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名家、搞创作、爱收藏,就来艺术家传播网
中国最大的美术人物平台 ·名家·茶道·文玩·家具·鉴藏天下
1
名
校
才
女
系
列
何红舟
1964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8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同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 。1988年7月毕业留附中任教,1995年-1999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班。1999年起在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2003-2007任教于油画系第四工作室。2007至今任教于油画系第二工作室。
现任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教授。
复旦大学才女夏露、董事长吴从容、上海戏剧学院才女张莉、艺术家殷雄、艺术家何红舟(左起)
复旦大学夏露夏露 150×150cm 2012年
上海戏剧学院张莉 150×150cm 2012年
何红舟与中国传媒大学 杨茗茗
中国传媒大学 杨茗茗 200x110cm 2011年
北京大学 刘雅丽 200x110cm 2011年
南京大学 杜慧颖 200x110cm 2011年
浙江大学 蒋欣霖 200x110cm 2011年
上海音乐学院 胡原君 200×110cm 2012年
上海交通大学倪洪怡 200x110cm 2011年
魏子雅 布面油画180x120cm 2010年
张怡 布面油画180x120cm 2010年
张莉 布面油画180x100cm 2010年
重庆大学杜红梅 布面油画 200x110cm 2012年
《小颖》 150cmx150cm 2014年
徐韵 180x100cm 2010年
孟媛 180x100cm 2010年
女肖像100cm×100cm2017年
田甜 180x100cm 2010年
萌萌 200×110cm 2013年
中学教师100cm×100cm2014年
何红舟绘画的题材
多半是肖像和人体
这个题材
从他1988年毕业创作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这样一个看似狭窄的领域里,
他有自己认定的抱负。
他的画有情节,
但决不止步在写实性的叙事上,
而更多的是借此题材
表达他对油画语言的理解,
以及对当代人日常生活状态看法。
《琴手》 200×110cm 2015年
《家家》 100cmx100cm 2015年
《陈登》 80cmx80cm 2015年
《落霞》 100cmx100cm 2015年
红舟的画十分在意笔下对象的精准,
同时警惕着由于过度精确滑向描摹的边缘。
因此,他画中的形态,
从不流于小笔的精雕细琢,
哪怕是刻画的再精致,
也是用大笔“带”出形的精准,
是在“绘”的过程中,用笔“带”出来的洒脱,
并在寻求形态和笔锋双双饱满的建构之中,
达到他心中对绘画界定的高度。
这样的画是最难的。
好像董其昌、也好像王蒙的绘画,
不险峻,不张扬,也不靠奇山怪石、奇葩异草的烘衬,
而是以温厚内敛的笔墨学养,平和,醇厚,
有节制地诠释着对绘画的理解,
这才是艺术中的高难境界。
《秋晨》 200×11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其实画家所关心的始终是怎么画,
怎样描绘被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
展示着他是如何看,看见了什么。
在绘画史的链系中,
画家一方面传承着观看和表现的惯性,
另一方面志在冲破这种习惯,
而寻求一种新的可能。
因此,从专业的角度上说,
画家内心深处的话,
是对其他画家所说的,
是对美术史所说的。
——孙景刚
2
人
体
作
品
专
辑
盛夏时节 200x200cm 2008年
《夏至》120x120cm 2005年
躺女人体No.2》65x50cm 布面油画 1997年
春光 2007年
《课堂模特儿》140×80cm 布面油画 2007年
双人体 2008年
睡觉的女人体
斜躺的女人体No.3 130X70cm 1997年
《女人体》 160×80cm 布面油画 2003年
《画室》 100×81cm 布面油画 1997年
《假寐》 100×81cm 布面油画 2006年
《秋实》 2011 140×100cm 2011年
