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笔谈
编者按:六年前的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六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以明德引领风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强大精神激励。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展现广大文艺工作者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的新收获,中国艺术报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联合推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笔谈”专栏,以期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通过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在学懂弄通做实上取得实效,推动文艺基础理论研究和文艺评论工作取得新进展,推进文艺事业和文联工作开创新局面。
欢迎广大文艺工作者踊跃投稿。
在新时代语境下构建人民文艺
陈耀辉
吉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是结合中国文艺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和新样态而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论断,为新时代新文艺树立了新理想、新方向、新标杆,在经历了一系列理论创新、精神延展、逻辑发展后形成了完整科学的思想体系,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促成了构建人民文艺的崭新历史语境和时代语境,使得“以人民为中心”成为人民文艺的新时代语境中的核心话语。
人民文艺构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的创新性特征,是新时代人民文艺得以构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石。
特征一:继承和发扬了民本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的民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中丰沛的人民性资源蕴含于坚韧的中华文脉之中,成为垦拓新时代语境文艺理论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石。何为人、何为民、何为人民,传统典籍中的文字庄严而显著,义理精微而广大。《尚书》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本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孔子的仁民论、孟子的仁政说,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诸子百家的思想言论中也处处闪烁着仁民恤民、以民为本的思想光辉,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文化心理和审美取向。“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自《诗经·国风》起,历代铁肩担道义的文人们创作出大量忧国忧民、关切人间冷暖的文艺作品,铸就了具有强大现实生命力的中华风骨和东方神韵。
特征二:涵植和发展了人本理论
“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理论。“人”一向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关键性话语与核心价值。从《神圣家族》驳斥青年黑格尔派腐朽、庸俗的主观唯心主义,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再到以《哲学的贫困》创立新的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到形而上再到科学实践观的思维嬗变,完成了一系列的反思、批判与超越,将人的本质确定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构建了唯物主义的人本思想。马克思在《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中说,“人民历来就是什么样的作者‘够资格’和什么样的作者‘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列宁也曾指出文学“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的发愁的‘几万上等人’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在给察特金的信中,列宁明确提出了“艺术是属于人民的”思想。文艺的人民性理念历经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到20世纪毛泽东文艺思想,而今,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精准地提炼和包容了丰富的新时代内涵,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特征三:赓续和丰厚了党的文艺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赓续和丰厚了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思想。毛泽东最早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论证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提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这一观点奠定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人民性的基调,开启了社会主义文艺关于人民叙述的传统。邓小平在1979年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新发展、新变化,进一步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江泽民、胡锦涛都曾多次提到文艺的人民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并将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论断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形成了在新时代语境下党的文艺思想的新传承和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新维度,构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文艺学的理论体系。
人民文艺构建的内在动因
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始终的已经不仅是“人民”二字内涵,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六字深意,是中华民族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下的厚重表达。以人民为中心,既是具体的、也是广泛的,既有核心的突出显现、也有全体的带动跟进;核心意义是:高度热情和一致向前,绝不能拖后腿和开倒车。在新时代语境下的人民文艺需要构建、或者说正在走向构建,其内在动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要满足人民文艺自发的进步要求。大凡优秀传统的成因,都来自在本质内核稳定的前提下保有的自身新陈代谢的进化性所促成的内在自然动力,这就是与时俱进的合理性,尤其是处于新时代语境之下的人民文艺,正在积极地促进自身的有效调整。这个调整过程,既是构建的契机、也是构建的形式,而从契机的价值取向上看,则是时代构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另一方面,是要满足对于人民文艺纠偏矫正的调整要求。人民文艺曾经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或侵蚀,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重要的,一是要清醒看准,二是要冷静修正,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所涵纳的对历史负责的襟怀和对发展方向的期望。
世界上有两种矿藏,其中的物质矿藏是有穷尽的,而精神矿藏是无穷尽的,是无价的,是一代代相传的,并且可以薪火更旺、光辉愈盛。曾经的文艺理论滞后、创作思维扭曲、审美理想飘零、娱乐至上风劲,中国优秀传统的真善美的审美标准成为“弃婴”,西方的文艺体系和美学标准被奉为标杆,唯粉丝、唯流量、唯消费,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与人民文艺的背道而驰。新时代以来,文艺家和文艺作品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已经不断步入新的境地,这就客观地促进了人民文艺的艺术和审美机制的构建成型。
人民文艺的新增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人民文艺的新内涵一:全球命运共同体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的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话语,而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的大环境是人民文艺构建的新时代语境,“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明互鉴和包容开放,是标志性的人民文艺的世界语。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是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彰显了新时代人民文艺的新内涵。“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认为,我们的文艺只有紧紧围绕人民、彰显中国精神,才能够有风骨、有气韵,才不会失魂失责、失声失语。只有在人民之中创新、在中国精神之上发展,才能有效地凝聚中国力量、表达中国形象、倾诉中国话语,才能以人民文艺为载体不断提升中国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全面、丰富、立体的大国形象。
人民文艺的新内涵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中华民族的新时代新目标。中国梦是中华民族梦想的总和,为中国梦的实现而鼓而呼是人民文艺的核心使命,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精神的支撑。伟大精神的背后是厚实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中包含着信仰的力量,需要构建的人民文艺正是这种人民的精神力量的活化和火花。新时代语境下的人民文艺,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扛起激励中国人民和全体民众精神的大旗,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充分发挥文艺内容与意识形态的同质性以及传播与接受的广延性,为中国梦的实现鼓与呼。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经受了文艺实践的检验,形成了新时代语境,构建了人民文艺的升级版,开辟了人民文艺的新航程。构建的人民文艺可以体现出人民的崇高精神和可贵品质,因此,这一新语境下的人民文艺,将是民众期盼的、充满文化自信的“精神读本”。
人民文艺的新内涵三:提升全民族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新时代语境下的人民文艺的本质力量和精神风貌,真善美是人民文艺的价值准绳,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它能够汇聚起中华民族无坚不摧的磅礴伟力,也是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蓬勃内应力。新时代语境下的人民文艺的构建,一方面把人民这个政治概念转化为了文艺形象,另一方面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和艺术判断转化为了全民族的文化自信。人民文艺也要与时俱进、永葆新鲜生动和蓬勃可爱,亟待凝聚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信仰力量,传递正能量、高唱正气歌。在繁荣文艺创作上面,人民的审美倾向奠定了新时代文艺实践的价值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电影《黄大年》海报
近年来,文艺界在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引领下,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使得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以吉林省为例,文艺工作者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着眼爱国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白山松水地域文化等题材进行创作,推出了一批“接地气”“沾泥土”“冒热气”的优秀文艺作品。由吉林省组织创作的电影《黄大年》《辛亥革命》,歌曲《乘梦飞翔》《儿女情长》等文艺作品,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电影“华表奖”等国家级奖项,雕塑《八女投江》、动画《生生不息》、舞剧《红旗》、吉剧《蒲公英》等作品入选国家级项目。这些优秀文艺作品为人民立言、为时代造像、为人民文艺增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和艺术判断转化为了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因而呈现出缤纷可人的美学样貌,体现了人民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文艺理想。
电影《辛亥革命》海报
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把中国文艺理论中的“民本”思想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把对人民的热爱提升到了新的境界,充满了人道主义关怀和人性的光辉,提升了人民文艺的审美格调,正在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上光彩夺目的新坐标。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笔谈
为努力建设展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窗口培根铸魂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的浙江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