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响力美术人物专业平台
淘沙记
黄良
过去,沉迷于西画的学习二十余载而流连忘返,以至于忘记自己是何山之沙石,何水之细流。到了中年,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活在东亚海边、仰慕欧陆黄金的淘金者。
于是对大浪淘沙开始了这样理解:美术长河每一个百年所能留下的金子总是少的,且各自归属于自己的世纪。我们常常因为它的珍稀而引以为经典,一味膜拜,竟让另一个百年的生人忘了淘自己的沙,找自己的金。
《郑丹丹像》
《鲁琴像》
《鱼寮海边》
我年轻时的偶像有伦勃朗、巴巴、莫奈和布格罗,都是欧洲的大师。再加上美学、音乐的沉浸,久而久之,画风都被深深的印上了欧陆痕迹,自然也就表露在作画理念上了。这意味着,我只呆在金子的光辉里没有去淘沙。
研究生时期,我模仿了导师刘秉江先生的笔墨以示弟子恭敬,竟被先生笑之为窃,云:我苦苦追寻之笔墨并非授人以鱼。当下顿悟,先生所展示的不正是自己穿西洋经典而过,秉己之力的取金之路吗?
刘秉江先生和他的作品
国人如何对待西画,刘先生和他的老师董希文先生都用毕生实践来回答了这个问题。我认为,看完了洋金子还得淘本地沙。国学国萃,大汉中土,这才是我们自己的大江大河。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法国画家他非常迷恋宋画,他能在巴黎淘到这个金子吗?我想,即使现在的国人在本土也很难淘到1000年前的精髓吧?故此,除了本土,还要在当下的框架下淘。中外古今的经典只会标示一种人文高度,不会再给你钥匙的。
《黄磊同学》
2000-2010继续享受着当代大师的恩惠,仍然淘不到金子。
《鲁宾斯坦像》
《舒湘鄂院长》
《墨汁肖像》
《陈婉茹同学》
纸本丙烯《威海的浪》
纸本墨汁 《楠溪江》
纸本墨汁《渔村》
我喜欢旅行着画,直到画了南海、东海和渤海后,才发现,水面的世界是我更愿意劳作的地方,她之大可以一容对所有经典的感恩;她之妙可以贯穿中西之壁垒;她之恩准可以让我畅所欲言。
《洞头海湾》
《威海的风》
除了研习西画,偶有读中国画论,虽隔行如山,也会有共鸣一刻。如这段论便颇有现场感:
所谓笔势者,言以笔之气势,貌物之体势,方得谓画。故当伸纸洒墨,吾腕中若具有天地生物光景,洋洋洒洒,其出也无滞,其成也无心,随手点拂,而物态毕呈,满眼机关,而取携自便。心手笔墨之间,灵机妙绪,凑而发之。文湖州所谓急以取之,少纵即逝者,是盖速以取势之谓也。
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卷二山水 取势
纸本墨汁 《冬景系列》
纸本墨汁 《冬景系列》
《潘营渡口》
当墨汁遇到了海水,我应该已经回归到了自己的地方,不管有没有金子,只顾淘沙。
《海景系列1》 参加2018上海25位艺术家联展作品
显而易见,这种特殊的艺术言语,是“异类”的艺术形态之一,而不是同质化的“合而不同”,更不是那种探底挖掘矿井的劳动身份。为此“异类”而点赞,就不必强求一律“广播操式”的手舞足蹈范儿。这是你感受到了的东西——艺术之美,和执着的艺术之累。但我想说的是,当我们在寂静之中再游走一丁点属于自己的思想,那么距离必将产生当下的剧烈震荡:危卵——屹立却不倒。
这是我所希望看到的一种执着使命的文化姿态。
美术观察员:谭根雄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观念·形态艺术工作室主持
黄良画得非常好,无奈身在医院治疗中,无力写序。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刘秉江
黄良
1963年出生 福建省松溪人
1985考入华东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
1989就职于温州师范学院美术系
1997考入中央民族大学获硕士学位
师从著名油画家 刘秉江 教授
现就职于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浙江省油画协会会员
35路工作室学术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