卧女 180x90cm 2005年
沙发上的女人体
何老师是希望
能够通过画人物画带来对人的关怀,
这种一种真切的感觉,
而非撕裂人的伤口或只是成为一种口号。
人物丰满的表情通过手法技艺、
审美高度得到统一的呈现,
一种生活的积淀得以延续。
虽然一张画的评判标准有很多,
和辨别画作好坏的人的知识框架也有关系,
但是“对人的关怀是永恒的”。
人体
1996年作 女人体
《教室一角》 130×75cm 布面油画 2002年
何红舟 站着的女人体
2006年作 背影
2002年 双人体
3
《乡场》180×160cm 布面油画 1993年
《桥上的风景》 235×195cm 布面油画 2014年
第12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金奖作品
画的正是中国美院第一代传奇人物:林风眠、吴大羽和林文铮,他们三个站在巴黎著名的亚历山大三世桥上,背景是埃菲尔铁塔。何红舟表示藉此机会创作出这幅作品,是希望完成一次文化史的回望,也可呈现出个人风格逐步成熟的绘画形式。
这张作品的第一稿(如上)中画了四个人物,参加全国美展浙江地区分赛获铜奖,之后何红舟进一步提升作品的构图,将画面调整为三个主体人物,修改后的作品参加2015全国美展获金奖
《西迁途中的林风眠》 200×20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何红舟:
画画让我有点痛,
有点快乐,值得追求
施琴
他是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他的多幅作品获得了全国性展览大奖,
他生性温和,
却常因被现实所羁绊而懊恼
……
他是我们今天走访的艺术家
——何红舟老师
《彝女》 145×145cm 布面油画 1993年
多年前何老师
就把自己的画室定在杭州的老余杭,
虽与自己城西的家有些远,
但也不辞辛苦来回奔波。
刚搬去的时候画室周围还很冷清,
现在日益繁盛,渐渐热闹起来,
画室前的路似也宽敞许多。
《哈萨克小伙子》80×80cm 布面油画 2008
童年的回忆
何老师的童年有些时间
是在他父亲的办公室里度过的。
何老师的父亲在企业里组织宣传工作,
一些同事从事的是美术工作。
看着他们在工作室里画画,
画好的宣传画挂在大礼堂里,
觉得很神奇,他自己也渐渐开始学习起来。
到了快上初中的时候,
他开始正儿八经地临摹
一些小画册,画些素描。
《热土》 180×90cm 布面油画 2004年
三次报考川美附中
回忆起
考四川美术学院附中的经历,
何老师显得有些激动。
“我一共考了3次,
一年一次花了三年的时间。
那个时候初中班主任瞧我喜欢画画,
告诉我应该去考四川美术学院附中。
初二的时候我就去报考,
结果没报上,
招生办的老师看到我的画稿,
告诉我说应该多通过写生画素描,
而不能仅仅靠临摹。
代课教师 180×100cm 2013年
当年父亲帮我到处找老师,
找到了四川美术学院
雕塑系毕业的任义伯老师,
教了我半年时间,
但是那个时候因为还要上文化课,
也就是业余的时间来学习,
再去考也没考上。
《惑》 190x150cm 2006年
等到我初中毕业以后待业在家,
我决定非要考上不可。
我成天跟着任义伯老师在博物馆里学习,
他们当时在进行雕塑创作,
我也一同与他们这些老师
以及他们的子女一起交流,
学习到了所谓的‘科班学习方法’。
这一次终于如愿考上了!”
毕业生 160×80cm 2010年
这段经历让他加深了对绘画的认识,
对造型能力的理解也更深刻,
同时来之不易的科班教育
让他对绘画的兴趣格外浓厚,
为之后的艺术道路铺上了正轨。
相伴 2003年 145x145cm
“如果说我父亲的那些同事
是我的启蒙老师,
那么任义伯就是正式带我走向绘画的人。
正因为他是搞雕塑的,
让我对体积、对空间的表达欲望非常强烈,
尤其是对西方造型观念的认同。
任老师用非常严谨的态度辅导我,
让我慢慢揣摩。”当然之后的成长
更是离不开附中、大学的很多老师。
夜色 200x200cm 2009年
像从本科到研究生
对他影响至深的胡振宇老师,
全山石老师虽然并没有直接授课于他,
但是他从与全老师的聊天中,
潜移默化地带给他很多影响,
还有蔡亮老师说的一句话:
“要从大画中锻炼自己。”
就这一句话,为后来的绘画取向
提供了一种思路,
包括与现在画历史画都是一脉相承。
《午后》 150×150 布面油画 2003年
人物画要表现对人的关怀
何老师认为表现世界的同时
就是在表现人自身,
所以他常常以画人物的方式
来表达一种情绪。
画人很难,
不仅仅表现在技巧上的挑战,
更是在于人的“丰富性”,
人的表情、肢体语言、思想深度等等
都是吸引作者本身
