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兆钧|霹雳一声九十载 坦荡平生放歌行——再念王昆老师

艺术看点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金兆钧|霹雳一声九十载 坦荡平生放歌行——再念王昆老师

中国艺术报

《人民音乐》2020年第1期封面

霹雳一声九十载坦荡平生放歌行——再念王昆老师金兆钧

2019年,为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习英雄事迹、弘扬奋斗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决定,授予张富清等278名个人、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群体等22个集体“最美奋斗者”称号。

这次受表彰的个人和集体,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个时期的先进分子、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他们忠诚于党、报效祖国,扎根基层、奉献人民,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非凡业绩,赢得了人民广泛赞誉。广大党员**要以“最美奋斗者”为榜样,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始终做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忠诚拥护者;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始终做爱国主义精神的坚定践行者;大力弘扬“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的价值理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撸起袖子干、挥洒汗水拼,始终做新时代长征路上的不懈奋斗者。

这278名“最美奋斗者”中,王昆老师在列!

王昆老师之“最美”,我以为是在中国现当代民族声乐学派建设中以其一系列音犹在耳的优秀作品创造的艺术之美;王昆老师之“奋斗”,是她自幼投身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一生中不忘初心,孜孜以求的开拓精神。

中国艺术报

1945年,王昆与周巍峙在延安

初识王昆老师大约是三十年前在一次音乐界的集会上。饭桌上,我谈起了我对她支持中国流行音乐的敬意。她听了笑着说:“我可为这个挨了不少批呢!”在中国流行音乐十年回顾系列纪念活动颁奖典礼上,她不无遗憾地说:“其实我们家老周也是支持流行音乐的,也受了点牵连呢,也该给个奖!”我们只能笑答说周老依然在位,我们不敢高攀。

中国艺术报

20世纪80年代,王昆、周巍峙夫妇合影

我们这一代人是听着王昆老师的歌长大的。在我上小学之前,《北风吹》《扎红头绳》已经听得烂熟于心。上了小学之后,我们敲锣打鼓,唱的是《农友歌》、学的是《兄妹开荒》,奏的、跳的是《白毛女》。少年懵懂,虽然还不懂得历史、不理解生活,但王昆老师和她那一代人的歌声中,一代音乐人追求艺术境界的人品和充满理想主义的英雄气概已经潜移默化地浸润了我们的心田。

王昆演唱歌剧《白毛女》中的经典选段《北风吹》《扎红头绳》音频

中国艺术报

王昆在秧歌剧《兄妹开荒》中饰演妹妹

王昆老师的歌声不仅是她自己献身于革命和艺术的证明,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见证。2014年,乔羽先生在王昆师生音乐会上评价说:“是时代造就了王昆,她又以自己的精神和实践为创立中国民族声乐学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以为是对王昆老师艺术生涯的精确概括。

中国艺术报

1945年,王昆在延安

王昆老师的童年是在民族音乐文化和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共同熏陶中成长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起点。我们不妨这么说,没有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对幼年王昆的熏陶,她日后在声乐艺术上的实践将缺乏一个坚实的基础;没有接触到新音乐文化,她或许会成为一个传统艺术家,却未必能成为新民族声乐的开拓者。

中国艺术报

1957年,王昆在苏联工会大厦演唱

中国艺术报

1957年,王昆与喻宜萱(左一)、许广平(右二)、老舍(右一)在莫斯科

众所周知,中国的新音乐文化是从“学堂乐歌”开始的。“学堂乐歌”时期到中国早期歌曲创作这个历史阶段对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形成包括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这些作用的一个主要样式就是将来自欧美的歌曲写作手法与富于中国文化色彩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和歌词创作的结合。这一样式对日后歌曲创作的旋律写作和演唱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五四时期,很多文化大师都对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建设非常重视并亲身参与,例如弘一法师、赵元任、刘半农等人,萧友梅、黄自、青主、黎锦晖等更是为建设中国新音乐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的早期歌曲创作已经对中国民族新声乐演唱方法的形成做出了种种尝试。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国音乐文化中已经出现了传统民族民间唱法、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共存的局面。随着抗战的爆发,大量抗战救亡歌曲作品的出现,新民族唱法才获得了一个大发展的契机。

