此,姚媛绘画中有关时间问题的部分,不是一个结果式的描述,而是一种准备和取向。
-——(摘选)时间的嫁接
2012之夏
2012--秋33cmX44cm 2012年
秋霭烟暝69cmx69.5cm 2012年
屏风系列之四 忆仙姿
三时看好花33x132cm 2017年
女儿娇图50cmX50cm 2017年
牡丹图50cmX50cm 2017年
宫扇相见欢 2013年
宫扇花月正春风2017年
宫扇 虞美人2017年
购买
就长按二维码
点开阅读原文!艺术家商城更多精彩,让你更加艺术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