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赴日留学路
□任愚颖
有了熊式辉和陈立夫赞助的1500元(傅抱石经人介绍为陈立夫刻了几方质材较好的印章,陈资助500元),傅抱石可以出国深造了。因去欧洲费用太高,傅抱石给徐悲鸿去信询问去哪里为好,徐悲鸿说自己早年去过日本,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可以去开开眼界。1932年秋天,傅抱石以江西派赴日本考察改良陶瓷的名义,先去南京办理出国手续。在宁期间,他经常到悲鸿先生家里叙谈、请教,还因此结识了曾去日本学过工艺美术的陈之佛等人,颇有收获。
办好出国手续后,傅抱石回到老家章塘去看望乡亲们。此前,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出国深造,觉得这是傅氏家族的荣耀,说什么都要他回乡一趟,为他隆重举行祝贺仪式。回乡这天,“十伦堂”傅氏家族从华田、老赤塘、火田、邦甫、路溪等10个村聚来了一些士绅和族长。他们先是和傅抱石一起向祖宗牌位行鞠躬大礼,之后,族长向大家宣布,经“十伦堂”商议决定,把属于公共产业王坑山的松树全部卖出,得100块银元,以助傅抱石出国之用。抱石对乡亲们的丰厚馈赠不敢收受,连连推辞。族长和士绅们解释说,这是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典,以激励后生们好好攻读书文,以便奋发有为。再说,松林砍了之后还可再种,你也无需推辞。抱石只好收下,激动地表示日后倘是学有所成,一定要报答乡亲们的厚爱。
1933年傅抱石赴日本留学前摄于南京玄武湖
1932年深秋,傅抱石由上海乘船到达东京,在郊区一位朋友家里暂住并补习日语。因为考虑到母亲、妻子和儿女的生活安排,来前把一部分钱留在了家里,所以到了东京后所剩无几。大使馆的一位参赞和傅抱石交谈一番后,知道他手头并不宽裕,说大使馆留学生监督处正缺少一名秘书,每日只需工作半天,月薪60元,钱虽不多,但可救一点急。傅抱石当即答应,对这位参赞表示了深深谢意。
傅抱石先是把主要精力用于考察日本的陶瓷工艺,以便将来回去为振兴景德镇的陶瓷事业而尽绵薄之力。他经常到商店和摊点去看出售的陶瓷制品,总的印象是日本制作的工艺品既精良又各有特色,他们非常注重刻意求新。通过一番考察、调查和研究,傅抱石认为日本的工艺美术事业之所以很兴旺,究其原因是这里的工艺美术教育事业非常发达。他听说“图画教育奖励会”取得了不少成就,便前去拜访。设在东京市下谷区樱木町二番地的“奖励会”会长是冈登贞治,听说傅抱石来自中国,马上热情接待。冈登说自己1928年(昭和三年)曾受文部省委派往欧洲考察美术教育,回来后便建立了这个奖励会。虽然仅有四五位工作人员,但他们都有一定的学识和美术教育经验。奖励会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学校的美术教育情况,举办美术展览会和演讲会等,以促进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繁荣创作。冈登还向傅抱石介绍说,日本朝野上下十分注意提倡发展工艺美术,仅京都的装饰艺术协会民间团体就有29家之多。
傅抱石决定草拟一份《日本工艺美术之几点报告》,寄给江西省政府,以表明自己这趟日本之行的收获。他在报告中称:日本每年出口的陶瓷产品数额巨大,为了生产更多的物美价廉的日用工艺品,占领更多的市场,日本外务省在各国使馆设立了商务官,让他们注意调查各国陶瓷市场,以指导国内的产品设计和生产。他认为日本的锐意更新精神值得借鉴。他在报告中还指出,我国的许多工艺品刚刚制作出来的时候,日本早已生产了很长时间,而且质量、款式、价格等都优于我国,如果我们没有丝毫的危机感,将来的前途将不堪设想。他还就如何振兴我国工艺美术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具体方案。这篇报告充分展示了傅抱石的远大抱负和热忱的爱国情怀,后来《日本评论》还刊发了它。
因为在留学生监督处帮助做一些事,傅抱石在这里见到了江西教育厅厅长朱念祖的儿子朱洁夫。朱洁夫是傅抱石的旧友,他先期来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朱洁夫喜交游,善辞令,为人豪爽。快过旧历新年的时候,朱洁夫向傅抱石推荐了一位中国的年轻学者与之结识,这位学者就是国内外享有崇高威望的郭沫若。一听说是郭沫若,傅抱石不免有几分兴奋。他说夫人罗时慧早年曾在郭沫若手下做过事,对郭氏比较了解,而且拜读过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和他翻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著作,对郭氏极为敬仰。
一天,朱洁夫与傅抱石一起去拜见郭沫若。郭沫若住在千叶县对岸市川镇的“真间驿”。在一条小巷的尽头处,他们叩开了主人的房门,郭沫若的日本夫人安娜出来迎接他们,身着深色和服、笑容可掬的郭沫若与傅抱石、朱洁夫紧紧握起手来,这时的郭沫若40岁。大革命失败后,他因写了揭露蒋介石屠杀革命党人罪行的文章,遭到通缉,便逃亡到日本。此时他正从事金文、甲骨文的研究。望着比自己大12岁的郭沫若,傅抱石诚恳地说:“今日能在异国结识先生,真是三生有幸,愿先生收下我这个学生,以经常聆听您的教诲……”(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