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26日至30日,由《中国艺术报》社主办,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支持,中国民协艺品交流委员会、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协办的“庆祝《中国艺术报》创刊25周年艺术名家作品邀请展”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举行。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胡孝汉,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董耀鹏,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张雁彬,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副主席陈振濂,《中国艺术报》社原社长张虎、张飙,《中国艺术报》原总编辑李树声,中国文联机关各部门、各文艺家协会、各直属单位负责人和参展艺术家李宝林、刘洪彪、杨明义、郭石夫、何水法等出席了26日举行的展览开幕式。
何水法画作
陈振濂及《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中国美协理事、浙江省美协副主席何水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李菊生、吕尧臣等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中国艺术报》社副社长孟祥宁主持。开幕式上,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厂长徐建荣向报社赠送紫砂纪念作品,《中国艺术报》副总编辑余宁代表报社接受了作品。
此次展览共有160余位书画家和紫砂陶瓷艺术家应邀参展,既有旧雨又有新知,既有艺坛耆宿又有名家新秀。展览展出书画作品136件、紫砂陶瓷作品229件,书画与紫砂陶瓷对话,营造出一个别样的艺术世界,表达了艺术家们对《中国艺术报》的良好祝愿。
苗再新画作
《中国艺术报》由中国文联主管主办,创刊于1995年。25年来,在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国文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文艺家协会、中国文联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以及全国各地各级文联、产(行)业文联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关心爱护下,《中国艺术报》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守正创新,稳中求进,通过艺术报人的努力奋斗,已经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艺界主流媒体,为推动文艺事业和文联工作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陈振濂书作
康伟在致辞中说:“《中国艺术报》的生日与中国文联的生日一样,都是7月19日。成立于1949年7月19日的中国文联,在46年后的1995年7月19日,终于有了自己的报纸——《中国艺术报》。这个时隔46年终于有了自己的报纸的感慨其实不是我发出的,它是我们的老主席曹禺先生撰写的《中国艺术报》发刊词中第一段里的感叹。”康伟表示,每次重读发刊词,读到这里都会会心一笑。“会心之处,除了有一种作为中国艺术报人的骄傲和自豪之外,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因为曹禺先生还在发刊词中说:‘办一张关于艺术的报纸,应当说是一件神圣而有意义的事情。’”康伟认为,这句话里,曹禺先生寄寓了深刻而悠远的期待。康伟表示:“在《中国艺术报》新的征程上,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神圣而有意义’的价值观,更好地为文联服务、为文艺事业服务、为艺术家服务,为党的新闻事业和文艺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美术、书法和工艺美术是在我国文艺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文艺门类和样式。25年来,《中国艺术报》报道了一大批书画和工艺美术名家,培育和助推了一大批书画界及工艺美术界新秀,为当代视觉艺术的繁荣贡献了一己之力。这次展览中,著名美术家韩美林的书法作品“无法之法乃艺术大法”,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书写的“滋润全民艺术素养 助推文艺繁荣发展”,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的作品《人民艺术之声》,著名国画家王迎春的画作《三羊开泰》等,都展现出当代艺坛名家对《中国艺术报》的关爱和期待。
何家英画作
在开幕式上,陈振濂说,25年来,中国文联的很多工作都因《中国艺术报》的报道而更具意义,《中国艺术报》在反映各个文艺家协会工作成果、引领时代风尚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作为。例如在书法界倡导社会层面的书法美育工作时,《中国艺术报》的率先采访得到了书法业界的共识,能够引领当代艺术思潮与风尚,与我国大政方针保持一致。
工笔、焦墨、泼墨、没骨,山水、花鸟、人物、风物,白瓷、青花、紫砂……书画和陶瓷,如孪生艺术,共同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此展综合了书法、绘画、紫砂、瓷艺四种艺术形式,为书画名家和陶瓷大师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韩美林作品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系教授李菊生认为,陶瓷与书法、中国画,和我们的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一样,是我们民族的形象,是华夏文明亘古不变的生命之舟,是一条在我们的身体里不断流淌着的精神长河。“我深信,紫砂与文人之间的结合能够产生相互映衬的精彩。我也希望通过这次展览,不仅可以升华宜兴与北京两地紫砂文人之间的友谊,也能在展示底蕴深厚的紫砂制作工艺的同时,展现现代文人的高尚情怀,再现文人紫砂的艺术高峰,携手共同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说。
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国民协艺品交流委员会主任徐飞表示,本次展览的策划与呈现,重点突出三个关键词:“分享”“跨界”与“期待”——站在《中国艺术报》创刊25周年的节点上,分享150余位艺术家的艺术人生与创作精华,搭建中国书画与陶瓷艺术的跨界平台,更期待艺术门类之间的跨界、交流与融合。