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眼中的女子 女性眼中的世界——台北故宫请“她”出山

书画知识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男性眼中的女子 女性眼中的世界——台北故宫请“她”出山

中国书画报

本报讯 10月6日,“她——女性形象与才艺”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展,特展按照主题及年代,选展了71组(件)院藏精品。

女性在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拥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与贡献。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的女性题材作品和由女性创作的作品,数量丰富,且艺术价值极高。但毋庸讳言,中国数千年的古代社会,基本上一直是以男性为主导的男权社会。因此,诸如“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女子以弱为美”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在中国的女性中影响深远,导致极多女性的才艺,终其一生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这些女性的处境与心声,只有透过一些优秀艺术品,才幸运地博得些许同情与关注。

此次“她——女性形象与才艺”特展选展的71组(件)精品,内容分成“群芳竞秀”与“女史流芳”两大单元。前者是从宏观的角度,依序展陈自五代迄近现代的绘画,具体勾勒历代女性所扮演的多元角色与呈现的风格面目;后者则为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尽管青史留名的女性画家与男性相比数量悬殊,但其中仍不乏笔墨清丽且风格独具的佼佼者。

女性审美的标准,往往会随着时代变迁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展览“群芳竞秀”单元分三个区域,带领大家欣赏各式各样的古代女性典型。在作品面前,让人禁不住赞叹画家精妙的艺术造诣,并想象形象背后隐藏着的曲折凄美的故事。

展品中,传唐代周昉《调婴图》值得一观。周昉活动于8世纪末,善绘人物,世称神品。这幅传周昉《调婴图》,描绘的是贵族仕女,头梳高髻、身着长裙、肩披罗帔,是唐代女性的典型装束。人物则各有所事,携琴、拨箜篌、吹笛、调琵琶、弹古筝,无不雍容自若。乳母怀中婴儿,神情似与乐音相呼应,形成闲适优雅的画面。古代贵族阶层为维护既得利益,十分重视子女教育,《调婴图》即是女性家庭成员对儿女进行教化的场景。

中国书画报

传周昉《调婴图》(局部)

“双陆”,是指两人进行的棋盘游戏,据《旧唐书·后妃列传》及唐人诗句记载,此游戏深得宫廷及上层社会喜爱。传周昉《内人双陆图》画两位浓丽丰腴的贵族妇女对坐行棋,观棋应候的婢侍围绕周边,呈现以棋戏消遣的生活情调。棋手座下的月牙凳,经常出现于唐代妇女生活中。

中国书画报

传周昉《内人双陆图》(局部)

李公麟《画丽人行》取自杜甫《丽人行》诗,描写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等一行九人在初春时节骑马出游的情景。女子体态丰腴、马匹肥美健壮、队伍优游闲适。原作并无画家款印,后人可能因为宋代李公麟(1049-1106)擅长画人马,便推测此作为他所画。

宋李唐《文姬归汉图册》是以东汉才女蔡文姬(162-229)陷胡的坎坷经历作为创作背景的历史故事画。全册共18幅,每段画面对于故事情节和人物、车马、配景,都有极细腻的描绘,并附有《胡笳十八拍》诗文,呈图文对照形式。此展的李唐 《文姬归汉图》之一,作者原先被定为李唐(约1049-1130后),但成作时间应稍晚。画中虽有多处被补缀过,但大体仍维持了南宋院体绘画的精丽特质。

宋人《徽宗后钦宗后半身像》无款,右幅画徽宗后,左幅画钦宗后。两后均头戴花钗冠,两侧有下垂的博鬓,并以龙纹做装饰。面部化妆相当淡雅,但在额头、鬓角和两颊,贴有珍珠花钿。身穿朱领蓝衫,上绣金龙和摇雉,描绘极见细腻富丽。两后在靖康之难(1127)中,遭金人挟持,相继客死异乡,境遇悲惨。尽管衣饰华丽,眉宇间依稀隐现内心不安的情绪。

中国书画报

宋人 《徽宗后 钦宗后半身像》

钱选《招凉仕女》选自《集古名绘》册,画二美人,头戴薄纱高冠,一着绿衫,一穿白衣,手执纨扇,优游于庭园中消暑。后方衬以花树与太湖石,布局简约而设色典雅。衣纹线描用笔细劲,宛如游丝,应出自名家手,唯无作者款印,右上方旧签题定为钱选(约1235-1303后)。

《洛神图》是卫九鼎存世唯一的仕女画名作,以白描法画洛神宓妃驾轻云,凌空在浩渺的江面上徐行,景境高古。中段大片留白,左方有一处挖补痕迹,右方则是倪瓒的题跋。远方以淡墨写意画平缓山丘,可能出自他人所添附。卫九鼎(14世纪),字明铉,浙江天台人。

中国书画报

卫九鼎《洛神图》(局部)

元人《元世祖后元顺宗后半身像》无款,作者待考。右幅画世祖后,左幅画顺宗后。两后头顶所戴的罟罟冠与画成一字的眉型,是极为吸睛的元代妆容。此半身像,具有底稿的功能,可据此绘制全身的立轴像。元代画宫廷御容,结合中原传统与域外风格,人物脸型饱满浑圆,双颊泛红,五官特色鲜明。衣领边饰,采用伊斯兰风的“纳石失”织金锦,尤显精致华丽。

中国书画报

元人《元世祖后元顺宗后半身像》

唐寅(1470-1524),吴县(江苏苏州)人,初师法周臣,后广学宋元,画风兼得精谨秀丽与清劲淡雅,位列明四大家。唐寅的《画班姬团扇》取材自《怨歌行》,画班婕妤(前48-6)手持纨扇,在棕榈树下悄然伫立,神情怅然若有所思,前景以蜀葵点出夏末秋凉的时令。作者透过景境与人物的巧妙配搭,深刻描绘出画中人的感情和际遇,让观画者得以超越时空,共感汉代美人的沧桑与情痴。

中国书画报

唐寅《画班姬团扇》

仇英《汉宫春晓》以春日晨曦中的汉代皇家庭园殿宇为背景,描绘后宫嫔妃百态。其中包含画师毛延寿为王昭君写像的著名故事。全卷构景繁复,用笔清劲而赋色妍雅。除美女群像外,也融入了琴棋书画、鉴古、莳花等文人休闲活动,是仇英晚期历史故事画的精绝之作。

七夕节最重要的习俗便是妇女的乞巧活动,到了晚上妇女用彩线穿七孔针,在庭院中设香案供桌,向织女乞巧与求多子。仇英《乞巧图》借描写七夕时的各种活动,带领观者一窥宫中女子私密又风雅的生活。此图树干上虽有仇英的签名与盖印,不过应非他的真迹,而是接近尤求(活动于16世纪后半叶)一派的画家所作。

中国书画报

仇英《乞巧图》(局部)

展览中“女史流芳”部分展出的明清至现代的女书画家的作品则描绘了女性眼中的世界。

中国书画报

扫描订阅2021年《中国书画报》200元全年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书画知识-男性眼中的女子 女性眼中的世界——台北故宫请“她”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