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名家、搞创作、爱收藏,就来艺术家传播网
中国最大的美术人物平台 ·名家·茶道·文玩·家具·鉴藏天下
“农民是中国重要的一个群体
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
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家
创作的农民形象也都是不同的
那我就不能见啥画啥,简单表现
而是要把他们的内在的精神世界呈现出来
丁昆
“比如,环境污染、土地减少
对农民带来的影响甚至说是伤害
这些都是我在关注和思考的
“希望通过对农民日常生活的呈现
表达出这一时代农民的自信、淡然
我不愿意去单纯地展现
他们劳作的辛苦、生活的艰难
我更愿意把自己当成农民
去发现他们在不同场合不同情境中
所具有的不同情绪和心情,用一组一组的画作
去表达现代都市与乡村的
相互影响、融合、矛盾,甚至其他
丁昆
丁昆
1963年出生。就学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法国克劳德·伊维尔油画材料技法研究班。作品自1986年至今二十余次入选国家重要展览,其中,1989年《沙风》获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暨东方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炎黄艺术馆、香港文物展览中心、台湾索卡艺术中心、日本仟代田俱乐部、国际奥委会等收藏。
现为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油画研究会会长、河南省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丁昆是深入生活、扎根生活、反映生活、歌颂生活的艺术家代表,同时又是一位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艺术家。他对河南的乡土充满感情,并以此作为不断深挖和创作的题材,在活跃、热闹甚至有些混乱的当代油画创作思潮中,丁昆不为时风所动,始终坚守自己的创作阵地,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持守他与河南乡土风情之间的创作之约,以艺术定力推动自己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丁昆的油画创作,主要分为人物和风景两类。他的人物画创作,从《沙风》开始,一直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优良传统,不急不躁,在生活中发现美,发现真诚和善良,并用画笔表现这些美,这些真和善,通过感动自己的创造感动观众。他的风景创作,和人物画一样,也充满了情感,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深
热爱。
丁昆取得的艺术成就,离不开中原这片沃土。从转业开始,丁昆始终在河南的专业美术机构工作。那些年美术机构的工资很低,待遇微薄,出于对美术创作的热爱,他从没有考虑过离开河南,离开美术机构,离开美术创作。
他与河南这片沃土,不离不弃,风风雨雨,走过了近30个春秋。河南是丁昆出生和生长的地方,他对这片土地深深地眷恋、依恋,数十年来,他的足迹遍布河南的山山水水,这里的风土人情、人民生活,是他创作的基础,也是他艺术的灵感和源泉。
刘杰,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好的写生作品记录着艺术家的才华与情感,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它不但能体现画家的艺术取向与个性特征,也负载着时代的风采。重视写生、关注写生,重新审视艺术之本真,已成为当前中国美术界的普遍共识。
三年来,丁昆深入到河南多个地区,坚持不懈地到乡村、到大自然中写生,太行山、王屋山,商丘、驻马店、漯河、许昌,以及洛阳等豫西一带,都有他的身影,他汲取着中原大地人文自然的滋养,以其扎实的基本功和驾驭画面的能力,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对乡村,丁昆并不陌生。“闻到牛粪味儿都觉得很有感觉。”丁昆用这样形象生动的话来表达自己入乡的感受。
农家耕牛图
槐香有猪图
荒圮与生机(节选)
孙明道
在丁昆的这批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道路。在雪霁的村庄中,那些各自门前清扫过的泥路,把一户户人家串联起来;颓墙荒草之间,一辆不知停靠多久的轻型汽车,把随户宛转的村路,引向远方的现代都市;屋旁的溪桥、荒原的堤坝,以及山野中盘旋蛇行的村路,都在提醒这里的农村是现代中国的一个角落。
丁昆的这批作品中,也描写到了河流,甚至河岸陈放的船只,但这些河流和船只,不再是运输之具,而是现代文明冲击之下的废弃品,它们如同村庄一角废弃的农用拖拉机或塑料浴盆。
这恰好与古代山水画中的河流与道路形成映照。在古代艺术作品中,道路引领人们走入山林,河流指引人们深入江湖,山林和江湖则代表着那个时代身与心的无限自由。
与河流及船只的废弃相比,丁昆的作品中那些穿越村庄、集镇的道路,却以“公路”的面貌呈现。古代绘画中齐一的河流和道路,如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内涵却是统一的,它们共同展现了现代农村的荒圮与生机。
在丁昆一幅描写冬天山岗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条笔直道路被雪覆盖,平展如同结冰的河流,揭开积雪露出的却是新铺的柏油路面,后者则象征着发展的无限生机。
而在另外一幅作品中,雪后的河流,平砥如新铺的柏油马路,但一群凫禽却提示我们这不过是视觉错误,凫禽的生机难掩河流的荒圮。
荒圮与生机是“新农村”建设,乃至现代农村社会发展的真实图景,这种图景甚至可以理解为中国社会、经济甚至文化发展的象征或隐喻。所以我认为,荒圮与生机也构成了丁昆这批作品的表现主题。那些荒圮的村舍、颓井残垣,以及在其映衬下的粉壁白墙、玉砌小楼,很好地表现了这一主题。
丁昆这批作品中的风景很少描写到人,甚至牲畜家禽,他描绘了一个空寂的乡土世界:村院寂寂,村路寂寂,村庄寂寂,土地寂寂,林木寂寂,甚至山河大地也空空寂寂……他以热烈的赤色表现炎热太阳之下的山岗丘坡,但这炙热如火的土地依然难以掩盖无边的空寂。
人物脱离了这个空寂世界,以肖像画的面貌,单独出现,似乎与这个乡土风景绝缘,但依然充满着荒圮与生机的博弈:那些饱经风霜的农妇以及她们手中的农具,暗示着她们是生产的主力和这里坚定的守护者;而少女们入时的装扮和幻想,则动摇着她们对这种宿命的继承。那些掩映在荒圮村落之中的崭新楼房,或许也将随着最后一批主人的离去,再度荒圮,最终将使乡土不再。
这种状况也将导致乡土艺术的荒圮。当农村不再生产艺术家、不再是艺术家的故乡,艺术家的深入生活不再是归去来者回归故乡的时候,乡土艺术也将适时而终了。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副编审、美术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