聂耳、冼星海、安波、张鲁、吕骥等一批音乐家的创作响应时代的需要和呼唤,开辟了一条创作新路。题材上的重大主题、体裁上进行曲和民谣体分节歌体裁、演唱技术上的群众性和中西演唱方法的结合等成为当时创作的主流。

中国风格的进行曲和新民歌风歌曲就是这一创作活动中最突出的成就。在进行曲方面,中国五声音阶的级进作为旋律的主要构架形成了创作中具有慷慨悲凉色彩的特有风格;在民歌方面,一条主线是在民歌素材基础上的加工和改编,另一条则是在广泛吸取民间民族音乐美学底蕴的基础上借鉴欧美歌曲创作手法的全新创作。这后一个方向就是中国新民歌风歌曲的诞生和演唱方法上中国新民族声乐学派的滥觞。它的主要特点表现在:1.旋律上的民族韵味和曲式上对西方音乐的借鉴相结合;2.发声方法上以普通话为咬字行腔的基准,融合民间唱法与美声唱法,形成了以情带声、高亢嘹亮、富于民族韵味的演唱风格。

民族歌剧《白毛女》的创作和表演是这一创作方法和风格的集中体现。王昆老师也因此而达到了她艺术创作实践中一个高峰。在《白毛女》的演唱中,激情的投入赋予了她的歌唱极大的震撼力,细腻的民间韵味使她的歌唱具有强烈的亲和感,而高亢激越的声音无疑地在借鉴美声唱法的长处同时大大加强了作品的艺术张力。

中国艺术报

1945年,王昆在歌剧《白毛女》中饰喜儿

这样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自然深刻地表现了时代的精神,也当然地获得了广大听众——无论是城市青年还是乡村百姓——的认同,也因而在此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上世纪40年代到现在,无论是创作还是演唱领域,这一艺术风格成为中国现代歌曲创作和演唱中最主流的样式之一,产生了大批的艺术精品,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歌唱家。

王昆老师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过程中承担了历史赋予了她民族声乐开拓者的重任,她也用自己的天赋、热情特别是纯洁赤诚的责任感和艰苦的探索和努力去完成了这个重任。她以自己的实践完成了周总理对她的期望,在努力学习民间音乐和赴苏联进修音乐的同时,经过认真而艰难的抉择,她完成了一个自己。

中国艺术报

1962年,周恩来总理看完歌剧《白毛女》后,亲切接见全体演职员。这是周总理自中共“七大”首次观看后,时隔十七年第二次观看王昆主演的《白毛女》。

这一个自己其实并不是仅仅王昆老师一个,而是一支艺术家的大军,是在探索和实践中形成的新的民族声乐学派并且硕果累累。更为重要的是,这批艺术家和他(她)们传达给大众的作品构成了几十年来中国新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方面军,在重大的历史时期中,这些艺术家和她们的作品给人们以激励,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并为后人的实践和探索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为人民大众服务,适应时代的要求,坚持民间韵味,表现中华美学精神,与时俱进,在继承和借鉴中出新,是这宝贵经验的核心。这些经验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中国艺术报

1977年,王昆在广州巡回演出期间和青年演员在一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曾有一段时间,由于种种原因,王昆老师离开了舞台,但古稀之年之后,王昆老师竟然继续学习、坚持练声,终于恢复了演唱生涯。她曾欢乐地像个孩子一样跟我讲过这一段故事,并且悄悄地说:“我告诉过几个人,老了不怕,有好的方法照样能唱,可惜他们不肯练呐!”

