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丰碑 (雕塑)吴为山
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突出位置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
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吴为山
中国美协副主席
中国美术馆馆长
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并用“文化是重要内容”“文化是重要支点”“文化是重要因素”“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高屋建瓴地总结了文化之于中国当下和未来发展的意义,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为新时代文化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文化建设重在坚定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已经被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必须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不忘本来,在传承中华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它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从时间的意义上来讲,五千年连绵不断;从空间的意义上来讲,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广阔纵深;从文化的多样性来讲,它有五十六个民族,从海洋文化到农耕文化,到草原文化、高原文化,还有我们今天提出的森林文化等等,这些都是在不同的生活情景、地理环境、历史时期逐渐形成的,具有巨大的丰富性与深厚性。中华文化就像黄河与长江,从上游发源滥觞,中游吸纳壮大,直到下游滔滔滚滚汇入大海……这决定了它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特质,体现了它伟大的包容性和不息的创造力,从而海纳百川,吐故纳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正是深厚博大的中华文化,支撑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日益昌盛。
以近百年来中国美术历程为例,一代代艺术家从本体、形式、风格上呼唤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依凭写意审美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而此写意审美的重要来源之一,便是书法。书法以文字为基础,以线为表现形式,在形、意、神、韵方面与天地自然、社会实践及时代审美密切关联,因其中有道、有德、有法、有情而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所谓书画同源,说明书法对绘画具有巨大的影响,其写意精神贯穿绘画创作本身。譬如黄宾虹柔中藏刚的回转之线,傅抱石虚灵飘洒的逸动之线,潘天寿“强其骨”的霸悍之线,大师们用线交织书画,用心性神合主客观世界,立足中华文化精神展开艺术创造与创新,构筑中国美术的主干。
再以塑造先贤圣哲为例。相由心生,老子何相?老子上善若水、虚怀若谷的人生境界早已润物无声地化入民族精神。故而,雕像《天人合一——老子》以中空造型和内镌《道德经》的创意隐喻精神空间的宏大,作品亲切感油然而生,广受国际社会认可,这就是凭借充分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精神境界转化为全人类都听得懂的“世界语”。
吸收外来,在合理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成果中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文化彼此砥砺、相互促进,方可涵养出伟大的艺术作品,形成人类文明共同进步的强大动力。数千年来,中国从未间断过与外来文化艺术的交流融合,也由此孕育出多样的作品形态。中国传统画同西方油画融合创新成中国写意油画。近现代美术家如徐悲鸿,为中国画引入西方写实主义技法,刘海粟将西方表现主义与中国传统泼墨泼彩进行化合,林风眠协调了西方现代风格和中国传统诗性意蕴,以及赵无极、朱德群、熊秉明、苏天赐等画家、雕塑家,皆是中外美术相互融化的杰出代表。
面向未来,在扩大中华文化影响中提升实力。面向未来即是意味着在继承和吸收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国家软实力和影响力。当代中国艺术家当通过艺术创新,参与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来,只有这样,中国美术与世界美术的对话窗口才会进一步敞开。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只展览古代文物的不成文惯例,首次为在世的中国艺术家吴冠中举行个展,意义深远。27年后,在欧洲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逝世500周年之际,意大利达·芬奇博物馆立起一组由我创作的大型雕塑《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该雕塑表现达·芬奇与齐白石两位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艺术家相视相望、彼此倾听的场景。东西方文化于此对话,象征着人类文明情感的交流。作品揭幕时,全场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意大利国歌,传递出当今世界对文化共融、艺术共创、人心共通的需求与呼唤。
超越时空的对话——意大利艺术巨匠达·芬奇与中国画家齐白石(雕塑) 吴为山
2017年,大型雕塑《孔子》落户于巴西库里蒂巴市政府中心广场,巴西将该广场永久命名为“中国广场”。庄重巍峨的孔子铜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矗立世界的符号。
孔子 (雕塑) 吴为山
2019年5月4日,受中央委托,大型雕塑作品《百年丰碑》在法国蒙达尔纪邓小平广场揭幕。作品塑造了周恩来、邓小平等一批百年前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来到法国勤工俭学、追求真理热血青年的群像。作品印证了文明互鉴所取得的历史性成果,建立了一座中法友谊的丰碑。
一尊尊雕塑,青铜铸就,在经过塑造、塑形、塑神、塑魂的过程,经过1800摄氏度的高温熔炼,经过模制的凝固,最后化为精神的形象、人类的楷模,矗立于不同的文化热土上,呈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