和观者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也正因为这样,
何老师总是觉得自己画得不够好,
想要不断地去画,
不断地去挑战一个新的高度,
企盼使前人的高度得以传承。
历史画的创作困惑
除了画肖像,
近些年何老师更是注重历史画的创作,
尤其是一些历史性大场面。
一进画室就能看到两张未完成的大作,
历史情形砰然出现。
“我们这代人的教育方式
就强调要为完成一张大的画作作准备,
所以口、鼻、耳还有肢体语言等等
都好像是作为一个个零件来表现人物。
《启航》550X270cm 2009年 何红舟 黄发祥
文艺复兴时期,
历史画是展示和衡量画家才能的手段,
而我也正是喜欢它的综合性:
综合绘画技巧、修养、
风格、手法、色彩应用,
不仅能够让你关注曾经发生的,
让你拓展知识,而且正是这样的难度
让我要去挑战、去尝试。
当然目前历史画的创作
无不和我国重视历史回顾、
倡导民族文化以及投入有关系。”
局部1
局部2
然而对于画历史画,
何老师也常常困惑不已。
历史画曾在艺术史上达到过很高的高度,
它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从某种程度上说似乎是过时的,
艺术的独立性又是衡量一个艺术家的评判标准,
然而国家对艺术家的要求
会淡化这种独立性,
同时由于历史画的创作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和充实,
完成一幅历史画的时间和精力
往往是其他好几件作品,
并有可能因此而在绘画中迷失,
实在是冒了很大的风险且会得不偿失。
不过,何老师还是希望能够通过
对历史场景的控制来把握一些内在、具体的命题,
如此可能会更有意思些。
局部3
局部4
局部5
素材3
素材2
素材1
绘画的纯粹性赖于它的生命所在
谈到历史画的现实问题,
不得不谈到艺术的纯粹。
纯粹就是要抽离掉不相关的东西,
牵扯的面很广。
何老师认为绘画的纯粹性仅仅是与摄影、
文学相区别的一种点线面的存在,
尽管拓进了绘画艺术的本体
可能达到的深度,但未免狭窄化。
孕 180×140cm 1999年
这种纯粹就是要
把艺术家这个人本身从环境中抽离掉,
但这往往不可能,
艺术家肯定会与生活所紧密联系,
“需要有一方天地,
一方活下去的天地,
才能让绘画活下去。
不仅包含着对社会现实的眷恋,
还在于赖以生存的环境,
才能考虑到绘画的生命所在,
绘画不是孤立的存在,
它是综合情感、思考、生活而获得好的态度”。
夏日
后记
在我的印象里,
何老师不仅是一位好的艺术家,
更是一位言传身教的好老师。
1984年他考入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
1988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
他对油画系的感情也很深刻,
他总是说我们这个专业的成才周期
往往比其他艺术形式更长一些,
需要的功夫也要过硬一些。
一定要首先热爱这个专业,
才会毫不后悔地一头扎下去,
即使会遇到困难种种,
但相信会有被认可的一天。
还是用何老师自己的语言总结:
“画画,有点痛,有点快乐,值得追求。”
海哥 60x50cm 2010年
俊俊 80x60cm 2010年
李文 80x60cm 2010年
女大学生 80x60cm 2010年
女学生 60x50cm 2010年
女学生 60x50cm 2010年
肖像
小乔 60x50cm 2010年
小谢 60x50cm 2010年
大学生 80x60cm 2010年
2000年 百合少女
2000年 桌上的风景
躺着的女人体
倦读
2000年 花样年华
何红舟取景似很随意,
绘画风格写实、自然,
呈现着不加修饰的真实,
像他抓拍下的一幅摄影作品,
然而细细品尝
却能感受到他的独具匠心,于平易中见深邃。
油画《花样年华》
表现的是一对少数民族的盛装姑娘,构图不大,
刻画细致精到,人物的位置主次有序,
互相照应,浑然于一体。
背景十分简约,姑娘手中拿了一把伞,
作者这是在暗示着她们身处的环境,
也给了观众许多想象的空间。
兄弟
浮光
远眺
雨中的卑尔根港
雨后黄昏
万松岭1999年
斯德哥尔摩老街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
斯德哥尔摩街景
弗洛伦萨金桥
北欧小村2008
2000年 静物
牧场
拉卜楞寺速写4
拉卜楞寺速写3
拉卜楞寺速写2
拉卜楞寺速写1
女大学生 2009年
女孩 2008年
女肖像 2009年
购书
就长按二维码
到
艺术家传播网官方商城
点开阅读原文!艺术家商城更多精彩,让你更加艺术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