中国艺术报

1977年,庆祝粉碎“四人帮”的胜利,王昆在北京及各地为各界演出近百场

2005年,我随王昆老师等去澳大利亚参加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王昆老师在演唱中错了一句词。其实听众大多也没听出来,唱完之后王昆老师却极为认真地说:“我老了,记性差了,刚才错了一句词,对不起大家,我给大家再演唱一遍。”当时,悉尼音乐厅内的观众为此发出的满怀敬意的欢呼场面至今还历历在目!

作为一个声乐艺术家,王昆老师的艺术成就早已名扬天下,但作为一个老师,一个以博大的胸怀关切年轻的一代,为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而鞠躬尽瘁、设计未来的前辈,或许她的贡献还要经过一些年才能被人更深地感受。

王昆老师任东方歌舞团领导时期的业绩众所周知,她的门生弟子大多也早就获得了成功。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王昆老师的胸怀和远见。

中国艺术报

1982年,东方歌舞团新团址奠基

东方歌舞团纪录片《东方之花》

说胸怀,是王昆老师能够投入极大的热情去培养年轻的一代,她从不担心年轻一代的成功会掩盖了自己的光辉。作为一个晚辈,我听说过太多年轻的词曲作家、歌手、音乐制作人对王昆老师爱才之心的赞许和感激。她的关心并不只在我们熟悉的已经获得成功的学生身上,对很多年轻的音乐爱好者,她也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指导。如果没有真正宽广的胸怀和对生命的热爱,是难以这样做的。

中国艺术报

1987年,王昆在海南省文昌县和学生们在一起(左起:李玲玉、吴静、郭蓉、王昆、成方圆、彭康亮)

说远见,是王昆老师从不要求学生具体地走她的道路,我想这是因为除了她没有“歌必学我”的私心外,更多地考虑的是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未来。前边我们说过,王昆老师所参与开拓的新民族声乐学派在数十年间一直占据着主流位置,假如她坚持个人的艺术选择而致力于个人艺术风格的传承,他人也无可非议。但她没有这么做。她曾明确表示,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不应当只有一条路。她强调未来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应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更考虑到了以她的地位和影响,采取“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态度将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到了晚年,她仍然在不同的场合坚持自己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这些独特见解,特别是对中国韵味和民间气息表达的演唱原则的强调。

还必须提到的是,对于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王昆老师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刚刚起步、良莠难分、泥沙俱下的时候,她坚持了鼓励探索、因势利导、热心匡正的态度,培养支持保护了很多词曲作者和歌手。在她全力支持下,作为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上重大事件的中国第一届百名歌星演唱会《让世界充满爱》得以顺利出台。很多词曲作者和歌手都对我说过:假如没有王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肯定要迟缓很多年。如果王昆没有批准崔健的《一无所有》参加《让世界充满爱》演唱会,中国的摇滚乐还不知要在地下摸索多少年。

雨果说过:“比大地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王昆老师的胸怀是宽广的,但她不是为个人的宽广,而是为这民族和国家的,为了年轻后辈的。她也理所当然地不但受到同辈人的欢呼,也得到了年轻一代的敬仰和尊重。

歌犹在耳,斯人已逝。但正如臧克家先生诗作所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在缅怀王昆老师作为人民歌者一生的时候,除了向她寄予深切的哀思怀念和追往,我更希望她的艺术理想和实践能够得到从学术界到整个社会的探讨和思考。中国正在经历伟大的变革,中华民族正处在走向伟大历史复兴的关键性时刻,中国的音乐文化建设也面临重大的转折契机。但是,无论怎样,中华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传统应当传承下去,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音乐人为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努力探索并勇于创新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中国人的声音理当汇入世界音乐的浩瀚篇章。每一个热爱生活、有志于音乐事业的青年也应当努力拥有王昆老师那般一个赤诚和坦荡的人生!

王者正气成大吕,

昆山之玉和黄钟。

霹雳一声九十载,

坦荡平生放歌行。

中国艺术报

本文作者金兆钧与王昆合影

本文原载 |《人民音乐》2020年第1期

金兆钧 |《人民音乐》杂志主编

中国艺术报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艺术看点-金兆钧|霹雳一声九十载 坦荡平生放歌行——再念王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