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湖南美术馆、湖南省美术家协会
展览时间:2020年9月27日至10月25日
展览地点:湖南美术馆1、2、3展厅
参天之树 其根必深
——鄢福初在王憨山艺术展开幕式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汇聚在湖南美术馆隆重举行“湖南著名美术家推介工程·王憨山艺术展”,我谨代表湖南省文联,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千百年来,湖湘文化生生不息,屡开风气之先,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涌现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艺术家。他们继承传统,锐意创新,拥抱时代,热爱生活,有着坚定的文化自信与使命担当。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用“四个坚持”引领文艺工作方向,由省委宣传部指导、省文联主办的“湖南著名美术家推介工程”成功举办。该工程自启动以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为传递湖湘文化精神,开阔学术视野,构建湖南近现代美术史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王憨山先生生于湖南省双峰县,是对湖南近现代美术史有着深远影响的重要艺术家之一。“参天之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作为王憨山的家乡人,对于他的艺术精神与乡土情怀,我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与共鸣。回顾王憨山先生的艺术人生,他在60岁以前其名不出乡里,甘于寂寞,不求闻达,在晴耕雨读中保持清醒的思考与艺术的自觉。因此他的作品充满生猛鲜活的生命力,一洗旧文人画萧散枯索、孤寒忧愁之气,传递出了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王憨山曾说道:“我爱我的家乡,爱我祖国富饶的山河大地,爱大地上一切活生生的生命,我将竭尽我毕生的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他的这份艺术情怀与理想始终贯穿一生,他有着高尚的人格修养与艺术成就,他的作品既见证了时代记忆,也寄托了深切的人文关怀。在此,特别感谢王憨山先生的家属对展览的支持与无私奉献的精神,值此展览之际向湖南美术馆捐赠王憨山先生作品及文献20件。
通过本次展览,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中青年艺术家,像王憨山先生一样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艺术定力,甘守清贫与寂寞。我们相信,通过这个工程有序地推介湖南著名美术家,必将有效地发挥美术馆高品位文化服务阵地作用,用优秀的作品和高尚的精神引领时代、服务人民,为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在传统与反传统之间完成进化
——湖南著名美术家推介工程·王憨山艺术研讨会综述
9月27日,“湖南著名美术家推介工程·王憨山艺术展”在湖南美术馆开幕。随后召开了王憨山艺术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书法导报》副总编辑姜寿田主持。出席研讨会的专家有:湖南省文联主席、湖南省书协主席鄢福初,湖南省文联二级巡视员、湖南美术馆馆长魏怀亮,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美协常务副主席刘云,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美协主席朱训德,湖南省美协秘书长石纲,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史论家陈瑞林,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著名美术史论家林木,深圳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聂雄前,中国书协理事、湖南省书协理事王集,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外聘教师金仁贵,广东省青年美协副主席姚涯屏,著名画家周宗岱、康移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莫高翔、姜松荣、李蒲星,长沙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罗湘科,湘潭市美协主席王志坚,湖南美术馆副馆长田绍登、谭长德,以及李智勇、蒋国良、甘泉、李金彩、李湘平、张忠、康仲槐等一批省内王憨山艺术研究学者。
与会专家围绕王憨山艺术创作与中国写意花鸟画艺术发展、王憨山艺术主张与中国写意花鸟画艺术审美以及“王憨山现象”的当代意义与启示三个议题发表了各自的意见与见解。
