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画院艺术家作品精选(一)

书画知识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天津画院艺术家作品精选(一)

中国书画报出名画 推名家 建名园

□天津画院院长贾广健

1985年,天津画院满怀着对改革开放的希望和憧憬正式建院。天津画院始建于1979年,著名艺术家秦征、陈因先后担任天津画院筹建组组长,首任院长是林浦。 天津画院正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和阳光起步的。30多年来,随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进程,天津画院深入贯彻党和国家的文艺方针政策,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坚持“三贴近”的创作原则,不断在社会、大众和民间汲取养料,经过艺术的再创造,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一幅又一幅最新最美的图画。天津画院建院以来,聚集了一批学养深厚、影响广泛的艺术家。孙克纲、张德育、吴燃、黄维中、邓家驹、何家英、赵国经等一批艺术家的坚守和奉献,林浦、白金、王峰、何家英、陈英杰等历届天津画院领导以他们的付出和智慧,为天津画院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新世纪以来,几代美术家紧随时代步伐,不断创造艺术新成就,同时也迎来了天津画院的新时期。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已经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象征。坚持中国文化的立场,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中国风格的优秀美术作品,我们责无旁贷。 天津画院早在建院之初就集中了天津市中国画、油画、版画、年画、漆画、宣传画、雕塑等重要的美术创作力量,是一支重要的美术创作专业队伍,形成了艺术门类比较齐全、名家聚集的美术创作研究机构,为天津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天津画院始终以一种开放、包容、开拓、创新的理念推进画院的学术建设和人才建设。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就聘请了一批天津著名画家为院外画家,他们中有孙其峰、王颂馀、溥佐、萧朗、赵松涛、王学仲、穆仲芹、梁崎、王麦秆、王之江、张世范、曹德兆、陈冬至、杜滋龄、霍春阳等一批成就卓著的艺术家;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画院在不同发展时期,不仅聘请了天津一批具有突出成就的中青年美术精英,同时也把一些崭露头角的青年美术人才吸纳为院外画家。这一举措扶植、助推了青年美术人才的成长。 新的时期,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始终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怀,反映人民的心声。坚持以学术立院为宗旨、以人才汇聚为基础、以创作研究为核心、以精品力作为追求、以积极健康的审美为导向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天津画院新址建成后将集艺术创作、研究、交流、展览、教学、收藏等功能于一身,为画院艺术家提供一个良好的艺术创作和研究的平台,为繁荣天津文化事业、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依托这一阵地,发挥其综合社会功能,使之成为天津绘画艺术创研中心和展示高品位文化艺术的窗口。 随着天津画院新址的建成,天津画院将确立以“名园、名画、名家”为目标。天津画院新址的建筑本身就是文化精神与时代文明的载体,应该成为传播高雅文化,成为天津人民所向往的精神家园,这即是“名园”。倡导“名画”,就是要求天津画院的画家要有立身之作、要有代表作、要有凝聚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其作品要为人民、为社会所接受和欢迎,发挥出艺术作品的审美力量。所谓“名家”,其作品一定要因为艺术境界而得到广泛肯定,并非炒作或一味地迎合市场,因此画院画家要树立高尚的价值观和艺术观。“名家”就是对这个时代的艺术创作、对人民对社会有影响、有贡献的人,就是受到人民欢迎的艺术工作者。 天津画院的艺术家应该深入研究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中华民族艺术传统,发扬、凝聚民族艺术精神,把中华文化的精神传承好、发扬好;要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反映时代精神,追求文艺真、善、美的永恒价值;要认清责任、使命和担当,文艺工作者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要自觉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和先倡者;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的喜爱和欢迎。 芝兰茂千载,琴瑟乐百年。 让我们用浓墨重彩描绘时代画卷,用艺术之美温润心灵,陶冶人生。

中国书画报

贾广健《碧水金荷》(72×65厘米)

中国书画报

何家英《野趣》(68×68厘米)

中国书画报

晏平《塞上驼铃远》(68×68厘米)

中国书画报

范扬《扎西和他的孙女》(68×68厘米)

中国书画报

陈嵘《小镇大集》(198×194厘米)

中国书画报

王卫平《此花开后更无花》(68×68厘米)

中国书画报

王爱宗《万壑疏风清》(245×124厘米)

中国书画报

谭乃麟《路上的风景》(136×68厘米)

中国书画报

武羽竞《太行秋高》(136×68厘米)

来源:《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书画知识-天津画院艺术家作品精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