文化建设重在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文化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深刻回答了社会主义文化“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作者,是文化工作者解决现实诸多问题的一把“金钥匙”。
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艺发展,延安时期的木刻版画就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成为经典。以古元、彦涵、力群、江丰等为代表的画家们,熟悉、了解百姓的生活与愿望,深入传统,并将自己的人生与艺术追求融入到反帝反封建革命洪流中,他们既是艺术家又是战士,学习汉代画像石和民间年画,借鉴珂勒惠支等外国进步版画家的技法和他们正直的反战精神,探索民族化创作风格,创作出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号角特点的艺术形式。不仅版画,新中国成立以来,用其他美术形式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特色的精彩作品也层出不穷,如董希文的《千年土地翻了身》、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靳尚谊的《塔吉克新娘》、詹建俊的《潮》等。进入新时代,各类美术创作工程表现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奋进历程,涌现出大批优秀中青年艺术家和优秀作品。这些优秀作品饱含着艺术家所有的筋骨、道德、温度,成为新的文化经典,汇入国家文化宝藏,为人民共享。
粒粒皆辛苦(中国画)方增先1955年中国美术馆藏
塔吉克新娘 (布面油画)1983年 靳尚谊 中国美术馆藏
进入新时代,人民对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期待既叫好又叫座的高质量文化产品,更加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美好生活,更加期盼社会风气和文明风尚的提升。文艺工作者必须充分保持对现实的关注,从社会实践中获得灵感、启发,细致、广泛搜集素材,形成紧贴现实、为人民广泛接受、认可和传播的艺术形式。必须把刻画“人民的形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文艺工作,是要把具体的人物、事业,用艺术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要更加突出作为国家主人和时代创造者的“人民”的形象。要善于凸显人民在新时代伟大事业中的伟大力量和贡献,要正确向世人传达积极的、科学的价值观,展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丽征程。同时,文艺工作者还必须以富有中国特色的方式刻画“人民的形象”。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要始终探索具有本土特点的艺术方式和艺术形式,真正将文化自信转化为方法自信、形式自信和内涵自信,在多元的世界文艺形式中,开辟出更多更具影响力的中国文艺学派。在创作过程中,我越来越体会到,要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气质的文艺作品,就要“丹心铸魂”,始终心怀向党的“丹心”、向人民的“丹心”、向新时代的“丹心”,注重从中华历史文明和现实中择取中国人物和中国故事,凝练出中国精神,形成独属于中国的文艺脉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不断加强方法创新、形式创新、内涵创新,真正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大众化。积极组织艺术家以作品、以人品为伟大的民族、伟大的人民、伟大的时代创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不负党、国家和人民的期望。
文化建设重在以文化人
抓紧抓好文化建设,就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
以美化育大众,变“文化平原”为“文化高原”,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典藏活化”系列展:“异域同绘——中国美术馆藏日本浮世绘和清代木版年画精品展”海报
近年来,中国美术馆通过“典藏活化”系列展览,展现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各领域新时代、新变化、新面貌,传播以美启迪智慧、以美促进发展的力量。特别是,“美在新时代”馆藏精品展展出时,数九寒冬,从七八十岁的老人到学龄前儿童都带着虔诚的心,排队2公里来看展,他们对美的渴求,对经典作品、对大师的崇仰,足以化为新时代的春意。“典藏活化”系列展,不仅成为中国美术馆的品牌,也引领了全国美术馆的工作。此外,我们还通过“为新时代人物塑像”“大师讲大美”等公教品牌,陶冶心灵、倡导新风;将来自俄罗斯、法国、希腊、日本等多个国家的艺术展览源源不断地引入中国美术馆,让人民群众感知交融之道,欣赏多元之美,使其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更充实。
吴为山 《使命》 雕塑2020年
谈强 《痕》 雕塑2020年
今年抗疫期间,我提出“一块屏幕就是一个美术馆”,策划组织抗疫题材的展览策划与艺术创作,策划云展览、云课堂,及时通过手机客户端在各大媒体平台发布,单篇文章阅读在百万量级,阅读总量突破千万人次,引起巨大反响。
“以美扶智——中国美术馆脱贫攻坚美术作品展”海报
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大型展览“以美扶智——中国美术馆脱贫攻坚美术作品展”,展览紧扣脱贫攻坚主题,选展了脱贫致富、生产劳动等主题的550余件(套)作品,反映了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新成果、新发展。展览不仅得到央广媒体大力报道,《农民日报》《西藏日报》等媒体也专程来馆报道新时代各民族、各行、各业带来的新变化、新面貌。展览期间我们还邀请延安地区非遗传承人到中国美术馆进行现场表演,邀请非遗、工艺美术研究专家到中国美术馆艺术讲堂开展讲座与广大观众互动,深受好评。
下一步,我们将践行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指示,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中国美术馆建成老年人享受美的“幸福之堂”,中青年研讨美的“会客之堂”,青少年儿童学习美的“美育课堂”,做好公共文化“福”务,化育大众,造福人民。
图片来源:中国美术馆、人民网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
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潘鲁生|繁荣发展人民的文艺冯双白|守正创新,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