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名家、搞创作、爱收藏,就来艺术家传播网
中国最大的美术人物平台 ·名家·茶道·文玩·家具·鉴藏天下
已故画家陈逸飞曾对陈丹青说:
“我们所有人其实都学夏葆元”,
这句话足以证明他在画界的影响力。
陈丹青画《夏葆元画像》
夏葆元画陈丹青像 1976年
1982年,陈丹青出国前夜
(自左到右:陈维新、陈丹青、夏葆元、章明怡、林旭东)
绘画在当下正与国际接轨,
绘画正被迫与“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新思潮”、
“新概念川菜”等等,合台演一阙戏,
谁演主角,谁跑龙套,孰不可定夺。
对此,我只能退出这场游戏一如我的既往,
而固守我们这代人的本分。
1971年,夏葆元和陈逸飞在上海西郊公园
夏葆元笔下的人物素描,
极度肖似、传神、真切。
还散发着“忧郁”与“斯文”的味道,
极受当时美术青年的追捧和仿效,
他们之间互相传递着夏葆元素描作品的影印件。
从大江南北直至天山脚下,
夏葆元的素描作品是美术青年心中神圣的标杆。
著名油画家陈丹青曾跟随夏葆元学画。
1972年8月,汪铁家客厅的“素描运动”第一次活动,夏葆元与陈逸飞同画“汪铁家的女孩”
亦师亦友话当年
陈丹青
那时的画法,天地良心,多半是学的葆元和景山。自然我也向往俄国的列宾、法国的库尔贝,可是哪里瞧得见原作,连印刷品也稀罕。而人在近前、有幸往来、年长八九岁的高手,于年轻人的影响最是要命,最管用。
譬如额头鼻梁的高光,学葆元用指端轻擦,圈出那光的位置;又譬如炭尖触纸的轻重缓急,要潇洒,也要精确,又是因为惦记着景山的笔路。自然,气质、画品,学不来的,然而要不是当年开了眼,哪晓得什么画品与气质。
手机进入绘画1 120cmcm×90cm 2005年
冬天的90后 100cm×70cm 2013年
眼下世面上种种花钱精印而粗俗不堪的素描集,略一看,我就知道作者早先不曾遇见高明的人——我现在也竟摆点老资格,出言不逊了。何以不逊呢?还不是少年时代有良师。
老师怎样回应呢?真是谦逊而厚道:几十年过来,直呼其名,彼此惯了,丹青你这下是做戏吗?有那么两回,景山、葆元大概实在不舒服,于是隔座探身,带着受窘而认真的神色悄悄对我说:不是的——我们是朋友,不是你老师。
江南堂屋 60cm×50cm 2014年
废弃的面粉厂 60cm×50cm 2014年
在他的笔下,
历史人物形象都未见那种空洞的高大、伟岸,
亦无那种端着架子的、被标签化的举止和气度。
作者所关注的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一个个特定时代情境中面对多重苦难、
事变的人所拥有的常态反应,
一个个被拂去历史尘埃
而能够被我们所感知的先驱和前辈。
作为一位有成就的写实主义画家,
夏葆元谦虚地表示,
自己只是卑微地遁身于“老派”的绘画形式之中,
这一代的使命尚未完成,
时代和历史将不会苟求于我们。
《两个美第奇—关于昼暮晨夜》
美第奇家族,在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富商,可算有史以来第一个资本家。其中,朱利·美第奇和罗伦索·美第奇兄弟,以他们的见识和财力催化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繁荣和鼎盛。
米开朗基罗受命为他们设计了陵园,并承包了其中的全部雕刻;因战乱和教皇的朝令夕改使这一工程从1520——1534历时十五年才竣工。其中的“昼暮晨夜”这四尊象征了时辰的大理石制品深深烙印了艺术家对意大利命运的担忧,烙印着他对人类命运的伤感。
2009年无独有偶,上海的一名富商也有意在本地掀起一场“文艺复兴运动”便派出了专员到佛罗伦萨,经过与市政厅的多次交涉,终于把“昼暮晨夜”的青铜复制品运到了上海落户。在2010年的《世博会》上展出过,在意大利驻沪领事馆陈列过——这位富商对文化可敬的热衷(也有盈利之目的),可算得上在500年以后在东方的另一个美第奇。可叹!在这一系列的巡游过后他引入的3套、12件青铜复制品全部回到了库房。
2013年4月,我决意前往探视和写生以表示敬意,在库房里我见到这些从小熟习的意大利老乡,他们横七竖八的4人一组或斜卧、或横陈,每一组正好凑成一局“方城之战”——麻将。
《两个美第奇—关于昼暮晨夜》新作
美第奇家族陵园写生—《昼》
美第奇家族陵园写生—《暮》
美第奇家族陵园写生—《晨》
美第奇家族陵园写生—《夜》
美第奇家族陵园写生—《文艺复兴个体户》
黄河忿
《清贫》 布面油画 140×125cm 1980
《部长与我》 布面油画 186×120cm 1986
《画外音》 布面油画 98×79cm 1987
水彩小品
《女性水成》系列
色粉 灯下功课
冰大板的厨师
《编织古希腊》
久已迷恋于线条的编织,在物体表面蒙上一层“枪篱笆”一律七十五度交叉,谓之素描。习画之初惯用从H到6B硬度不一的中华铅笔作着编织的练习。
稍迟,见到伦布朗的铜版画,以钢针镂刻在铜板上加以腐蚀成印,能作大型的圣经题材不比他的油画逊色;除了七十五度交叉线还有九十度的直角交叉,打破了惯常的法度,使我体会到匠师和大师之区别。
三十年代徐悲鸿先生介绍了一个瑞典画家初伦到中国,他所作的铜版画通俗而流畅甚得我心,权当优秀的钢笔画范本。
《编织古希腊》新作
部分图文来自:壹号艺术
夏葆元
(1944-),上海人,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本科油画系,后在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任艺术指导。1981年在上海交通大学美术研究室画部主任,1985年开始在上海油画雕塑创作组负责人,1988年移居美国,长期从事西洋画、中国水墨画的研究创作,作品曾展出于国内及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并获多种创作及出版奖项。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出版《夏葆元绘画作品选》等。
购买
就长按二维码
点开阅读原文!艺术家商城更多精彩,让你更加艺术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