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官应老病休”很难写吗?

书画知识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观点 | “官应老病休”很难写吗?

“官应老病休”很难写?

□周纾仁

书法界某名人,出名数十年矣,为书法官十数年矣,年届六旬将退休矣,然而仍是错字连篇。2015年初,他写的字作为“某某年展”的代表作品,又在甚高端报纸上高调刊登。报纸登的是他抄录杜甫诗的七条屏作品局部,3行,每行8字,24个正正规规的隶书字。这24个字他居然抄错了5个!“星垂平野阔”一句,“星”被写成上晶下土(应是上“晶”下“生”),“垂”少写了一横;“官应老病休”一句,“应”中间少写一个“亻”,“老”字底下写成了“止”,“病”字偏旁写成了“广”。这是作品的局部,若将他的七条屏作品完整登出来,出的洋相一定会更大。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该先生不老不病,目前尚未退休;且他“名因书法著”,当下正在书法圈风光无限。怎么就写字如此地不堪,如此地不具备书法名人的起码条件?这一点令人费解。当了数十年的书法名人,当了十数年的书法大官,居然这样错字连篇,这“名”因何而来,这“官”如何率下,同样耐人寻味。

人写错字,自有原因。一是上小学时没打好基础,提笔即错,错而不觉;二是对汉字缺乏敬畏感,信笔瞎写,任性胡来。按说名人是不该这样的,不该提笔即错,更不该任性瞎写。

可是如今的书法名人,“提笔即错”“任性瞎写”者还真不少,你想从媒体刊登的书法作品当中挖掘几位不咋出错的书法名人,有时还是比较困难。

有人说这是“文革”惹的祸,笔者觉得也有道理。“文革”发生快五十年了,一些将退未退的书法官、书法名人,正是这一时期读的书,文化基础相当不好。近些年他们赶上了“年龄段”,又是当书法官,又是当书法名人,滥竽充数、浪得虚名者不在少数,我们无须苛求他们。他们写大量的错字,他们把楹联的上下句搞反了,他们瞎编一些语无伦次的语句,他们在作品上不敢写下半句“自己的话”……总之是很虚很怯很勉强。他们在职之时虚火冒烟,去职之后寂然消灭,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完全把责任推给“文革”也不公道,毕竟“文革”结束快四十年了。四十年还补不上一点文化课?四十年还造就不出一大批文化过硬的书法名人?有鉴于此,书法名人是不是也该反躬自省,在自身方面好好找找原因:为什么自己错了自己还不知道?为什么身边朋友不肯给你指出帮你提个醒?为什么媒体从来也不对你说半个“不”字?诸如此类的“为什么”,必须好好地问一问。

书法名人的一些书法作品总是这错那错,这个问题到了不说不行的时候了,他们愿不愿意听,我们都要大声地说出来,督促他们深刻反思,督促他们幡然省悟。

书法名人改“错”归“正”,必须好好学习王安石。

北宋宰相王安石在公文上画花押,“石”字写得像“歹”,受到同僚议论,王安石知道后,抓紧练字改掉这个毛病。当时的人是这样记录这件趣事的:“王荆公押石字,初横一画,左引脚,中为一圈。公性急,作圈多不圆,往往窝匾,而收横画又多带过。常有密议公押‘歹’字者。公知之,加意作圈。”

任何人写错了字,都会招致大家议论,没什么大不了的,像王安石这样“加意”克服,改过来就好。希望书法界高端人士好好学学王安石,“加意”克服存在的这样那样的不足,做书法界的好表率好榜样。果能如此,大家定会为他们“点赞”,夸他们一声“蛮拼的”!(来源:《中国书画报》新闻版)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书画知识-观点 | “官应老病休”很难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