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祖荫的八求精舍、攀古楼
□朱亚夫
潘祖荫(1830—1890),字伯寅,江苏吴县人。咸丰年间进士。历任侍读学士、大理寺少卿。咸丰十年(1860年),曾上疏力保左宗棠无罪,并荐左有才干,左因而获释起用。又先后纠弹钦差大臣胜保、直隶总督文煜等。同治四年(1865年),恭亲王奕获谴时,上书请求持平办理。光绪元年(1875年)补礼部右侍郎,后升任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先后数掌文衡,典会试二、乡试三,所得多真士。辑有《滂喜斋丛书》《功顺堂丛书》,著有《芬陀利室词》《西陵日记》《秦輶日记》《沈阳纪程》《郑庵诗文存》《攀古楼彝器款识》等。主要书斋号有:八求精舍、攀古楼等。
八求精舍
潘祖荫自小好学,涉猎百家,尤好辨别版本,长于经学,通《公羊春秋》《尔雅》等;精于史学,通范晔《后汉书》。家中藏书甚富,推崇宋代藏书家郑樵所总结的求书八法:一即类以求,二旁类以求,三因地以求,四因家以求,五曰求之公,六曰求之私,七因人以求,八因代以求。因而他命书斋为“八求精舍”。在八求精舍中他勤于读书,为此经常早起晚睡,然而平生著述绝少。
攀古楼
潘祖荫平生好收藏,储集各类金石古玩甚多。搜罗古玩,犹如攀援山峦,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故又名斋号“攀古楼”。(来源:《中国书画报》中老年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