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315件文物诉说中华文明的“与天久长”

艺术看点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听315件文物诉说中华文明的“与天久长”

中国艺术报

“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海报

听315件文物诉说

中华文明的“与天久长”

——观“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

与艺术特展”

中国艺术报记者 张亚萌

实习记者 张瀚允

《霓裳羽衣曲》《鸟歌万岁乐》《秦王破阵乐》三首宫廷乐舞曲,借由唐代礼乐复原表演团队的演奏,让公众一时就回到了那个国力强盛、万邦来朝的大唐,在千年之后遥想一段爱情、一届女皇与一朝盛世的剪影;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团队依据《仪礼》中的专门章节《乡饮酒礼》,身着研究复原的传统服饰,手执樽、爵等复原器物,向公众展现3000多年前中国最早的宴饮礼仪的优雅与端庄。

中国艺术报

人面形陶器残片 新石器时代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这是近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陕西省文物局与清华大学共同主办、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的“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的场景。主办方特将展期定为99天,将于12月17日结束,亦寓意“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和“九九大运,与天终始”。展览共展出陕西省展品311组(件)、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藏文物4组(件),其中一级文物达189组(件),展览共分为“民之初生”“创制垂法”“秦国崛起”“皇帝临位”“天子居中”“多元融汇”“天衢盛世”7个单元,着重展出了周、秦、汉、唐历朝精品文物,同时兼及唐以前其他历史时期。

中国艺术报

跪射俑 秦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

历史时间与文物出土地域是本次展览的线索之一。对此,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执行总策划杜鹏飞介绍,以周、秦、汉、唐为代表的早期历史是对后世最具影响力的朝代,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周上承夏商,下开秦汉,以“制礼作乐”确立中华礼乐文明的典范,使“礼制”成为嗣后历代王朝政治与文化的基石;秦统一六国,设郡立县,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开创中央集权的帝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汉推尊儒术,有效统治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文化艺术多元而繁荣,在多个方面为后世中国奠定基础;唐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代,经济发达、文化昌盛,中外交流空前频繁和深入,与汉代并称“汉唐盛世”,丰富文献和精美文物流传至今。上述诸王朝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政治中心均长期建立于今陕西省境内,譬如炙手可热的“风水宝地”西安、咸阳。陕西因此成为中华文明的重镇,“陕西文物最能够代表周、秦、汉、唐的辉煌与强盛、文化的高度与艺术的高度”,杜鹏飞说。

中国艺术报

鎏金铁芯铜龙 唐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另外一条线索,便是贯穿展览始终的主题与中心——“中”和“天”思想。本次主题“与天久长”典出汉代吉语,以此祝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运昌隆、中华文明代代相传、汉唐盛世的精神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薪火永续、与天久长,寓意深刻而美好。简单的四个字,除“吉语”寓意外更是别有深意。对此,策展人谈晟广透露其中玄机:从展示板上的北斗七星图案到展馆中一系列文物,都与“中”和“天”思想紧密关联。

汉代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记载,“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天帝所居是天的中央——北天极,这里提到的“天”并不是头顶天空,而是北天极一片很小的区域。周天的星星围绕北斗旋转时,就在遵循各自规律,而圆心亘古不变。古人通过观察这样的天象,逐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以天文为核心的人间秩序和信仰传统,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根源都是由此而来。因此,“与天久长”不是一句空话,中华文化是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正是因为我们的秩序与传统是根据宇宙自然规律制定的。

中国艺术报

何尊 西周早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那么“中”的概念何时形成?明星文物“何尊”铭文中出现的“宅兹中国”一词,是我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中国”字样。谈晟广介绍,这里“中”与现代汉语语义不同。“清华简”《保训》篇记载,文王临终前训诫武王,古代舜得到“中”而成为一代明君;成汤得到“中”而灭夏建商,现文王将“中”授予武王,武王便得到了“天命”。也就是说,“中”就是“天命”。

再向前追溯,从图像层面来看,“中”概念的出现则远早于“何尊”所刻文字。这也是此次展览选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文物的原因。在谈晟广看来,如仰韶文化时期神面鱼纹尖底器上出现的两鱼左右对称、中间所绘人脸呈尖顶结构的图案;龙山文化时期神面与双兽纹石刻中出现的两兽左右对称、中间人脸图案有一尖顶的纹饰,都在体现对称的“中”概念,尖顶是对天极的象征性表现。因此,“中”从图案的发展来看起源很早,至少在仰韶文化时期,此类对称的拱极形图示结构已经确定了。这也是本次展览希望呈现出的图像“非文献的历史”的功能。

中国艺术报

鎏金银铜竹节熏炉 西汉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如果何尊是已知西周时期最重要的器物的话,在“天子居中”单元展出的西汉鎏金银铜竹节熏炉便是汉代器物的重中之重,“中”和“天”思想的紧密性同样体现在这件展品中。谈晟广介绍,以竹节形状塑造的熏炉主体部分并不仅仅起装饰作用,在古代,竹子与天子是相互联系的,“天子居中”原句正是“以竹为宫,天子居中”。若考证“竹宫”“节令”“制节作乐”等词语,便可发现竹子许多隐秘的象征意义,绝不是宋代以后仅仅为文人喜好之物。这种象征性反映在器物上,就是贯穿中国帝王观念始终的“天命”观,也就是“中”。

早期中国的艺术,是天道演进与人文成化的结果,反映了统治阶层、艺术家和工匠对于宇宙时空的理解方式。策展方表示,希望通过构建一个“中国”故事的核心叙事结构,让观众去挖掘、去了解更多隐藏在文物背后的中国先民之思想、观念的故事与内涵。

部分展品欣赏

中国艺术报

蛙纹钺 商晚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中国艺术报

凤纹斝 商晚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中国艺术报

伯各卣 西周早期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中国艺术报

墙盘 西周中期 宝鸡市周原博物馆藏

中国艺术报

盖尊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藏

中国艺术报

秦公镈 春秋早期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中国艺术报

鹰嘴金怪兽 战国晚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中国艺术报

夔纹大瓦当 秦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中国艺术报

《峄山刻石》拓片 原石刻于公元前219年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中国艺术报

玉辟邪 西汉晚期 咸阳博物院藏

中国艺术报

彩色男俑 西汉早期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藏

中国艺术报

绿琉璃瓶 隋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中国艺术报

鎏金佛像 十六国时期 西安博物院藏

中国艺术报

石刻菩萨造像 北周-隋代 西安博物院藏

中国艺术报

仪仗图壁画 隋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中国艺术报

彩绘陶女俑 唐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中国艺术报

三彩釉陶卧驼 唐 西安博物院藏

中国艺术报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艺术看点-听315件文物诉说中华文明的“与天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