围绕第一个议题“王憨山艺术创作与中国写意花鸟画艺术发展”,姜寿田认为,今天我们再谈王憨山,就是谈20世纪写意绘画的传统。王憨山作为湖南美术界的代表性人物,已经超越了个体的意义,必须把他放到20世纪文化传统的语境中去讨论。王憨山的绘画,严格来说是从齐派内化出来的,面对齐白石这座高山,他也面临着艺术创新的艰难。但是通过作品不难看出,他是在中西笔墨的融合当中完成了自身的一种进化。他在齐白石文人画的传统上强化了民间化、构成化、线条化的因素,在齐派的传承当中开创了自己的一条道路,具有很强的生命意识和现代性,同时他的画里寄予着深厚的湖湘文化的传统,这是其蔚然成为大家的价值所在。陈瑞林认为,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画的画风由工到写,风气转变之间憨山先生是有功劳和贡献的。鄢福初认为,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去研究、探索王憨山作为一位基层画家,怎样坚守传统、怎样去反传统,很有意义。王憨山一直在这两者之间探索追求,在这两者之间把握方向、分寸和力量。一方面,他的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乡土情怀,有温度,接地气,特别感动人,且富有哲理;另一方面,他又用文学的手段去夸张,手法大胆、反叛、粗犷,这又与他的生活状态和气息相符。刘云认为,王憨山的艺术图式极具代表性,其作品本身传递的内涵和所投射出的力量感,让人惊艳。朱训德表示,王憨山的作品直来直去,直指灵魂,他画面中所透露出的一份刚毅之感,是他特有的艺术形式,犹如“一阵大风吹来”。莫高翔认为,王憨山是学齐白石学得最好的一个。他的绘画来自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他是在生活里泡出来的,在创作题材上比齐白石广泛,在创作图式上既传统又现代。王志坚认为,王憨山的艺术人生是后辈艺术家的榜样,他主张“六分读书、两分画画、两分写字”。他喜欢读书,也读了很多书,他的很多绘画题款来源于他读的诗词。他创作前先立意,而后惨淡经营、反复构图,在草图上打补丁,很多画的构图是经过几次、甚至十多次地打磨。王志坚表示,我们应该承接王憨山艺术的开放性、创造性,有责任继续推广传播。王集认为,王憨山是新时期以后湖南省美术的重要收获,全国很多省份没有这样重量级的画家出来,他给湖南人争了光。王憨山在审美追求上是“重、拙、大”;在表现手法上,则线条浑厚圆融,构图独具匠心,别具一格,而且从他的构图来看他极具自信,用一种特写镜头来表现主要的形象,同时又对主体形象进行夸张、变形,呈现出不同于他人的艺术风格。
围绕第二个议题“王憨山艺术主张与中国写意花鸟画艺术审美”,林木认为,王憨山的艺术强调一种强悍、干净、力量,他用大量的墨块、黑的墨块形成大面积的块面。例如他能用几十个麻雀构成一个块面。他的字也形成块面,用块面结构来形成画面,这在全国独此一位。他的画造型奇特,高度抽象、高度概括、高度夸张。另外,他的天趣是最值得肯定的。从作品中可以感受到,王憨山把每一个动物都当成小朋友看待,充满着人性的、对于万物生灵真诚的、类似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爱,而不是俯视的、居高临下的。他是把动物当成人一样去看待,令人感动。这种对天趣的推崇与林风眠有相似之处,林风眠把他那些动物都当成孩子,王憨山也把这些动物当成孩子,当成可以平等相视的对象。王憨山的审美趣味可以说是上品之上。魏怀亮认为,王憨山的艺术传承既有中国东方艺术及审美的特质,更受到湖南地域文化和湖湘名人在艺术上的影响,他的大写意花鸟画艺术成就与“拙、重、大、厚”的创作理念对当今中国写意花鸟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和深远意义。王憨山常用一方叫“田园宰相”的印章,他艺术创作的生活源泉都是由“田间拾得”,这恰好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生活的热爱、深厚的学养和艺术胆识有机融合在一起,成就了独具东方大美审美意蕴的“憨山样式”。聂雄前认为,如果不是王憨山出现,中国画中最富有分量和中国艺术精神的花鸟虫鱼一脉就不可避免地在齐白石身上打上了终结号。王憨山生于乡村、长于乡村,未受任何污染,只有对传统的执着、对土地的执着,因而成就了他艺术创造的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李蒲星围绕王憨山其人其艺与湖湘文化精神的关系、王憨山艺术传播与艺术市场的关系进行探讨。他把湖湘文化精神概括为“失而不败,愤而不怒”的精神。他认为仔细研究王憨山的人生艺术经历,与前贤形神兼同,王憨山虽以“麻雀却要上青天”自比,但相信虾入河海亦可为龙。
围绕第三个议题“‘王憨山现象’的当代意义与启示”,林木认为,王憨山的出现,是一个历史现象。从上世纪80年代初整个中国掀起一股西画潮,到1985年全盘西化达到了一个高峰,1986年开始出现了陈子庄、出现了黄秋园,而王憨山也在80年代出现,影响比较大的时候是90年代在北京的展览及各界的评价,现在仍然值得深入研究。周宗岱认为,受时代影响,王憨山直到退休之后才开始真正发声,因为坚守传统,很快得到了美术界和老百姓的关注和喜爱。姜松荣强调,王憨山独具特色的个人图式启示着当代艺术家们,要创作富有震撼力、符合当代审美趣味的个性化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与会专家还谈及了对“湖南著名美术家推介工程”的支持和期望。魏怀亮、石纲等表示,“湖南著名美术家推介工程”很有意义,今后会通力配合,有信心把这项工程做得更完善,一定要把美术湘军推介出去,为推动湖南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
王憨山(1924—2000),湖南省双峰县人,曾任职于双峰县文化馆,为湖南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书画研究院特聘画师。早年就读于华中高艺、南京美专,先后师从高希舜、潘天寿,主攻写意花鸟,在吸收中国文人画精髓的基础上,将民间艺术与生活经验融入创作中,下笔沉着痛快,雄浑朴拙,构图独辟蹊径,形成写意花鸟画新风格。主要著作有《王憨山画集》《憨山世界》《王憨山写意花鸟作品精选》《王憨山花鸟画作品集》等。2001年,其作品《群雀图》入选“百年中国画展”。
逍遥游(97×180厘米,1997年)
日长如小年(69×69厘米,1998年)
有鱼足饱不归去(60×48.5厘米,1998年)
越过洞庭路八百(46×34厘米,1996年)
喜看稚子竞攀高(136×34厘米,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